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南寧9月14日電(新華社記者 杜源江)“既要工業發展,又要碧水藍天”,這是工業城市--廣西柳州市近年來在經濟社會發展中探索出的一條具有柳州特色的新型工業化道路。
未足夠重視環保 工業重鎮淪為“酸雨之都”
柳州是我國西南地區的工業重鎮,全市現有工業企業2857戶,其中大型工業企業9戶,上市企業5戶,已形成以汽車、機械、冶金為支柱,多種産業並存發展的現代工業體系,工業經濟總量約佔廣西的1/4。
由於過去在工業發展過程中未能足夠重視環保,二氧化硫等廢氣排放過多,柳州在上世紀八九十年代成為全國四大“酸雨之都”之一。
柳州市環境保護局副局長柏興謙介紹,上世紀80年代到1995年,柳州是“十雨九酸”,最酸時柳州雨水的PH值低於4。
“那時候,柳州許多地方樹上的葉子全是黑色的,上面有厚厚的一層灰塵。”柳州市民陳曉健説。
柏興謙説,以前柳州化工廠等工業企業污染排放嚴重,導致附近山上白茫茫一片,全是廢渣。據估算,上世紀八九十年代,酸雨對柳州造成的損失一年高達幾十億元。
進行“酸雨革命”,“不是企業消滅酸雨,就是酸雨消滅企業”
為了改善環境,柳州提出進行“酸雨革命”,經過多年努力,柳州的環境質量得到大幅改善。
上世紀90年代,柳州開始實施排污試點工作,對排污總量進行控制。在“九五”“十五”期間,柳州在全國較早開始實施排污許可證轉讓。
每年年初,柳州均要設定當年的環保目標,和大企業簽訂環保目標責任書。年終考核時,對達到環保目標要求的企業進行獎勵;對未達到環保目標要求的企業進行懲罰。“做到年初有計劃,年底有考核。”柏興謙説。
近五年來,柳州生態環境建設直接投入超過35億元,其中柳州重點企業廣西柳州鋼鐵集團公司環保技改投入達13億元,實現了增産不增污、增産減污和資源的內部循環。柳鋼董事長陳永南表示,柳鋼5年來一直在進行結構調整,走環保、循環經濟的道路。“以前,柳鋼附近樹上的樹葉全是黑色的,很多樹種都種不活。現在柳鋼的廢渣已經全部實現再度利用,柳鋼的廢水也全部循環使用,基本實現零排放。”陳永南説。
此外,柳州採取先進技術,對企業進行排污監控。目前已經在企業的排污口安裝了在線監控設備;在工業園區安裝了煙塵遠程檢測儀,可監測方圓5公里的範圍。
由於歷史原因,柳州許多工業企業均處在市中心。對於這些企業,柏興謙表示:“能搬遷的就搬遷,不能搬遷的就治理,治理不達標的就關閉。”
柳州多方努力取得了明顯成效。2007年,柳州二氧化硫排放量比2005年下降33.31%。以前,柳州電廠一年的二氧化硫排放量就近4萬噸,而現在,其一年二氧化硫的排放量只有6000噸至7000噸。
“酸雨之都”變身為環境優良城市
如今到柳州出差、旅遊的外地人,會對柳州整座城市優美的風景大加讚賞:碧綠的柳江宛如一條玉帶,蜿蜒穿城而過,“百里柳江,百里畫廊”。
“這一切主要得益於柳州重視環保,堅持工業發展與環境保護同步推進,走了一條科學發展之路。”柳州市委書記陳剛説。
近年來,柳州在全市工業總産值年均增長27.17%的情況下,城市生態環境持續改善。僅2003年到2006年,全市煙塵排放總量下降了40.19%,二氧化氮排放濃度平均值下降了26.7%,化學需氧量排放量下降了18.2%,二氧化硫排放總量下降了1.28%;酸雨頻率也由上世紀90年代初的90%左右下降到2007年的42.8%。
此外,柳江始終保持國家地表水三類水質標準,在去年廣西河流水體水質評價中位居第一;市區空氣質量不斷改善,去年優良天數達351天,優良率達96.2%,創20年來最好水平。去年全市規模以上工業萬元增加值能耗下降了13.95%,主要污染物排放下降10%以上。
柳州已經由過去的“酸雨城市”發展成為“山清水秀”、環境優良的現代工業城市。柳州有山有水,曾有人説:“在山水城市中,柳州的工業是最發達的;在工業城市中,柳州的山水是最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