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北京11月12日電(記者 劉錚、周英峰)國家統計局12日發佈改革開放30年我國經濟社會發展成就系列報告之十三。報告以一連串的數據,展示了改革開放以來,我國郵政業從傳統步入現代,電信業構建起了全方位、多層次、多方式的網絡體系,信息化進程大大加快。
郵電通信業從來沒有像今天這樣,如此深入地滲透到國民經濟的各行業各領域,從來沒有如此深刻地影響到廣大人民群眾的物質文化生活。
快遞業務年均增長42% 郵政服務水平明顯提高
國家統計局報告指出,改革的不斷深入和開放的不斷擴大使郵政業的社會需求和郵政業務迅猛增長,郵政網絡規模、技術層次、業務發展和服務水平等方面都取得了長足的進步。
面對激烈市場競爭,我國傳統郵政積極推進業務創新。2007年,全國實現郵政業務收入967.1億元,比1978年增長188.6倍。集郵業務持續快速發展,豐富了人民群眾的業餘文化生活內容,2007年完成集郵業務11.4億枚,比1988年增長了6倍。國際郵政業務如雨後春筍,僅2007年國際及港澳臺包裹業務量就比1982年增長了5倍。
郵政新業務快速崛起。作為一項適應市場經濟快節奏的新業務,快遞業務一經推出就得到非常快速的發展,市場規模迅速擴大。中國郵政從1980年開辦EMS業務以來,已與世界200多個國家和地區建立了業務聯絡,在國內所有城市都開辦了特快專遞業務。目前,國有、外資和民營快遞企業多元共存、相互競爭的市場格局已經形成。快遞業務量由1988年的153萬件增長到2007年的12億件,年均增長42%。
郵政儲蓄獲得長足發展。郵政儲蓄期末餘額由1986年末的5.7億元增加到2007年末的17217億元,年均增長46.5%。
每百人有41.6部手機 改變通信格局和生活
改革開放30年來,電話逐步由少數人享受的通信便利擴展到千家萬戶,特別是廣大農村電話用戶數迅速增加。
統計顯示,到2007年底,全國固定電話用戶達到36563.7萬戶,比1978年增長了188.9倍,固定電話普及率達到每百人27.8部。
移動電話發展迅猛,昔日稀罕的“大哥大”如今成為了普通百姓的日用品。1987年,我國第一個TACS模擬蜂窩移動電話系統在廣東建成並投入使用,標誌著我國正式進入了移動通信階段,移動通信的出現和發展,徹底地改變了我國的通信格局和人們的生活。
到2007年底,我國移動電話用戶數由1988年末的0.3萬戶增加到54730.6萬戶,年均增長89.2%;移動電話普及率達到每百人41.6部,超過固定電話13.8個百分點。
到2007年底,我國擁有電話用戶數(移動電話和固定電話)迅速增加,達到91294.3萬部,是1988年的192倍。全國電話普及率由1978年每百人0.4部,提高到2007年的每百人69.5部。
移動短信業務發展迅速,成為移動數據增值業務的第一大支柱。2007年移動短信業務量達到5945.8億條,自2003年以來年均增長59.1%。
網民達到2.1億 信息化進程明顯加快
國家統計局報告顯示,改革開放以來,在大力發展郵政和基礎電信業務的同時,互聯網實現了跨越式發展,我國已跨入信息時代。
1994年中國正式加入國際互聯網。經過十幾年的快速發展,到2007年末,網絡覆蓋到了全國31個省區市的所有地區和大部分鄉鎮,網民數從1997年的62萬人增加到2.1億人,居世界第二;互聯網普及率由1997年的0.1%上升到16%。
互聯網基礎資源建設快速發展。到2007年底,中國互聯網國際出口帶寬比1997年增長14524倍;IP地址數已從2001年底的0.2億個增加到1.4億個,全球排名由第9位上升到第3位;CN域名在2007年裏,以每天增長2萬個的速度迅速崛起,3年裏增長20倍;網站數由2000年的26.5萬個增長到150.4萬個,網頁數達到84.7億個。網民可以享用的信息資源越來越豐富。
以電子政務、電子商務、企業信息化等為代表的信息化應用熱潮方興未艾,信息技術、信息網絡在各行各業得到了廣泛應用,互聯網已極大程度地融入相當一部分人群的衣食住行、工作休閒之中。越來越多的企業和個人加入到電子商務活動中來,到2007年底,我國網民網絡購物比例達到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