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北京11月26日電(董峻、席淑靜)國務院扶貧辦副主任鄭文凱日前表示,我國自1995年與國際機構進行扶貧項目合作以來,直接利用外資規模總計為10.7億美元,1600萬貧困人口從中直接受益,生産生活條件有了明顯改善。
鄭文凱在國務院扶貧辦舉行的全國外資扶貧工作座談會上説,國際合作項目在一定區域內一般都形成了較大的投資強度,對這些地區貧困人口擺脫貧困狀況起到了重要作用。
同時,全國扶貧系統與國際機構的合作不僅增加了扶貧開發投入總量,而且提高了貧困地區的對外開放程度。在外資扶貧項目實施過程中,注重把發揮受益群體主體作用的發展思路和參與式方法結合當地實際加以運用,提高了貧困社區和貧困人口的民主參與、民主管理和自我發展能力。
此外,一些先進的扶貧理念得以引進,推動了扶貧開發工作創新。如“綜合開發、全面發展”,“參與式村級規劃”、“一次規劃、分期實施”等,都是在世界銀行項目和其他外資項目中先行探索,形成經驗,並逐步推廣應用的。
目前,外資扶貧的項目內容已覆蓋到基礎設施、産業開發、環境治理以及農村綜合發展、提供和改善公共服務産品、機構能力建設和扶貧研究等諸多領域。
鄭文凱同時表示,我國未解決溫飽問題的貧困人口從改革開放初的2.5億人減少到目前的1400多萬人,貧困發生率由30%降至1%左右,為世界降低貧困人口做出了巨大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