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呼和浩特11月12日電(記者任會斌)12日,由水利部黃河水利委員會舉辦的黃河水權轉換研討會在內蒙古自治區鄂爾多斯市召開。記者在會上獲悉,黃河流域水權轉換試點工作在寧夏、內蒙古開展5年多來,已取得較大進展,有力促進了黃河水資源的節約利用。
隨著黃河流域各省份社會經濟發展,黃河水引用量不斷增加,多年來導致黃河水資源超載嚴重,河道斷流、淤積和入黃水量不平衡、入海水量銳減等問題突出,流域生態也不斷惡化,已危及“母親河”的存亡。
據水利部黃河水利委員會的監測資料,上世紀90年代,黃河利津斷面的年徑流量平均為120億立方米,比50年代減少360億立方米,其中1997年僅為18.6億立方米。值得重視的是,1999年至2005年間,青海、甘肅、寧夏、內蒙古和山東年均引黃水量超過國家統一調度分水指標,其中寧夏、內蒙古年均超分水指標分別達7.29億立方米和13.86億立方米。按照當前的發展趨勢預測,到2030年,黃河多年平均河道外總需水量將由目前的每年587億立方米增至651億立方米,屆時流域內用水矛盾將更為突出。
為挖掘灌區節水潛力,給“母親河”留足生命之水,2003年4月起,我國在寧夏青銅峽灌區、內蒙古黃河南岸灌區啟動了水權轉換試點,由寧夏靈武電廠、內蒙古達拉特電廠等一批大型用水工業企業興建節水工程,出資協助出讓取水權的灌區實施襯渠等工程。截至目前,已累計審批水權轉換試點項目26個,其中內蒙古黃河南岸灌區20個,寧夏6個,節水工程總投資達12.26億元,合計轉換、節水量分別達2.28億立方米和2.57億立方米。
據介紹,目前寧夏、內蒙古兩大灌區已獲批復的水權轉換項目進展順利,工程累計完成投資7.98億元,總幹渠、分幹渠、支渠、農渠等節水工程襯砌總量已達到1716.705千米,建成各類渠係建築物31794座,完成的水權轉換水量已達到1.64億立方米。
其中,內蒙古黃河南岸灌區已完成水權轉換水量1.3億立方米,提前完成了國家2010年前的水權轉換規劃任務,寧夏青銅峽灌區也已完成轉換水量0.34億立方米,在黃河取水總量控制的前提下,保障了一批新建工業項目的用水需求。
據水利部黃河水利委員會預計,至2010年,寧夏、內蒙古試點地區的轉換水量將分別達到3.3億立方米和2.71億立方米,可解決各自37個工業項目的用水需求,既緩解了制約經濟發展的水資源瓶頸,實現水資源由低附加值行業向高附加值行業流轉,也可減少試點灌區水的跑、冒、滴、漏,大幅提高水資源利用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