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西藏錯那11月2日電 題:
喜馬拉雅山區暴雪災害中的冷與暖
新華社記者 賈立君 林嵬
受高原低壓槽和孟加拉灣風暴的影響,自10月26日始,地處喜馬拉雅山區的西藏自治區山南地區南部邊緣持續了30多個小時的罕見暴風雪天氣。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的隆子、錯那兩縣受災最為嚴重。其中,隆子縣通往錯那縣的公路平均積雪1.5米,最厚處達2米至3米。幾天來,新華社記者驅車上千公里,耳聞目睹了茫茫雪域的冷與暖。
六旬老人從未見過如此大雪
記者10月30日從拉薩出發,越過雅魯藏布江,經過山南地區行署所在地澤當鎮,爬上海拔5000多米的雪布拉山,放眼重重疊疊的山巒,盡被皚皚白雪覆蓋。順盤山公路下行,原野上的積雪先是沒腳,繼而盈尺,再是沒膝,直達距拉薩500公里的錯那縣城,仿佛一直置身於冰雪世界裏。西藏被譽為“地球第三極”,這次暴雪使它真正實至名歸。
“我從來沒見過這麼大的雪!”隆子縣日當鎮恰嘎村今年60歲的羅布佔堆説,這場雪來得比往年早,而且非常突然,持續時間又長,降雪的30多個小時裏“天像塌下來了一樣”。
暴風雪驟然襲來時,日當鎮白尼村羊倌扎西頓珠正在距村子60公里外的草場上看護羊群。他説,當晚大片大片的雪花劈劈啪啪在帳篷頂上傾砸不止。翌日清早,掀簾一看,門口被積雪堵了一半,圍欄裏的2000多只羊被雪埋得不見了蹤影,只是依稀可辨圍欄的矮墻。
記者10月31日前往錯那縣時,于頭一天搶通的柏油馬路兩側堆著半人高的雪墻,碧空下的曠野中,沒膝的積雪將平日縱橫的溝壑一夜填平,山巒、矮岡也被包裹成一個個碩大的“棉球”,一切沉寂在雪的世界裏。黑色的公路在白花花刺眼的雪原中分外顯眼。
海拔4300米的錯那縣城,街道上和各機關單位的院子裏到處堆著一人多高的雪墻與壯觀的“雪山”。這場錯那縣有氣象記錄的48年以來最大的降雪,總降水量達106.61毫米,全縣損壞民房456間,其中縣城多處屋頂坍塌。
許多牧民喜憂參半
“本來我們每年藏曆年前才離開夏季草場,現在不得不很快轉場。”在隆子縣通往錯那縣的公路上,隆子縣日當鎮牧民扎西堅讚告訴記者,因大雪覆蓋草原,牲畜難以覓食,只好提前三個月把牛羊往村子附近趕。
大雪過後,在當地政府和駐地部隊緊急救援下,大部分被困在牧場中的群眾與牲畜從雪原中轉移出來。看到了生存希望的牧民,驚喜的同時又擔憂接下來的日子。
隆子縣日當鎮扎西崗村三組的16戶牧民,費盡千辛萬苦終於在10月31日把被困的數千頭牛羊趕回村裏。村民赤列多吉指著圈中擠成一大團的2000多只羊告訴記者:“它們已經5天沒有吃到草了,幸虧今天上午縣裏給分配了8麻袋救濟草。”他擔心,如果草料跟不上,羊會掉膘。
隆子縣縣委書記華學健介紹,因為提前降下罕見的暴風雪,許多群眾措手不及,牲畜草料準備不充分。
雪災還給不少群眾生活帶來了不便。眼下正是群眾揀拾牛糞做燃料的季節,大多數牧民沒來得及備儲燃料,越冬保暖也成問題。據了解,西藏自治區正在緊急調撥大批防寒物品、飼草料等物資運往災區。
窄窄的“雪路”成為“生命大通道”
“多虧解放軍昨天連夜用推土機鏟開了牧場到公路的通道,不然我家1000多只羊可能就要困死在雪地裏。”11月1日記者在隆子縣通往錯那縣的公路上,牧民扎西堅讚指著他家的羊群説,“如果沒有道路,我們即便是找到牛羊也無法將它們轉移回村裏。”這幾天,在無垠的雪原上,一條條窄小的“雪路”成為一條“生命大通道”。
10月29日20時,在吉五湖畔已被睏了3天的錯那縣11位牧民焦急萬分。大雪覆蓋了牧場,660多頭牦牛無力地臥在雪地上;外出放牧攜帶的食品、燃料也快用盡。望著齊腰深的茫茫雪原,他們心裏誰都沒底,有的只是驚恐和擔心。
突然,遠處幾束燈光伴著隆隆的馬達聲──兩輛推土機破雪而來。牧民們紛紛從4個帳篷裏跑出來,激動地互相擁抱著、呼喊──“金珠瑪米(解放軍)來救我們了!”雖然還有30多米道路未打通,但11名牧民按捺不住激動的心情,衝進雪地,張開雙臂,跌跌撞撞迎向救援人員。
從10月30日下午起,經過山南地區交通局組織的150多名救災人員和駐地部隊63小時的艱苦奮戰,由隆子縣通往錯那縣的公路被搶通後,這條柏油馬路成為許多被困群眾的重要生命通道。走在這條公路上,不停地會遇到浩浩蕩蕩的“返鄉牛羊”。從周圍山野中解救出來的人員與牲畜,也都集中在公路邊上準備轉場。
隆子縣日當鎮白尼村村民羅布説:“遇到雪災,道路就是重要的‘生命通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