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今日中國>> 中國要聞
 
統計局報告顯示:中國人口占世界比重降至20.1%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08年11月03日   來源:新華社

    新華社北京11月3日電(記者劉錚、周英峰)國家統計局3日發佈的報告顯示,改革開放以來,隨著計劃生育政策的貫徹落實,中國人口占世界人口的比重由1980年的22.2%下降到2007年的20.1%。

    國家統計局報告指出,計劃生育政策實施以來,全國少生4億多人,使中國“13億人口日”和世界“60億人口日”的到來都推遲了4年。中國人口年增長佔世界人口年增長的比例從1982年的18.4%下降到2007年的10.3%。

    統計顯示,中國人口自然增長率由1978年的12.0‰下降到2008年的5.2‰;總人口由1978年末的96259萬人增加到2007年末的132129萬人,年均增長1.1%,比改革開放前的年均增速下降0.9個百分點,進入平穩增長期。

    報告指出,中國人口再生産類型完成了由“高出生、低死亡、高自然增長”的傳統模式向“低出生、低死亡、低自然增長”的現代模式轉變。這一歷史性轉變僅僅用了不到30年的時間,而發達國家通常需要上百年。  

中國城鎮四分之三就業人員在非公單位工作

    新華社北京11月3日電(記者劉錚、周英峰)國家統計局3日發佈的報告顯示,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就業的所有制結構發生了重大變化,城鎮非公有制單位就業人員比例從1978年的0.2%增加到2007年的75.7%。

    國家統計局報告指出,改革開放以來,非公有制經濟迅速崛起,在國民經濟總量中所佔的份額也不斷擴大。不僅繁榮了城鄉經濟,增加了財政收入,在創造就業崗位、吸納失業人員、促進社會穩定方面也發揮了重要的作用。

    統計顯示,20世紀90年代以來,中國個體私營企業平均每年凈增工作崗位420萬個,佔城鎮每年新增崗位的58.7%。

    報告指出,改革開放以來,就業體制打破了“統包統配”的僵化模式,建立了市場導向的就業機制,實施了積極就業政策。良好的經濟發展環境和積極的就業政策為就業增長提供了有力保障。

    統計顯示,2007年,中國就業人數為76990萬人,比1978年增加了36838萬人,增加的就業人數是改革開放前凈增就業人數的1.85倍;城鎮就業人數29350萬人,增加了19836萬人,增加的城鎮就業人數是改革開放前城鎮凈增就業人數的2.76倍。

中國人口年齡結構處於黃金時期

    新華社北京11月3日電(記者劉錚、周英峰)國家統計局3日發佈的報告顯示,中國每5個勞動年齡人口只需擔負不到2個少兒和老年人口的撫養,人口年齡結構處於黃金時期。

    國家統計局報告指出,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勞動年齡人口占總人口比重逐年上升,少年兒童人口比重下降,人口總撫養比從1982年的62.6%下降到2007年的38.0%。2005年後,人口總撫養比一直保持在40%以下。

    “這樣的人口年齡結構不僅意味著勞動力資源豐富,勞動力負擔較輕,還意味著較高的儲蓄率和較強的社會需求,對我國經濟社會的持續高速發展非常有利。”國家統計局報告分析指出。

    統計顯示,中國0至14歲人口占總人口的比重從1982年的33.6%下降到2007年的19.4%;15歲至64歲人口比重從61.5%上升到72.5%,65歲及以上人口比重從4.9%上升到8.1%。老年撫養比上升速度遠低於少兒撫養比下降速度,總撫養比呈下降趨勢。

 
 
 相關鏈結
· 統計局長:中國經濟發展態勢好 要對前景充滿信心
· 統計局公佈9月份宏觀經濟景氣指數和預警信號圖
· 統計局公佈2008年9月份消費者信心指數為93.4
· 統計局:按目前趨勢2020年完全可實現全面小康
 圖片圖表
 欄目推薦
領導活動 人事任免 網上直播 在線訪談 政務要聞 執法監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規 央企在線 新聞發佈 應急管理 服務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