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北京7月25日電(記者 董峻)隨著秋季農業生産的農時臨近,化肥農藥等農用物資將迎來使用高峰。農業部總經濟師、市場與經濟司司長張玉香25日建議,農民群眾如果購買了假劣農資,可以通過四條措施進行補救。
張玉香在農業部新聞辦公室舉行的新聞發佈會上説,一是要注意保存證據。如購買農資的樣品、包裝袋、發票等。這些都是非常重要的證據,千萬不要丟失。
二是申請鑒定。假劣農資給生産造成損失,要立即報請當地農業部門進行鑒定,以評估損失。
三是及時投訴。出現問題要及時向當地農業部門或工商、消協、質量技術監督等執法部門投訴,以免錯過最佳的鑒定時期。如發現有人在制假售假,要及時向農業、工商、質量技術監督、公安等部門舉報。
四是採取生産補救措施。在田間鑒定結束後,要在當地農業部門的指導下,積極採取補種搶種等措施,最大限度地減小損失。
張玉香表示,今年化肥等農資價格持續上漲,受利益驅動,個別地區制售假冒偽劣農資現象有所增加,相繼發生了一些突出案件。
據農業部統計,上半年全國農業系統共查獲假劣農資2397萬公斤,假劣農機具11.15萬台件,貨值近2億元。立案查處假劣農資案件18880件,受理群眾舉報案件7058件,搗毀制售假窩點222個,為農民挽回直接經濟損失5.8億多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