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南昌9月4日電(記者鄭悅)國務院扶貧辦副主任王國良近日表示,我國目前已逐步形成了一個集行業政策、區域政策和社會政策于一體的“大扶貧”格局,加快了扶貧進程。
王國良是8月28日在此間召開的“中德合作扶貧監測評價項目總結會”上講話時作上述表示的。
王國良説,黨的十六大以來,全國農村貧困狀況繼續緩解。全國絕對貧困人口從2820萬減少到1479萬;低收入貧困人口從5825萬減少到2841萬。國家扶貧工作重點縣農民人均純收入從1305元增加到2278元,連續五年增幅在6%以上並高於全國平均水平。貧困地區整體經濟水平有所提高。
王國良説,五年多來,在科學發展觀的指導下,“大扶貧”的觀念和格局正日漸完善。在黨中央、國務院的領導下,國務院有關部門採取有效措施,努力促進城鄉、區域協調發展,共同推進扶貧事業。西部開發、中部崛起戰略提升了中西部地區的基礎設施和社會事業,帶動了産業結構調整,為貧困地區和貧困人口的發展創造了更好的環境;中央財政支農資金和扶貧資金逐年增加;教育、科技、國土資源、交通、水利、農業、文化、衛生、廣播電視、林業等部門制定專門政策,安排專項資金,加大了對貧困地區和貧困人口的扶持力度;國家民委、全國婦聯、全國殘聯與扶貧辦密切配合,關心和保護特殊貧困群體。特別是從2007年開始,全國農村建立了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從制度安排上解決了農村貧困人口的基本生存問題。地方各級黨委政府強化扶貧措施,五年來,28個省區市地方各級政府投入的財政扶貧資金從27億元增加到51億元,年均遞增17.2%。許多地方充分利用各項支農惠農政策,在資源整合方面創造了一些好的經驗。
王國良説,通過改革創新,扶貧開發工作機制不斷完善。實施整村推進,將扶貧開發工作重心從縣下沉到村。貧困農戶建檔立卡,逐步完善瞄準機制。推廣扶貧資金的公示、公告和報賬制,在公共媒體上公佈扶貧資金和項目情況,改進、創新了扶貧資金管理機制。下放貼息權限、“獎補資金”,對扶貧貼息貸款管理體制進行改革。利用財政扶貧資金開展貧困村村級互助資金試點,探索解決貧困農戶貸款難的多種途徑。廣泛動員群眾參與扶貧規劃制定和扶貧項目實施,參與式扶貧方法得到普遍推廣。實施機關定點扶貧、東西扶貧協作,以及國有大中型企業、民營企業、知識界和非政府組織參與扶貧開發,並不斷拓展國際扶貧合作範圍,完善和豐富了社會幫扶機制。
他強調,經過五年的努力,扶貧開發從中央到地方、從實踐到理論實現了專項計劃推動向城鄉統籌推動的轉變,取得了巨大成就,對於保障貧困人口的基本生存和發展,推進貧困地區的新農村建設,進而促進社會和諧做出了重要貢獻。
國務院扶貧辦:我國將著力提高貧困地區抗災能力
國務院扶貧開發領導小組副組長、辦公室主任范小建14日表示,國務院扶貧辦在繼續做好汶川地震災區恢復重建工作的同時,正在加強扶貧與災害應對措施的研究,儘快建立應對自然災害的工作機制,制定相應的預案,將加強避災、減災設施及産業發展的研究,提高貧困地區抗災能力。
扶貧辦:2010年底前我國確保三類貧困村整村推進
到2010年底前,我國將確保人口較少民族、內陸邊境重點縣和重點縣中革命老區縣這三類貧困村完成整村推進的規劃任務。今年中央扶貧資金大部分已分配到省。國務院扶貧辦要求各省對上述三類貧困村的財政扶貧資金每個村不少於50萬元,並加大資源整合的力度。
扶貧辦通知東中部19省市扶貧系統對口支援震災區
根據國務院抗震救災總指揮部《汶川地震災後恢復重建對口支援方案》,東部和中部地區的19個省市作為支援方,對口支援遭受地震災害嚴重的四川18個縣(市)及甘肅、陜西省受災嚴重地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