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北京9月2日電(記者顧瑞珍 吳晶晶 趙超)全國政協2日就“統籌城鄉發展,促進形成城鄉經濟社會一體化新格局”問題舉行專題協商會,助推城鄉一體化建設發展。
黨的十七大報告在闡述和部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任務時明確提出,要建立以工促農、以城帶鄉的長效機制,形成城鄉經濟社會發展一體化新格局。這是黨中央對統籌城鄉發展提出的新方針和新要求,是打破城鄉二元結構、加快農業和農村發展、促進農民富裕的根本途徑,為下一步推進城鄉經濟社會協調發展指明了方向。
據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副主任朱之鑫在專題協商會上介紹:
——我國統籌城鄉發展的新機制正在形成。近年來,以破除城鄉二元結構為重點的各項改革不斷深化,實行了以農村稅費改革為核心的國民收入分配關係改革,扭轉了長期以來農民負擔過重的局面;實行以促進農村上層建築變革為核心的農村綜合改革,著力解決農村上層建築與經濟基礎不相適應的深層次問題;推進城鄉戶籍、就業、財稅、金融、社保等方面改革,探索建立城鄉統一的勞動力市場和公平競爭的就業制度,加快形成保障農民工合法權益的政策體系和惠及農民工的城鄉公共服務體制;推進土地管理和使用制度改革,在堅持農村基本經營制度、穩定和完善土地承包關係的基礎上,在有條件的地方按照依法自願的原則,積極穩妥地推進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
——農業綜合生産能力穩步提高。國家不斷加大對農業和農村的投入力度。今年,中央財政已投入支農資金5956億元,比上年增長1638億元,佔中央政府投資的近50%。大型商品糧基地建設進一步加強,優質糧食産業工程、種子工程和大型灌溉區節水改造重點工程順利推進,有效地提高了農業綜合生産能力,糧食連續4年增産,今年夏糧又獲豐收,總産量達到2408億斤,比上年增産61億斤,單産也創歷史新高。我國糧食、棉花、蔬菜、水果、肉類等主要農産品産量已連續多年位居世界第一,我們用佔世界不到9%的耕地養活了21%的人口。
——農民收入大幅度增加。為縮小城鄉居民收入差距,國家堅持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針,出臺了一系列強農惠農政策,通過取消農業特産稅、牧業稅、農業稅和屠宰稅等“四稅”,使農民負擔與改革前的1999年相比,每年減少1335億元。通過實行種糧直補、良種補貼、農機具購置補貼和農資綜合直補等“四項補貼”,增加了農民的種糧收入,今年的補貼總額已經超過1000億元。上半年,農民人均現金收入實際增長10.3%,保持了多年少有的增長態勢。
雖然我國在統籌城鄉經濟社會發展方面取得積極進展,但仍存在一些亟待解決的矛盾和問題。為此,全國政協常委劉江等建議:要強化對“三農”支持力度,繼續大力增加對“三農”的財政投入,加大轉移支付力度,逐步形成穩定增加投入的長效機制;保護和發展農業生産力,推進農業生産適度規模經營。嚴格保護好耕地,進一步加大對糧食主産區的政策支持傾斜力度;促進農民增加收入,加快農村金融體制改革。大力引導資金回流農村,服務“三農”。
此外,李卓彬等委員建議,應完善戶籍、就業、土地等體制和政策。規範城鎮建設用地增加與農村建設用地減少挂鉤的試點,切實保護農民土地承包權和宅基地權益。加快大中城市戶籍制度改革,探索在城鎮有穩定職業和固定居所的農民登記為城市居民的辦法。建立統一規範的勞動力市場,儘快形成城鄉勞動者平等就業制度。
加快建立新型農村金融體系——政協委員熱議農村金融改革
新華社北京9月2日電(記者 吳晶晶、顧瑞珍、趙超)統籌城鄉綜合配套改革的建設離不開和諧的城鄉金融體系支持。2日舉行的全國政協“統籌城鄉發展,促進形成城鄉經濟社會發展一體化新格局”專題協商會上,農村金融改革成為政協委員們熱議的話題。
城鄉金融二元對立制約統籌城鄉發展
“目前城鄉金融二元對立的現象突出,農村金融體制改革滯後,農村金融資源稀缺,不能滿足農村發展的需求,已經成為制約統籌城鄉發展的突出問題。”全國政協常委李國璋代表民進中央發言時説。
他指出,農村金融存在的問題有:農村信用社成為農村金融供給的主體,運行存在諸多困難,不能滿足農村金融需求;農業保險體系嚴重缺失;農村非正規金融組織缺乏必要的政策引導與監管等。
“農村金融體制已成為制約城鄉一體化的瓶頸之一。”全國政協常委劉江表示,“三農”融資問題難以有效突破,儘管各地有了一些嘗試和探索,如發展小額貸款、信用社和合作銀行信用貸款、聯戶擔保等,但仍然難以從根本上滿足“三農”巨大的貸款需求。有的地方雖採取了一些變通辦法,如信用社允許用宅基地作抵押放貸,也無法可依,而且存在風險隱患。
強化政策扶持,為農村經濟金融注入活力
全國政協委員董文標指出,現階段我國農村地區經濟發展落後,金融機構在農村經營的成本高、風險大、收益率相對較低,因而增加金融供給、服務“三農”的內在動力不足。
“必須綜合發揮産權政策、財稅政策、貨幣政策、監管政策的作用,構建農村金融持續發展的長效機制。”董文標委員説。
李國璋常委認為,應適應農村多層次金融需求,構建功能互補、産權明晰、可持續發展的農村金融體系。一是以優惠政策鼓勵農業銀行和農業發展銀行服務農村發展。試行國外已有成功經驗的涉農貸款免稅模式,鼓勵銀行在銀監會允許範圍內面向農村和農民開展較大數額的貸款業務;鼓勵增加面向農村、農民的小額貸款業務。二是深化農村信用社改革,強化支農職能。改革農村信用社産權制度,明晰産權關係,完善法人治理結構,轉換經營機制。三是大力發展民間金融組織,鼓勵發放小額貸款。
探索建立農業保險體系
目前我國農村地區農業保險體系嚴重缺失,由於農業保險的賠付率高,保險公司經營農業保險往往處於虧損狀態,基本上退出了農險市場。
針對這一情況,李國璋常委指出,應探索建立農業保險體系和農業災害轉移分攤機制,出臺地方性農業保險政策法規,降低涉農保險風險。
他建議成都重慶兩個統籌城鄉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與國家有關部門(如農業部)和有關方面(如保監會)協調製定地方性農業保險政策,建設新型農業保險平臺,推動試驗區農業保險市場的發展。試驗區可採取相應措施,對商業性保險公司無力承擔的保險範圍,實行低費率和高補貼的政策,可以採用成都市“地方政府農業發展風險資金+農村專業戶小額參保資金+保險公司承保”的模式。對於地震、洪水等巨大自然災害,建議試驗區成立專門基金或者專業公司運作農業巨災保險。
統籌金融人才規劃,全面提升農村金融管理水平
目前,農村金融機構員工素質、業務水平相對低下,高級管理人員經營管理水平不高,農村金融管理水平亟待提升。
董文標委員指出,一是各級監管部門、農村金融機構的各級組織要統籌規劃,建立金融人才培訓基金,加強全員培訓,重點要強化中高級管理人員的培訓力度;二是完善農村金融機構人員特別是高級管理人員的聘任辦法和準入標準,鼓勵引導城市金融人才到農村地區建功立業;三是農村金融機構要完善改進激勵制度,減少人才流失,激發全員工作積極性、創造性;四是國有銀行和股份制商業銀行應承擔社會責任,在人員培訓上“結對支援”農村金融機構,發揮“傳幫帶”作用。
發展改革委:我國統籌城鄉發展仍存在五大問題
新華社北京9月2日電(記者吳晶晶、顧瑞珍)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副主任朱之鑫2日在全國政協“統籌城鄉發展,促進形成城鄉經濟社會發展一體化新格局”專題協商會上表示,我國在統籌城鄉經濟社會發展方面還存在五大矛盾和問題。
這五大矛盾和問題分別是:
——農村經濟發展水平落後,城鄉居民收入差距仍呈擴大趨勢。儘管我國農業農村發展取得了巨大成績,但農業生産力水平偏低、經營規模普遍偏小、農業比較效益下降、市場化程度不高、産業化不強的特徵並未根本改變。農民收入水平與城市居民的差距呈擴大趨勢。
——城鄉公共服務水平不均衡,農村社會事業發展滯後。由於歷史欠賬較多,農村教育、文化、醫療等社會事業的發展還相對滯後,特別是農村社會保障體系建設剛剛起步,無論是覆蓋面還是保障水平,都與城市存在較大差距。
——農業基礎比較薄弱,農村生産生活條件落後。農村特別是中西部地區水利、交通、電力、通信條件較差,目前全國還有2.5億農民飲水安全缺乏保證,近100個鄉鎮不通公路,近1萬個鄉鎮不通瀝青路和水泥路,約200萬戶農村人口用不上電。一些地區村鎮佈局不合理,垃圾處理、生態保護設施缺乏。
——農民的民主權利和財産權利尚未得到切實保護,侵犯農民權益問題時有發生。農民土地權益尚未得到有效保護,低價徵收徵用農民土地、補償不到位等問題較突出,徵地糾紛頻繁發生。農民工的權益保障還不到位,農民工工資水平較低,最低生活保障、工傷保險、子女教育、廉租住房等權利缺乏有力的制度保護。
——以工促農、以城帶鄉的長效機制尚未建立,相關政策和體制有待進一步完善。我國總體上進入了以工促農、以城帶鄉的發展階段,但統籌城鄉發展的能力還有待於進一步提高,特別需要下更大決心來調整國民收入分配結構,切實向農村特別是中西部地區農村傾斜。在規範轉移支付、完善農業補貼政策、加強政府支農資金管理等方面,還有大量工作要做。一些涉及統籌城鄉發展的深層次改革,如推進大中城市戶籍制度改革、建立覆蓋城鄉的統一的社會保障體系,以及形成促進農村土地依法流轉的機制等方面,也需要進一步加大改革力度。
農民就業仍面臨難題 城鄉就業統籌亟待推進
新華社北京9月2日電(記者吳晶晶、隋笑飛)推進農民與城鎮居民的就業統籌,是衡量城鄉統籌成敗的重要指標之一。全國政協常委李卓彬2日在全國政協專題協商會上代表致公黨中央發言時表示,促進城鄉勞動就業統籌仍面臨著不容忽視的難點和問題。
李卓彬表示,目前限制性的農民就業的政策仍未完全取消,比如部分地區招工時設定戶口等招工條件,這種做法嚴重影響了就業公平競爭;農民工的就業弱勢地位尚未得到根本改變,同工不同酬,在一些地方的建築行業,農民工的工資、福利待遇只有城市工人的2/3甚至1/2,而且工資被拖欠情況相當嚴重;農村勞動力培訓與企業招聘需求脫節嚴重,存在專業性不強,就業穩定性不高的情況;城鄉勞動就業服務機構不健全,管理不完善。
李卓彬代表致公黨中央建議,建立城鄉一體的就業機制,把城鄉勞動力資源開發利用作為一個整體,通盤考慮,統籌安排;實行城鄉統一的就業扶持政策,繼續清理和取消限制農民工進城就業的政策規定,探索城鄉勞動者統一的失業登記制度,逐步實現城鄉勞動者在稅費減免、小額貸款等方面的同等優惠,建立起利用再就業資金、支農資金促進城鄉統籌就業的政策扶持機制和管理機制;依託街鎮社保平臺,對城鄉勞動力就業、失業、培訓、社保等情況進行普查,建立起城鄉勞動力資源數據信息庫,並實行動態管理。
城鄉勞動者合法權益保護也受到關注。李卓彬代表致公黨中央提出,應完善用人單位勞動用工管理,大力推進勞動合同在企業的實施,加強勞動爭議調解處理工作,在建築、交通、餐飲、娛樂等行業,全面實行農民工工資保障金制度,從制度上加強管理,杜絕欠薪行為。強化用人單位勞動用工監督檢查,建立高效便捷的勞動仲裁製度和針對農民工和城市弱勢就業群體的法律援助制度,使勞動違法行為能夠得到及時的糾正和懲處。
此外,李卓彬還表示,應建立健全職業技能培訓體系,提高城鄉勞動者就業技能和水平。同時強化城鄉職業技能培訓,積極推進面向城鄉的職業教育,提高城鄉勞動者的技能素質和適應就業形勢變化的工作能力。
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5項舉措加快建立覆蓋城鄉的社會保障體系
新華社北京9月2日電(記者趙超、隋笑飛)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副部長胡曉義2日在此間舉行的全國政協“統籌城鄉發展,促進形成城鄉經濟社會發展一體化新格局”專題協商會上表示,今後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在完善現行制度的同時,將採取5項措施加快建立覆蓋城鄉的社會保障體系。
胡曉義説,這5項舉措一是採取有力措施做好社會保險擴面和徵繳工作,提高統籌層次,增強省級調劑能力,加強基金監管,確保各項社會保險待遇特別是企業退休人員基本養老金按時足額發放;二是切實做好做實養老保險個人賬戶、城鎮職工和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失業保險擴大支出範圍、事業單位養老保險改革等試點工作;三是抓緊制定社會保險關係轉移接續辦法和農民工養老保險辦法;四是制定開展新型農村養老保險試點的指導意見,組織有條件的地區開展試點;五是提出科學合理的提高社會保險待遇和最低工資標準的建議,探索建立正常的調整機制。
截至2007年底,全國社會保險積累基金超過11000億元;全國參加農村養老保險農民超過5400萬人,積累基金超過400億元;1000多萬被徵地農民被納入基本生活或養老保障制度,共籌集被徵地農民養老保障基金2000多億元。
住房和城鄉建設部:我國鄉村人居環境明顯改善
新華社北京9月2日電(記者趙超、隋笑飛)近年來,我國通過村莊整治,建立村莊公共設施與服務管理的新機制,我國鄉村人居環境得以明顯改善。
2日,全國政協“統籌城鄉發展,促進形成城鄉經濟社會發展一體化新格局”專題協商會在京舉行,住房和城鄉建設部負責人作出上述表示。
據統計,2007年,全國村鎮建設總投入達到6904億元,其中市政公用設施建設投入1320億元。截至2007年末,全國村鎮人均住宅建築面積達29.2平方米。
據介紹,我國將結合新農村建設,推進城鎮基礎設施向鄉村延伸。統計數字表明,截至2007年底,全國建制鎮建成區用水普及率為76.6%,燃氣普及率43.1%,行政村用水普及率44.7%,49%的行政村通公交車或客運班車,26.8%的行政村有生活垃圾收集點,農民生産生活環境得到較大改善。
財政部:財政支農資金穩定增長機制正在建立
新華社北京9月2日電(記者趙超、隋笑飛)2日,全國政協“統籌城鄉發展,促進形成城鄉經濟社會發展一體化新格局”專題協商會在京舉行,財政部副部長李勇在發言時表示,近幾年,財政部門遵循存量適度調整、增量重點傾斜的原則,不斷加大支農投入,支農資金穩定增長機制正在建立。
李勇説,財政部門採取措施努力拓展支農資金新的來源渠道,耕地佔用稅稅率提高後新增收入主要用於“三農”;土地出讓收入用於農業土地開發和新農村建設;新增建設用地土地有償使用費用於基本農田建設和保護、耕地開發、土地整理;從水電和礦産資源開發收益中安排資金扶持“三農”。
李勇表示,財政部門還將引導和改善農村金融資源配置,發揮農村金融在新農村建設資金供應中的主渠道作用。同時,利用以獎代補、貸款貼息等手段,調動農民的資金投入,真正發揮新農村建設中農民的主體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