迎接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特稿:2008年,中國百姓生活加減乘除
新華社北京12月7日電(新華社記者)2008年的腳步悄然走進了12月。在這大事多、難事多,政策調整大、市場波動大的一年裏,百姓們日子過得怎樣?回首發現,百姓生活有提高,也有絲絲不如意。
錢袋子:收入增加增幅下降
農民在寧夏石嘴山市平羅縣通伏鄉米業協會銷售稻穀(10月15日攝)。近日,寧夏水稻喜獲豐收,一些地區成立的米業合作社,讓農民賣糧難、兌付難的問題基本得到解決。寧夏石嘴山市平羅縣各米業協會旗下的大米加工企業與米業合作社互通信息,採取現金收糧的方式,提高農民賣糧的積極性。新華社記者 馬俊 攝
百姓感受:河北省正定縣的白大娘,今年拿到了種糧直補、良種推廣和養豬補貼錢。她説:“我家今年種糧、養豬、賣梨,收入比去年多了1000多塊。”
措施:今年年初中央一號文件宣佈,增加對農民的種糧直補、良種補貼、農機具購置補貼和農業生産資料價格綜合補貼。中央財政今年安排“三農”投入5625億元,創歷史新高;政府提高了低收入群體等社保對象待遇水平,增加了城鎮居民收入。國家統計局發佈的數據顯示,今年前三季度,我國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11865元,實際增長7.5%;發改委公佈的數據顯示,2008年,農民人均收入預計將達4600元,比上年增長400多元,增幅為6%。
專家點評:中共中央黨校研究室副主任周天勇指出,今年百姓口袋裏的錢比去年多了,收入呈“加法”;但同時要看到,增幅不如去年,物價上漲、股市低迷,部分人員受金融危機影響而失業,使百姓收入增幅呈“減法”。國家明年將繼續提高離退休人員離退休費、低保群眾的低保水平等,提高糧食最低收購價格,將為明年城鄉居民增收帶來希望。百姓期待著錢袋子發生“乘法”效應的變化。
物價:上漲幅度明顯回落
11月10日,顧客在上海市的一家菜場選購蔬菜。來自上海最大的蔬菜集散地上海江橋蔬菜批發市場的信息顯示,自今年8月以來,上海蔬菜價格一直處於下跌趨勢,10月底,上海市場蔬菜混合平均價格為1.48元/公斤,較去年同期1.77元/公斤已下降兩成。新華社記者 陳飛 攝
百姓感受:河南省鄭州市家庭主婦張女士,今年上半年買肉只給要高考的兒子吃。這一週,豬肉價格一斤降到8元多,他們全家終於都吃上了肉。
措施:我國物價漲幅去年以來一路走高,今年2月同比上漲8.7%,創1997年來新高,其中食品價格上漲20.4%。國家出臺了大力發展農業生産、增加農産品供給、採取臨時價格干預、實行從緊貨幣政策等一系列措施.從今年4月開始,物價連續6個月漲幅回落。到10月份,上漲幅度回落到4%。國家發改委12月1日解除了臨時價格干預措施。
專家點評:中國人民大學公共管理學院副院長許光建算了筆賬。物價直線上漲使百姓生活質量呈“減法”變化,意味著錢縮水了,要買到同樣去年100元的食品,今年上半年需花費120.4元。而下半年,隨著豬肉、食用油等短缺食品供給增加,農副産品等物價漲幅明顯回落,百姓100元錢購買食品的數量同漲價高峰時比,開始呈“加法”提高。既為百姓提高生活水平帶來“加法”福音,還為進一步擴大內需創造了有利條件,為百姓消費支出埋下“乘法”效應。
就業:保“飯碗”任重道遠
11月18日,幾名大學生正在招聘會上求職。當日,“青島市2009屆高校畢業生就業服務周”正式啟動。據了解,11月16日至30日,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將在各地舉辦“全國2009屆高校畢業生就業服務周”活動,各地預計將舉行現場招聘會259場,參會的用人單位近3萬家,擬招聘人數38.9萬人;此外,131家網站還將同期舉辦網絡招聘會,提供職位信息3.2萬餘條,擬招聘人數14萬人。新華社記者 李紫恒 攝
百姓感受:山東省泰安市的張麗,今年7月從北京的大學畢業後,至今沒有找到工作。她憂愁地説:“我何時才能找到工作?”
措施:截至三季度末,我國城鎮登記失業率為4.0%,全國累計實現1020萬人就業,就業呈穩定態勢。但受當前國際金融危機影響,部分企業經營困難,人員失業。由於就業環境不寬鬆,中國社科院發佈藍皮書預測,今年有100萬大學畢業生找不到工作。
措施:國家啟動了擴大內需投資計劃,僅鐵路投資,明年就能增加600萬個就業崗位。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提出,國家正千方百計地幫助企業正常經營,擴大就業;組織開展大規模職業培訓,讓暫時找不到工作者,增加技能。
專家點評:北京金臺律師事務所律師喬佔祥指出,隨著政府一系列擴大內需政策的出臺,就業明年有望扭轉“減法”狀態,回歸“加法”。穩定就業局勢,讓百姓有活幹,仍是今後面臨的艱巨挑戰。
出行:農民家門口坐客車
10月21日,農村乘客在南京江寧區土橋集鎮汽車站乘坐公交車。改革開放以來,江蘇省大力開展農村公路建設,幫助農民加快奔小康的步伐。目前,全省農村公路總里程已超過12萬公里,其中,近5年多來建成農村公路近7萬公里,累計投入資金377億多元,在全國各省份中率先實現了以等級公路連通所有鄉鎮、行政村,並在農村公路“村村通”的基礎上實現了客運班車同步通達。四通八達的公路網帶動了農村經濟和公共事業的發展,大幅提升了農民的生活質量,數千萬農村群眾從中直接受益。目前,江蘇省正加快城鄉交通基礎設施的“無縫對接”,促進城鄉交通一體化發展。新華社記者 孫參 攝
百姓感受:在北京打工的山東寧陽縣姑娘張靜,11月回家探母時,發現柏油馬路通到了她家門口,大客車開到了家門口。
措施:在國家重視和投資拉動下,我國公路網四通八達,火車跑得越來越快,飛機航班越來越多,地鐵線路越修越長。我國2006年啟動實施“農村公路建設五年千億元”計劃,今年將修建有硬化路面的農村公路27萬公里。
專家點評:中國人民大學公共管理學院副院長許光建説,我國交通行業的快速發展,給百姓生活質量提高帶來“加法”效應。但春運時坐火車難、買火車票難、日常的城市堵車等問題,則是百姓出行質量中的“減法”。在新一輪擴大內需中,交通行業是國家投資的重點,期待“減法”能早日轉化為“加法”。交通暢行將為百姓生産、生活發揮出“乘法”效應。
食品:期望出問題越少越好
百姓感受:航天二院馬律誠告訴記者:“今年暴露的問題食品多,有時候真不知道啥能吃?啥不能吃?”
措施:國家發佈了《加強食品等産品監督管理特別條例》《中國食品質量安全狀況白皮書》等,廢除了食品質量免檢制度,對食品添加劑做出了具體規定。
專家點評:中國工程院院士陳君石説,過去百姓即便吃了不安全食品可能也不知道。現在,問題食品正在走向應揭盡揭的階段,對百姓吃得安全來説,是一種“加法”變化。這個加與減、福與禍的辯證法,絲毫不能減輕我們的警惕,百姓盼望著食品安全出問題呈現“除法”速度下降,出現的問題越少越好。
看病:期盼早日看得起病
西藏那曲縣香茂鄉一名農牧民帶孩子到鄉衛生所看病(10月29日攝)。2008年,國家再次提高了西藏農牧民免費醫療補助標準,在過去年人均100元的基礎上,西藏農牧民免費醫療標準達到了年人均140元,其中中央補貼125元。據了解,西藏和平解放、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國家已累計撥款超過18億元用於發展西藏醫療衛生事業,每年用於農牧民的醫療補貼超過2000萬元。新華社記者 覺果 攝
百姓感受:廣西田東縣農民羅連福今年患了骨癌,新型農村合作醫療保險給了他3.5萬元的補償費用。他每年交10元保險費,在鄉鎮衛生院就醫可報銷80%的醫藥費。羅連福説,到城裏的大醫院看病太貴了,負擔不起。
措施:10月14日公佈的《關於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的意見(徵求意見稿)》提出,我國將建立農村三級醫療衛生服務網絡,積極推進農村醫療衛生基礎設施和能力建設,完善以社區衛生服務為基礎的新型城市醫療衛生服務體系。
專家點評:清華大學經濟管理學院經濟系主任白重恩説,我國目前正在健全醫療保障體系,抓住了問題的癥結。新農合製度、城鎮職工醫療保險、城鎮居民醫療保險,為實現醫療保障的全民覆蓋奠定了基礎,百姓看病難有望發生“減法”變化。但實現“全覆蓋”,關鍵還要逐步提高保障水平。
上學:從“有學上”到“上好學”
10月14日,在甘肅省積石山保安族東鄉族撒拉族自治縣保安族中學,幾名保安族女學生在宿舍裏學習。新華社記者張錳攝
百姓感受:湖南省長沙市小學六年級學生劉洋今年秋季開學時,不用再交學雜費了。
措施:從今年9月1日起,全國免除城市義務教育學雜費。這項政策惠及全國2.59萬所城市中小學的2821萬學生,每位學生每年可免交190元至350元不等的費用。
專家點評:中國人民大學公共管理學院副院長許光建指出,除了免除學雜費外,中央財政預算今年安排的助學經費達到223億元。義務教育從讓孩子“有學上”進入“上好學”的新階段,給百姓生活質量帶來“加法”的提高。但是,我國農村教育量大、面廣、點多、線長,與農民群眾的期望還有差距,百姓期待著“減法”儘快變成“加法”。
健康:奧運帶動健身潮
12月5日,南京市高淳一隊球員(左)在比賽中帶球突破。當日,南京市“建設新農村”農民男子籃球賽分別在南京市高淳縣古柏鎮武家嘴村和淳溪鎮戴村新建的“新農村體育健身工程”籃球場舉行,共有來自南京市7個區縣的8支農民籃球隊參加了本次比賽。新華社記者韓瑜慶攝
百姓感受:北京市海淀區的張大媽,每天早上8點,在小區院子裏,和夥伴們一起跳健身操。
措施:來自體育部門的調查表明,超過10億中國人以不同方式觀看了北京奧運會,奧運會後參加體育鍛鍊的人增加了57%。百姓人均壽命從新中國成立前的35歲,躍升到2008年預期的73歲。
專家點評:北京市金臺律師事務所律師喬佔祥説,從推動環境保護到開展全民健身活動,奧運給百姓生活質量帶來了實實在在的“加法”變化。天藍了,草綠了,水清了;排隊加塞的少了,文明禮讓的多了;隨地吐痰的少了,講究衛生的多了。期待國家繼續加大對全民體育的扶持,加大環保力度,使百姓精神層次的生活質量發生“乘法”效應的飛躍。(記者林紅梅、齊中熙、王敏、王茜、趙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