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杭州11月20日電(記者段菁菁)20日,由文化部召開的全國非物質文化遺産普查工作經驗交流會在浙江省寧波象山縣舉行,來自全國各省、自治區、直轄市、計劃單列市文化廳(局)、新疆生産建設兵團文化局的相關負責人總結並交流了近年來非物質文化遺産普查工作經驗。
據了解,目前,各地普查工作已取得階段性成果,北京、浙江、雲南等省(區、市)更率先完成普查工作任務。北京市普查的項目達7000項,並完成了18個區(縣)普查資料彙編;浙江省作為全國非物質文化遺産保護綜合試點省,普查面已達到了行政村和街道兩個100%覆蓋;四川省則對收集的有關歷史文獻、相關資料、珍貴實物,進行分級分類管理、建檔保存,形成了50多萬字的《四川省非物質文化遺産資源彙編》;另有一些省份前期普查工作已經完成,正在總結普查成果,進行整理文字、音像、珍貴實物資料,建立數據庫等工作。
非物質文化遺産是文化遺産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中國歷史的見證和中華文化的重要載體,蘊含著中華民族特有的精神價值、思維方式、想像力和文化意識,體現著中華民族的生命力和創造力。
近年來,在黨中央、國務院的高度重視下,我國非物質文化遺産保護工作穩步推進,有序開展。全國非物質文化遺産普查作為開展非物質文化遺産保護工作的重要基礎,2005年6月,文化部部署了全國非物質文化遺産普查工作,目的是通過普查,全面了解和掌握各地各民族非物質文化遺産的種類、數量、分佈狀況、生存環境、保護現狀和存在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