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上海10月6日電(記者 徐壽松、華曄迪)“十一”前夕,由代市長徐一平帶領的連雲港市相關部門主要負責人一行趕到上海,專門舉辦了一場連雲港投資説明會,主動尋求“對接長三角、融入長三角、服務長三角”。
此前,已有江蘇、浙江、安徽省的多個城市的主要負責人來到上海,開展經貿交流活動。
種種跡象表明,前不久公佈的《國務院關於進一步推進長江三角洲地區改革開放和經濟社會發展的指導意見》所帶來的政策效應,正有效刺激著長三角經濟圈的活躍度。
國務院公佈的這個指導意見把蘇北、浙南等地納入了長三角,並提出了“泛長三角”概念,這些政策變化為長三角區域的經濟社會發展提供了更大的空間。
上海社科院城市發展研究中心主任、國家發改委長三角區域規劃綜合組成員鬱鴻勝認為,長三角擴容是其內在發展需要,新城市的加入是區域資源互補、産業聯動和生産要素互動的內生需求,大大有利於提升長三角經濟圈的活躍度。
以位於蘇北的連雲港為例,在國家加強宏觀調控的形勢下,其能源、土地、環境等資源優勢突顯,能為長三角地區産業合理佈局、優化升級提供堅實的承載基礎。“蘇通大橋的建成通車,不僅拉近了蘇北與上海的空間距離,也加強了兩地之間的交流合作。”徐一平在上海舉辦的投資説明會上表示。
作為“長三角經濟圈”成員之一,連雲港將主動接受上海輻射,致力於打造成上海的産業轉移承載地、資本擴張新高地、大宗産品供應地、旅遊休閒地。相關資料顯示,蘇通大橋通車後,連雲港與上海的行車時間已縮短到4個小時。
與此同時,屬於“泛長三角”區域的安徽省則在指導意見出臺後立即展開研究謀劃,隨後組織代表團赴蘇浙滬地區考察,積極爭取“泛長三角”分工合作,推動共同發展。
“泛長三角”概念第一次出現在國務院文件中,“這是一個積極信號,表明泛長三角區域分工與合作,正從我們的單方需求變成多方共識。”安徽省委書記王金山在接受新華社記者專訪時説。
事實上,近年來,安徽與長三角區域互動頻繁,先後簽署了6個省級雙邊合作框架協議,12個城市間合作協議及能源、旅遊、農業、交通、勞務等16個專項合作協議,同時,黃山、池州加入了長三角旅遊合作框架,馬鞍山、巢湖等躋身南京經濟圈成員,合肥、蕪湖等五市納入長三角城市群規劃。密集的經貿交流活動表明,相關地區“連接長三角、融入長三角、服務長三角”的步伐已經悄然加快。
眼下,連雲港市正以多個省級以上開發區和臨港産業區為載體,加快提升以新醫藥、新材料、新能源為代表的高新技術産業,培育以鋼鐵石化為重點的大型臨港産業,同時壯大以物流裝備、風電裝備為特色的裝備製造業,力求為長三角區域內産業轉移、要素流動、結構升級提供現實的商機。
“連雲港將抓住進入長三角‘大門’的契機,為長三角地區提供廣闊的發展空間。”連雲港代市長徐一平表示,連雲港正在加快完善基礎設施條件,努力為長三角地區優化配置要素資源提供更加便利的條件。
作為“泛長三角”新成員的合肥、蕪湖等安徽城市的負責人也紛紛表示,要利用連通東西的地緣優勢、交通優勢,為長三角以及廣大中西部地區優化資源配置、更大程度匯聚生産要素創造良好的承接與輻射平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