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北京12月12日電(記者 錢春弦)國家旅遊局在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活動中,面對當前全球金融危機對旅遊業造成的負面影響,冷靜分析,科學謀劃,積極應對2003年“非典”後我國旅遊業遭遇的又一個波動期。
積極應對“非典”後又一個波動期
今年以來,我國先後發生一系列自然災害和突發事件,旅遊業發展受到嚴重影響,特別是美國金融危機發生後,形成多種負面因素疊加效應,進一步增加了旅遊市場的不確定性,使旅遊業發展面臨嚴峻形勢。國家旅遊局把“積極應對金融危機,推動旅遊業平穩發展”作為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活動的重要載體和著力解決的重點問題。
學習實踐活動中,六名黨組成員分別就八個調研專題深入各省市調研,進一步認清面臨的嚴峻形勢。金融危機導致旅遊投資明顯放緩,旅遊企業經營收入普遍下滑,利潤下降,經營面臨困難。
據統計,今年下半年,僅江蘇省就有15家四星級以上飯店停建緩建,停緩投資40億元以上。如果對這場危機應對不力,將勢必對旅遊業造成重創,全國旅遊市場可能出現2003年“非典”之後的又一個波動期。
把握我國旅遊業持續發展的基本面
國家旅遊局連續六次召開局黨組會議和局長辦公會,分析梳理應對金融危機的積極因素,並明確由一名副局長牽頭抓好應對金融危機的重大課題調研,委託中國旅遊研究院開展國際金融市場走勢對我國旅遊經濟的影響與對策研究,召開駐外辦事處主任會議,分析旅遊市場形勢,並積極謀劃與世界旅遊組織合作召開旅遊業振興與危機應對國際會議,與30多個國家的專家學者共謀應對之策。
通過廣泛調研和深入分析,國家旅遊局認為,雖然金融危機給中國旅遊業帶來了嚴峻的挑戰,但只要充分利用當前的有利條件,旅遊業仍然可以平穩較快發展。這些有利條件是:當前經濟保持較快發展的基本面沒有變,人們的旅遊消費預期總體穩定,全國旅遊基礎市場沒有受到大的打擊;中央把擴大內需、促進消費作為長期戰略方針沒有變;黨的十七屆三中全會確定的推進農村改革發展的重大決策,開闢了中國農村發展的新天地,為鄉村旅遊和休閒農業提供了難得的發展機遇;兩岸“三通”將為兩岸間探親訪友、旅遊觀光營造良好氛圍;黨中央、國務院最近採取的積極的財政政策和適度寬鬆的貨幣政策以及為擴大內需出臺的十項措施,將進一步加快夯實旅遊基礎設施,對旅遊業持續健康發展産生積極影響。
以科學發展觀提振市場信心
國家旅遊局緊密結合當前全行業應對金融危機的形勢,注重統籌安排各項業務工作,實施旅遊“擴內需、促消費”系列行動計劃,及時推出應對金融危機的系列舉措。
落實國家拉動內需的政策,推動建設一批重點旅遊項目。加強旅遊形象宣傳,促進旅遊市場開發。開展全國鄉村旅遊倍增計劃,讓農民通過發展旅遊得實惠。實施旅遊服務質量提升計劃,讓遊客放心消費。在有條件的地區推動國民旅遊休閒計劃,支持廣東、浙江、江蘇、山東等省先行先試。實施入境旅遊發展計劃,穩定國際旅遊市場份額。與各部門聯手,在各主要客源市場開展世博旅遊推廣。加快實施地震災後旅遊恢復計劃,加快旅遊恢復重建進度。實施藏區旅遊發展推進計劃,幫助農牧民增加收入。
此外,加大發展旅遊促進就業行動計劃綱要實施力度。部署落實全國十萬導遊人員培訓工作方案。對全國10萬名導遊人員進行崗位培訓、再就業培訓。組織動員全行業,確保“十一五”期間每年新增50萬個就業崗位。加強市場信息服務,幫助企業規避風險。核退旅遊質量保證金,幫助旅遊企業渡難關。在抗震救災已退還部分旅行社質量保證金基礎上,退還旅行社質量保證金18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