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改革開放讓中國科技事業實現了百花齊放
——訪俄羅斯科學院遠東研究所專家貝爾蓋爾·雅科夫
新華社莫斯科10月22日電(記者董愛波)俄羅斯科學院遠東研究所中國問題專家貝爾蓋爾·雅科夫日前在接受新華社記者專訪時説,中國實施改革開放政策以來,科技事業在多個領域齊頭並進,實現了百花齊放的局面,為全人類的科技進步作出了重要貢獻。
雅科夫説,改革開放給中國科技事業帶來很大發展,主要表現在中國開始探索宇宙,開始和平利用原子能研究,並在這些領域達到世界領先水平;中國基因學專家研究出的轉基因水稻不僅滿足了本國的需求,而且為解決世界糧食短缺作出了貢獻;中國在醫療衛生、開發可再生能源等領域也取得了突破性的進展。
此外,中國的科技事業在許多指標上已經追平甚至超過了發達國家。例如,來自中國的科研成果越來越多地被世界科技著作援引,此項指標的提高在近幾年尤為突出;中國在基礎研究方面的投入也逐年加大;中國出口産品的科技含量不斷加大,體現出中國科技實力的增強。
雅科夫説,與俄羅斯相似,中國在發展創新型經濟的道路上也遇到了人才短缺的問題,但是中國採用了邊發展邊培養人才的策略,即在項目的實施中完成科技人才的培養工作。同時中國在科技人才培養方面也投入了巨大的精力,今天中國的科研隊伍稱得上是世界上最龐大的。
雅科夫表示,未來幾十年,中國要力爭成為世界政治經濟強國,但前提條件是首先要成為科技大國,如果説改革開放初期中國經濟奇跡的出現主要得益於龐大的廉價勞動力,那麼最近一段時期科學技術在中國經濟中發揮的作用正日益顯現。此前,中國依靠廉價勞動力生産簡單的産品,目前中國製造的産品科技含量正不斷加大,但是需要指出的是許多核心技術仍然掌握在西方國家手裏,從這個意義上來説,中國更應該利用科技進步改變此前的經濟發展模式。
雅科夫指出,中共十七大提出了創建創新型經濟和創新型國家的思路,為中國未來的發展指明了道路。可以看出中國的領導層已認識到,必須在科技的諸多關鍵領域實現跨越式發展,縮小與西方國家的差距,只有這樣才能保障本世紀內中國經濟社會順利轉型的實現。
談到中俄科技合作,雅科夫表示,俄羅斯與中國開展科技合作的潛力非常大,兩國科學家對加深交流表現出濃厚的興趣。雙方在航天、能源、環保、基因工程、生物醫學、節能等領域開展著卓有成效的合作,在所有這些領域都有進一步擴大合作的基礎。中國不僅同俄羅斯開展合作,還與許多國家保持合作關係,從這個意義上來説,中國積極開展國際科技合作也是為全人類科技進步事業作出了重要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