國家糧食安全的“調節閥”——黑龍江省全力釋放糧食綜合産能紀實
新華社哈爾濱7月24日電(新華社記者高欣、孫英威)7月的黑土地,已被一片片翠綠的莊稼覆蓋得嚴嚴實實。
作為我國最大的商品糧生産基地,黑龍江省今年糧食作物播種面積再創歷史新高,苗情是近年來最好的一年。眼下,1.6億畝糧食作物長勢喜人,預示著“北大倉”又將迎來一個豐收年。
糧食專家説,黑龍江省調出的糧食已佔全國省際間凈調出商品糧總量的三分之一,堪稱是我國糧食市場的“調節閥”。未來5年內,這個省計劃將糧食總産量提升至千億斤,比去年凈增200億斤以上,屆時這個“調節閥”的調控能力將更為增強。
抓糧食生産一刻也不能放鬆
近幾年,黑龍江省堅持把發展糧食生産作為保障國家糧食安全的政治責任,千方百計提高綜合生産能力,糧食連續4年獲得大豐收。
為持續調動農民種糧積極性,黑龍江省認真落實各項補貼政策,堅持支農資金早安排、早落實、早撥付。2007年初,在國家糧食補貼資金沒有下撥的情況下,這個省採取地方財政墊付的方式,將28.7億元的糧食直補、良種補貼和農機購置補貼資金于春耕前發放到農民手中。今年春天,面對生産資料漲價等不利因素,全省狠抓強農惠農政策落實和宣傳引導,最大限度地消除農資漲價給春耕生産帶來的困擾,保護了農民的生産積極性。
今年種了140畝玉米和大豆的望奎縣東郊鄉農民姜旺説:“這幾年政府不斷出臺政策,補貼農民。今年化肥漲價,政府又補貼了一塊。像這樣的好政策,過去連想都不敢想。”姜旺家去年140畝地種的全部是玉米,總産15萬斤,畝均純效益200多元。今年大豆市場價格抬頭,他又改種了30畝大豆,期望增加些收入。
幾年來,全省不斷增加財政、信貸資金和農民自有資金投入。今年春耕期間,全省共投入資金300多億元、化肥近300萬噸,分別比上年增加11億元和10萬噸,創歷史新高。生産用種全部做到精選加工包衣,良種覆蓋率達到98%以上。大機械標準春整地達到6979萬畝,整地質量是近年來最好的一年。機械精量播種面積突破1億畝,比上年增加1200萬畝。
省委、省政府主要領導十分重視糧食生産,堅持深入基層調查研究,及時解決糧食生産中出現的突出問題。今年春旱嚴重,農業、財政、水利、氣象、供銷社、農村信用社等部門發揮職能作用,積極為春耕生産提供支持,在搶農時上實現重大突破。全省大田播種5月15日基本結束,比上年提前一週;水田插秧5月25日基本結束,實現了不插“六月秧”,各種作物都種在了豐産期。
省委書記吉炳軒説:“去年全省糧食總産達到793億斤,糧食商品率高達74.3%,如果今年氣候不出現大的異常,糧食總産有望突破800億斤,創歷史新高。通過三到五年的努力,全省糧食産量登上千億斤大臺階是完全有可能的。”
打牢增産基石 釋放産糧潛能
記者在基層採訪時,常聽到農民的議論:現在的黑土地越來越“金貴”了。由於國家重視糧食生産,糧農收益比較穩定,黑龍江省農民興修水利的熱情高漲,也舍得投入。同時,各地抓住提高種植標準化、增加科技投入等關鍵環節,使全省糧食綜合生産能力不斷提高。
如今,旨在提高農業防災減災能力的“四大工程”已見成效。一是農田水利工程。近5年,全省投資47.5億元,新增旱澇保收田1373萬畝。二是農機化工程。全省組建813個農機作業合作社,扶持發展農機大戶1.2萬戶,田間作業綜合機械化率達82%。三是地力培肥工程。全省多數地區土壤有機質含量開始由降轉升,肥料利用率提高5個百分點。四是植保工程。加強預測預警網絡、服務隊伍、先進藥械和現代防控體系建設,實現了各類生物災害不蔓延、不成災的目標。
為挖掘增産潛力,黑龍江省不斷推進新型農民培訓工程和科技入戶工程,普遍建立標準化科技示範園區,使之成為農民學習標準化知識的課堂。組織農業生産水平較高的黑龍江墾區,與地方縣(市)開展合作共建,推進農機作業向農村拓展、農業技術向農村延伸、生産服務向農村覆蓋,帶動農村提升標準化生産水平。
增加科技投入,依靠科技進步提高糧食産量和質量。全省良種覆蓋率保持在98%以上,水稻兩段式育苗、水田控制灌溉技術等47項高産高效新技術,應用面積達3050萬畝。同時,各地建立起農業專家大院,農技人員入戶技術指導責任到人,加快推廣先進適用技術,使全省農業科技貢獻率達到51%。
省農委主任王忠林説,生産方式創新和科技投入增加,促進了糧食標準化生産和規模化經營。全省糧食單産水平不斷提高,糧食綜合畝産已由2003年的426斤提高到2007年的505.4斤,增長18.6%。
用産業化保障糧食增産後勁
糧食生産是黑龍江的優勢,也是農民的主要收入來源。為保障農民的種糧收益和糧食增産後勁,這個省把糧食生産、銷售、加工、轉化作為一個完整的産業體系進行開發和建設,暢通糧食“出口”,牽動糧食生産快速發展。
流通不暢勢必影響生産穩定。黑龍江省利用龍糧網、農業信息網等平臺,及時發佈糧食市場供求形勢和價格走勢等信息,引導農民適時銷糧。重點扶持建設16個糧食專業批發市場,培育1600多個非國有糧食營銷組織,形成了多元化的糧食營銷主體,加快了農民銷糧進度。加強與京、滬、浙等7個主銷區政府間、企業間的合作,建立了穩定的購銷渠道。
立足糧食增值,加快發展以食品為主導的糧食加工業。省政府出臺加快糧食加工業發展的意見,安排超億元産業化資金,扶持食品加工業。圍繞大豆、玉米、水稻、小麥等優勢品種,培育一大批加工龍頭企業,帶動了糧食品種化生産和規模化基地建設。目前,全省規模以上糧食加工企業發展到1100家,開始告別原糧出省的歷史。
大力發展畜牧業,增強糧食過腹轉化能力。全省規劃建設生豬、奶牛、肉牛、肉蛋雞等優勢産區和産業帶,加快推進畜牧專業化、標準化和區域化發展步伐,出現了一批奶牛存欄5萬頭以上、生豬出欄50萬頭以上、禽出欄500萬隻以上的基地縣,畜牧業規模養殖比重達65%。現在,全省已形成了500萬噸鮮奶和430萬噸肉類的加工能力,為糧食轉化增值提供了巨大空間。
黑龍江省省長栗戰書説:“千億斤糧食産能工程,是發揮本省優勢謀劃的一個具有全局牽動作用的大項目,對於促進農民增收,確保國家糧食安全,具有重大意義。”目前,圍繞建成千億斤糧食大省的目標,正在規劃和啟動千萬噸奶和五千萬頭豬兩個“配套工程”,實現糧食生産和畜牧業生産同步建設。人們相信,黑龍江這個“調節閥”必將為穩定我國糧食市場發揮更大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