煙花璀璨中,奧運盛會的帷幕緩緩落下,然而,中國經濟的奧運時刻仍在延續,將繼續向世界展現又好又快發展的姿態,再創下一個輝煌。
回首奧運之旅,無論是具有多年海外經驗的中國企業,還是第一次進入全球觀眾眼簾的中國品牌,都經受住了國際挑剔眼光的檢驗,為中國製造賦予了“智” 造的新形象。
一方面,我國奧運贊助商千方百計地展現著企業産品和形象的千姿百態,為了一個共同的方向——走向世界,贏取“全球金牌”。
另一方面,非奧運贊助商也不甘落後,通過具有自主知識産權的高科技産品在奧運賽場上大顯身手,博得國際買家的青睞與喝彩。
它們的精彩亮相,是中國製造業30年來發展所積聚力量的一次集中展現,其所彰顯的,正是中國製造業的不斷轉型和升級。
所謂的“後奧運衰退”不會出現
北京奧運會的大幕已經緩緩落下,站在“奧運後”這個新的時間節點上,中國經濟將呈現何種走勢?這是許多人心中關注的焦點。
北京奧運會的舉辦之年,也是中國經濟發展進入新一輪週期性調整之年。國家發改委宏觀經濟研究院副院長王一鳴認為,快速城市化帶來的基礎設施建設投資規模擴大、居民消費結構升級、勞動生産率提高、積極主動地參與經濟全球化等支撐中國經濟發展的因素,不會因為奧運會的結束而消失。同時,我國政府明確把保持經濟平穩較快發展、控制物價過快上漲作為宏觀調控的首要任務,採取措施努力擴大國內需求,在優化結構的前提下保持合理的投資規模,增強消費對經濟增長的拉動作用。這些措施將有效避免經濟大的起落,促進中國經濟持續穩定較快發展。
奧運為中國經濟發展創造了機遇,但其作用也不可誇大。雖然奧運經濟對北京經濟增長貢獻明顯,但北京市經濟僅佔全國經濟總量的3.6%。北京的奧運會場館建設和基礎設施投資約3000億元,按奧運投入期4年分攤,平均每年750億元,僅佔中國過去4年當年全社會固定資産投資的0.55%—1.06%。奧運會帶來的經濟和投資增量在中國經濟和投資總量中的比重很小。
目前,我國正處在工業化中期,城市化率低於世界平均水平,有巨大的發展空間和市場潛力。同時,我國正在積極推進經濟轉型升級,加快發展高技術産業、裝備製造業和現代服務業,提高交通網絡化水平,加大節能減排投入。奧運會結束不會影響到中國的産業發展、基礎設施和城市建設的投資規模,所謂的“後奧運衰退”不會出現。
當然,“後奧運效應”對經濟並非沒有任何影響。進入後奧運時期,前奧運時期體育場館和關聯基礎設施建設形成的大規模投資需求,以及奧運舉辦期國內外遊客帶來的巨大消費需求會減弱甚至在短期內消失。同時,隨著全球經濟環境的深刻變化,外需拉動經濟增長的因素減弱,以及中國經濟週期性回調,從內外兩個方面增大了中國經濟走勢的不確定因素。經濟持續較快發展既面臨週期性調整和經濟轉型壓力,也會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後奧運效應”的疊加影響。
“相對於奧運會場館建設和相關基礎設施對中國經濟增長的短期拉動作用而言,奧運會對提高中國國民素質、改善投資環境、提高開放度和提升國際形象具有更長遠、更持久的積極作用。”王一鳴認為。
股市、樓市是否受影響?
北京奧運會實現了無數人的夢想。但中國股民期盼已久的“奧運行情”卻沒有出現。相反,從7月28日奧運會臨近時滬指最高點2924點,至8月25日收盤2413點,不到一個月大跌511點,跌幅高達17.5%。
股市調整到底與奧運有多大關聯?從歷史經驗來看,奧運會召開的當年,有的國家是有大幅上漲的表現,比如1984年的美國和1988年的韓國,也有國家股市表現出下跌或者是持平,比如1992年的西班牙和2000年的澳大利亞。
“當前股市出現大幅下跌是多方面因素導致的。”王一鳴説,中國經濟受美國次級債、全球經濟減速、金融危機加深的影響,面臨的不確定性在增加,投資者的風險意識在提高。同時,國際市場原油、礦産資源、糧食價格的大幅上揚和美元貶值,使企業生産成本不斷提高,投資者對上市公司盈利能力有所擔心。受上市公司鉅額融資和“大小非”解禁等因素影響,市場做多動力不強。“這些因素與奧運並沒有直接關係。”
股市的發展還是取決於中國經濟的基本面。當前中國經濟仍然保持平穩較快發展態勢。上市公司半年年報將陸續出臺,多數公司的業績也保持了穩定增長。經過這一輪調整,股市當前的市盈率水平已經大大降低,有些股票價值可能被低估。“隨著國內CPI的回落,國際油價的回調,投資者信心的增強,股市可能會在一個時期以後向合理的價值區間去靠攏。”王一鳴説。
樓市方面,北京等地2001年起一路飛漲的房價,從去年底以來卻一直萎靡不振。隨著奧運會的舉行,樓市觀望氣氛進一步加劇。奧運以後,樓市是否會兌現一些人預期中的大跌?
“奧運與房價有一定關聯。”北京奧運經濟研究會副會長陳劍認為,奧運會極大提升了北京城市基礎設施水平,使住房的價值有所提升。但拉動房價的最根本因素,是城市化進程加快、大量人口進入城市帶來的需求。
陳劍認為,從中長期的趨勢看,我國房地産市場總體還是樂觀的。目前我國城市化率還達不到全球的平均水平,未來十幾年預計每年還會增長1%左右,大量人口還會進入城市,必然形成相應的住房需求。房地産市場經過目前的合理調整,會呈現更加健康的發展趨勢。
因奧運就業者會不會失業?
舉辦奧運會,為北京和各協辦城市創造了大量就業崗位。據北京市統計局的分析,2005—2008年4年裏,以奧運為背景新增就業崗位150萬個。人們擔心,奧運結束後,與奧運直接相關的就業崗位將陸續取消,就業者是否會面臨失業的風險?
“不會有太大風險。”北京市經濟與社會發展研究所所長楊開忠説。奧運會後,相關主協辦城市的基礎設施投資規模仍然會很大。北京現在的地鐵還不到200公里,到2015年要超過500公里。按照目前的城市規劃,還有很多投資沒有完成。因此,參與奧運場館建設的就業者可能會轉移到新的基礎設施建設領域中。
奧運會帶動最大的是我國發展相對滯後的現代服務業,新增就業崗位裏有相當部分是在現代服務部門,如金融、通信、郵政、物流、商務服務、廣告等領域。這些就業崗位大部分會穩定下來,按國際經驗大約佔20%。
為奧運服務的過程中,勞動者自身的素質和勞動技能有了大幅提高。“他參與過奧運會,在要求十分嚴格的環境下工作過,無論從理念、技能、知識、素質等各方面,都會在勞動力市場上佔有一個非常有利的位置,所以也不用過度地擔心。”王一鳴説。
主協辦城市發展的新起點
對北京、天津等主協辦城市而言,奧運不會是經濟發展的分水嶺,而是在更高層次上發展的新起點。
奧運會對北京經濟的帶動作用明顯。2001年,北京人均GDP只有3262美元,到2007年已經增長到7654美元。預計到2008年年底,人均GDP將超過8000美元,比2001年增長一倍多。“奧運會結束並不會給北京經濟帶來劇烈震動。”陳劍説。
籌辦奧運的7年裏,北京通過一系列舉措調整産業結構,已經形成了高科技産業、金融服務業、生産性服務業和文化創意産業四級帶動的格局。第三産業增加值佔地區生産總值的比重,從2002年的61.3%提高到今年上半年的73.7%,成為北京經濟新的支撐點,並帶動了很多新投資熱點。“所以在奧運會之後,奧運因素對北京經濟的推動作用應該還存在。”楊開忠説。
在籌備協辦奧運會的7年間,天津經濟增長平均每年接近15%,經濟總量增長了1.4倍。“很大程度上得益於北京奧運會的拉動。”天津經濟研究所所長王天偉説,圍繞著協辦奧運會,天津建設了一大批基礎設施和交通設施項目,對天津的整體承載力有很大的提高。
在青島,奧帆賽的舉行使旅遊、物流、服務業、會展業等行業迅速發展。青島市發改委國民經濟綜合處處長劉岐濤認為,奧帆賽對服務業的拉動作用將會持續一個較長的時期。
本次奧運會7個主協辦城市中有5個在環渤海地區,王一鳴認為,這對推動該區域的區域經濟合作,擴大對外開放和提升國際影響力有重要意義,也將積極促進長三角、珠三角和環渤海三大經濟圈的協調發展。(王 煒)
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奧運後就業形勢將平穩發展
北京國際新聞中心8月15日舉辦“中國社會保障和社會救助”集體採訪,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副部長胡曉義就奧運會後的就業形勢、地震災區的就業再就業工作和社會保障工作、社會保險關係轉移接續等問題回答了中外記者提問。他説,奧運會只是一段時間的活動,就業形勢還要看總的趨勢,北京奧運會後,就業形勢還會保持平穩發展。
奧運後的北京經濟不會出現大的起伏和低谷效應
新華社北京8月2日電(記者 岳瑞芳、賴臻)北京市發展改革委副主任盧映川2日表示,奧運後的北京經濟不會出現大的起伏和低谷效應。
他透露,奧運會結束後,北京在交通設施、能源和生態環境保護等方面仍有一大批項目將開工建設,也會有很多重大措施在奧運後啟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