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完善自身做起
——婦女十大代表為女大學生求職支招
新華社北京10月30日電(記者 吳晶晶 王茜)在大學生求職隊伍中,女生所承受的就業壓力遠大於男生是不爭的事實。一些參加婦女十大的代表指出,在全社會營造女性就業良好氛圍的同時,女大學生也應努力提高自己的個人素質,增強自己在社會中的競爭力。
國務院研究室副主任江小涓代表説,過去我自己也帶學生,感覺到很多女生的成績、能力都很優秀,但是她們找工作真的太難了,很多單位會表示“如果你是男的我們就要了”。
全國婦聯權益部部長蔣月娥代表説,女大學生就業受到歧視的情況確實仍然存在,説明男女平等的國策要真正深入到實際工作中去還是有一定難度的。
“我國就業促進法中最重要的一個宗旨,就是不分性別、不分種族,女性就業是不應該受到任何歧視的。”中國政法大學國際教育學院院長夏吟蘭代表説,為什麼在實踐當中還會有這些問題,説明我們社會本身還存在一些問題,女生未來可能有生育、撫養孩子等問題,用人單位會覺得有負擔,雖然我們現在有生育保險,但是還遠遠不夠。
夏吟蘭代表同時指出,我國法律中雖然規定了男女享有平等就業權利,但由於操作性不強和缺乏罰則,對就業歧視未能起到有力的遏製作用。
還有的代表認為,女大學生在擇業過程中也存在著誤區,大多喜歡比較穩定、風險小的工作。
針對女大學生就業難問題,代表們表示,各級政府應採取多種措施,增強全社會的性別平等意識。“女性在很多方面有自身的優勢,用人單位應該給女大學生更多展示才能的空間,同等條件下應該給女生更多的機會,中央國家機關更加應該帶頭。”江小涓代表説。
一些代表表示,在用人單位轉變用人觀念,社會公平價值觀提升,全社會營造女性就業良好氛圍的同時,更重要的是女大學生要先努力提高自己的個人素質,增強自己在社會中的競爭力。想找到滿意的工作,就要先從完善自身開始。
蔣月娥代表説,女大學生要樹立正確的擇業觀,不要給自己角色定位,認為自己什麼能做什麼不能做。應該轉變觀念,只要能發揮自身的優勢,展現自己才能的工作崗位都可以積極嘗試。同時應該提高自身的素質,正確處理好事業與家庭的關係。
還有代表指出,如果女大學生的確在擇業過程中發現用人單位有性別歧視的問題,也不要妥協,可向勞動、人事部門以及婦聯絡統投訴,創造公平、公正的就業環境。
我創業,我美麗
——婦代會代表談中國女性創業優勢
新華社北京10月30日電(記者 李菲 趙超)在人們的印象中,女性總是與“弱者”聯絡在一起,所謂“弱女子”“弱不禁風”等,都是在描述女人時高頻率出現的詞。然而,改革開放30年以來,中國的女企業家們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績。她們以不屈不撓的精神重新書寫著女人的另一面。
商場如戰場,“弱不禁風”的女企業家們如何在競爭如此激烈的環境中佔有一席之地,參加婦代會的代表們普遍認為,創業女性,風景這邊獨好。
好強個性産生創業衝動
吉林代表、吉林華橋外國語學院院長秦和的創業成功在於她以女性的敏感抓住了機遇,也與好強的性格密不可分。據秦和介紹,她在國外工作的時候,有一次參加會議時發現許多金融和經貿人才缺乏用外語交際的能力,外語人才也缺乏經濟管理等方面的知識。於是,秦和萌生了一個想法,要辦一所精品的應用型大學。回國以後,秦和開始了艱辛的創業之路,她的辦學理念是不求大而全,但求特和精,這種依靠特色辦學的思路給她帶來了成功。
多年的辦學經歷使秦和對教育的意義有了更深的理解。秦和認為,教育不僅僅是讓學生學習和就業,而是使受教育者形成自己的人格魅力,並學會終身學習、終身實踐的本領。創業也是如此,學會發現機遇是女性創業者不可或缺的能力。
吃苦耐勞帶來普遍盈利
曾有調查顯示,佔中國企業家總數不到20%的女企業家所掌管的企業有98%處於盈利狀態,這是一個驚人的成績。專家認為,女性吃苦耐勞的毅力和整體的信用水平都要高於男性,因而能夠在企業經營中處於有利的地位,並且成為成就女企業家的重要因素。
有關機構在對女企業家工作狀況的調查中發現,50%左右的女企業家每天的工作時間在10小時以上,100%的女企業家工作時間都在8小時以上,最長的日平均工作時間為17小時,80%以上的女企業家每天睡眠的時間在7小時以下,超過44%的女企業家沒有娛樂和鍛鍊的時間。這説明女企業家非常勤奮,甚至是在超負荷地工作。
江蘇代表、泰州三福船舶工程有限公司董事長戚俊宏帶領全體員工艱苦奮鬥、勵精圖治23年,把一個陷入絕境的作坊小廠打造成年産值10億元的大型企業集團,依靠的就是永不言退的進取精神。
吉林代表、長春歐亞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曲慧霞也是這樣一位帶頭人。她把一個小商店發展成大型商貿集團,總資産由20年前的200多萬元增加到現在的15.2億元。
服務業大展身手
女企業家創業多集中于流通服務領域,如餐飲業、企劃、公關、廣告、銷售、居家護理、美容、服飾、網絡等。
相對於男性而言,女企業家所從事的行業多為包括服務性行業在內的第三産業,這與女性天生的細膩是分不開的。
代表們認為,由於部分女性創業是處在迫於生存的環境下進行的自主創業,第三産業相對來講技術含量低,成本也較低,因此受到這些女企業家的青睞。
河南代表、河南省金鳳倣真植物花卉有限公司總經理燕金鳳所從事的行業就恰恰是十分適合女性的。燕金鳳1989年走出深山外出打工,7年後帶著資金回鄉創辦了絹花加工廠,目前每年的産值都在一千萬元以上。通過産業帶動,她的家鄉魯山縣已成為絹花加工銷售集散地。
“柔性管理”塑造獨特企業文化
在“柔性管理”盛行的今天,女性具有天然的優勢。“柔性管理”是以人為中心,依據企業的共同價值觀和文化、精神氛圍進行的人性化管理,是在研究人的心理和行為規律的基礎上,採用非強制性方式,在員工心目中産生一種潛在的説服力,進而把組織意志變為個人的自覺行動。
一些與會代表認為,由於女企業家往往肩負著事業與家庭的雙重擔子,她們要兼顧事業與生活的各個方面,把管理家庭的素質和人格力量展示在職業角色之中。她們對待員工的態度通常並不是簡單地發號施令、設法控制或顯示權威,而是努力以教育、指導、説服、影響等方法來達到管理的目的。
人性化的管理帶來的不僅是企業人際間的和諧相處,更多的是在企業發展過程中內在的支持。有研究資料表明,在女企業家所領導的企業中,女職工佔職工總數的比例接近60%,而這些女員工的流動性也相對較小。
四川代表、四川國鳳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宋思鳳認為,身為女性也是一種優勢,女性創業者不妨強化性別意識,因為女人具有細膩和體貼等感性特點,若發揮得當,是非常有助於增強企業凝聚力的。
農村生育觀緣何悄然改變?
——婦女十大代表剖析農村生育觀
新華社北京10月30日電(記者 李菲 王茜)“我們家原來因為沒有兒子而在村裏抬不起頭來,現在,在政府的政策扶持下,別人反而羨慕起我們來了。”在一間11平方米大的小屋裏擠了近10年之後,劉偉夫婦和兩個女兒終於在今年6月搬進了三室兩廳的新居。
對劉偉的境遇,出席婦女十大的有關代表指出:中國目前已有很多地方在嘗試通過獎勵扶持的辦法,鼓勵、引導人們接受正確的生育觀。通過各項政策的落實,農村的生育觀念正在悄然改變。
中國傳統文化中重男輕女思想嚴重,這種觀念在農村更是根深蒂固。農民以耕地為生,對男性勞動力有著很強的實際需求。而且長期經濟發展和社會保障制度落後,也強化了“養兒防老”的思想。江蘇省南京鼓樓醫院副院長、婦産科主任胡婭莉在日常工作中也切實地感受到,“只有改變重男輕女的觀念才能從根本上解決性別比失衡的問題,而政府的政策導向十分重要。”
中國數千年鄉村文明的內核是“重農抑末”,而農耕文明的基礎性條件便是“男子力田”——“男”字的會意性構造反映出生男承家業、繼子嗣、防老病的觀念根深蒂固,重男輕女歷千年不變。婦女十大特邀代表黃甘英説,這從諸如“來弟”“兆男”的名字中可見一斑。
而如今,農村的生育觀念大多變為“生兒生女不重要,關鍵在培養。能讓孩子從小受到好的教育,將來有出息,父母晚年才會有依靠。”來自西藏自治區的代表扎西曲珍説:“現在我們那兒農村的年輕夫婦也不願意多生。年輕人更重視對孩子的教育、培養。”
與此相佐證的是,鄉鎮幹部、村民們普遍反映,現在農村的計生工作不再像以前那樣難做了。“前些年,計劃生育超生罰款成為村民們意見最大的一項‘亂收費’,現在這不再是問題,因為基本上沒有人超生了,也就無從罰款。”安徽省滁州市人民政府副秘書長、市人口計生委主任朱承藝説。
“這種生育觀的改變,是30多年來計劃生育政策的實施之果,更與農村經濟發展息息相關,而城市則提供了農村觀念變革的現代意識之源和榜樣的力量。”朱承藝説,以滁州市定遠縣為例,從上世紀90年代起,它成為安徽省勞務輸出大縣,“打工經濟”不僅使得這裡的土屋變成了水泥鋼筋結構的樓房,農民手頭寬裕了。更重要的是,城市的一些思想意識開始通過打工者的渠道,對農村産生潛移默化的影響。
朱承藝説,另一個推動農村生育觀進步的因素是,父輩們重男輕女的“觀念之樹”開始結出“現實惡果”——男女比例失調。數據顯示,目前中國已經成為全世界出生人口性別比高、持續時間長的國家。20世紀80年代以來,中國出生人口性別比一直居高不下。目前全國處於婚齡的男性已明顯多於女性。預計到2020年,20歲至45歲的男性將比女性多出3000萬人。所以,“不可重男輕女”便有了現實之需。
代表們指出,從“男子力田”到“關注女孩”,生育觀念的改變是30年農村改革發展的深層次巨變之一。政府應進一步通過獎勵扶持等辦法,引導人們接受正確的生育觀。讓實行計劃生育的群眾,特別是計劃生育女兒戶家庭在生産、生活等方面得到實惠。
“時代造就了我”
——記婦代會上的奧運冠軍陳艷青代表
新華社北京10月30日電(記者 李菲)漂亮的長髮自然地披散在肩頭,合體的白色裝束顯露出穩重幹練,在中國婦女第十次全國代表大會的會場上,29歲的奧運冠軍陳艷青代表依然那麼惹人注目。
“我是第一次參加婦代會,感覺一切都非常新鮮,身邊的女代表們朝氣蓬勃,散發出的魅力相當迷人。”這位剛剛在奧運歷史上創造奇跡的女子舉重衛冕冠軍興奮地對記者説。
“能夠當選婦女代表我感到特別榮幸和自豪,但也有些不安。因為長期在相對封閉的環境中訓練,對社會上的女性問題我不太在行,但女性在體育事業的發展上我就很有發言權了。”陳艷青開朗地説,和以前比,現在的女運動員在各方面都有了較大程度的提高,比如通過科學的訓練方法,女運動員的運動壽命相對延長;通過各種進修,女運動員的整體文化素質普遍提高等。以前當運動員不是想幹一番事業,而是為了將來找一個出路,而現在作為一名運動員多是為了實現自己為國爭光的人生理想而不是為了謀生。
陳艷青説,中國女性身上有股子特有的韌勁、拼勁。中國的女運動員們一點都不比男運動員差,某些方面反而超過了男運動員。運動成績從未落後,國家的支持力度也從未出現過“重男輕女”。
陳艷青在2004年雅典奧運會奪冠後宣佈退役,同年11月復出之後摘取了2005年東亞運動會冠軍並且再次退役。2006年12月重新出山的她奪得了2006年多哈亞運會冠軍,同時打破了抓舉、總成績兩項世界記錄。2008年北京奧運會上她又一次摘得奧運金牌,衛冕成功。這個蘇州農家女孩靠著自己頑強的毅力走過一路艱辛,完成了這條近乎神話的摘金之路。
回憶起自己的運動生涯,陳艷青平靜地説,我痛苦過、徘徊過,甚至想過放棄,但最終我挺過來了。站在領獎臺上,看國旗升起,聽國歌奏響,我覺得一切的努力都是值得的。在我成長的過程中,國家給了我很多關愛,很多榮譽。作為一名女運動員能生活在這個時代太幸福了,是時代給了我機會並造就了我。
如今,婦女代表陳艷青的另一個身份是江蘇省蘇州市體育局副局長。當問及她能否成功轉型時,她對自己充滿信心,“我會虛心學習的,希望在別的領域一樣取得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