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今日中國>> 中國要聞
 
中美建交三十週年通訊:回首開啟中美關係大門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09年01月01日   來源:新華社

    新華社北京12月31日電 30多年前,中美打開兩國重新交往的大門。如今,在幾代中國領導人、七任美國總統和中美兩國人民的共同努力下,兩國關係不斷前進,成為當今世界最富生機和活力,最為重要的雙邊關係。“我們是兩個如此不同的國家,有不同的歷史、不同的文化、不同的理念……兩個這麼不同的國家能相處這麼久、兩國關係能這麼活躍,我認為應歸功於雙方不同尋常的努力,” 1972年時任美國總統特別軍事助理的布倫特·斯考克羅夫特日前在回首中美關係30年發展歷程時感慨道。

    小心地“向對方伸出手”

    “一個是當時世界上最強大的國家,另外一個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國家,”1971年陪同時任美國國家安全事務助理基辛格秘密訪問中國的溫斯頓·洛德説,兩國曾經在朝鮮戰場上兵戎相見、互不往來,延續徹底切斷聯絡的狀態對“世界穩定不利,對我們兩國都不利”。

    1971年7月9日,基辛格一行4人經巴基斯坦首都伊斯蘭堡轉道北京,秘密訪問中國。

    1971年7月8日,基辛格飛抵伊斯蘭堡,在巴基斯坦總統葉海亞·汗舉行的晚宴上以“肚子不適”為由離開,前往巴總統別墅“治療和休養”,次日乘坐巴基斯坦航空公司專機飛抵北京南苑機場,成為新中國成立後到訪的第一位美國政府高級官員。

    9日下午,基辛格在釣魚臺國賓館開始與中國總理周恩來會談。訪問期間,為保守會談內容機密,雙方在場人員不得使用錄音機,全憑耳聽手記,再各自整理成文本。作為基辛格的特別助理,洛德當時負責美中雙方會談內容的記錄和整理。因為文字整理耗費大量時間,洛德徹夜未眠。

    5個月後,斯考克羅夫特作為先遣工作組成員被派到北京,落實尼克松訪華細節。“我像是到了另外一個世界。我們和中國人都不知道怎樣與對方打交道,那時美中之間沒有商業,沒有接觸,什麼都沒有,”斯考克羅夫特回憶道。

    1972年2月21日至28日,尼克松訪華。2月28日,兩國政府發表《中美聯合公報》,成為中美第一份指導雙邊關係的文件,標誌著雙方隔絕狀態的結束和關係正常化進程的開始。

    對於尼克松的這次“破冰之旅”,斯考克羅夫特認為,在中美關係發展歷程中,尼克松首次訪華是中美“向對方伸出手”,且雙方“非常小心、非常謹慎和非常仔細”。

    斯考克羅夫特至今還記得尼克松訪華期間發生的兩件小事,令他對中國的組織能力和執行能力讚嘆不已。“為確保我們與美國國內通信暢通,尤其是為了滿足記者們的報道需要,我們希望中方兩周內在一棟建築裏搭建一個衛星地面終端。”在尼克松訪華的時候,斯考克羅夫特發現,那棟磚砌建築“不僅完全符合工程師的設計要求,甚至連工程師勾畫在圖紙中建築物墻面上的塗鴉記號也在實物中得到準確體現。”

    還有,他記得,“一天早晨,按照行程安排,總統應該上午9時前往故宮參觀。早晨7時,我便下樓,去確認相關安排。當時路上積雪4至5英寸(10至13厘米),我竟然看到幾千人在拿著掃帚掃雪。9時,總統一行啟程。從飯店到故宮,路面積雪已清掃乾淨,仿佛根本沒有下過雪。中國在這方面的高效組織能力令人難以置信。”

    與鄧小平的“春天之約”

    “我的生日是10月1日,與中國國慶節同一天。所以,鄧小平和其他中國領導人總是説,我成為中國的朋友簡直是命中註定,”現年84歲的吉米·卡特日前在接受中國記者採訪時説。

    1978年美國東部時間12月15日(北京時間12月16日),北京和華盛頓同時宣佈建交公報,中美于1979年1月1日正式建立外交關係。時任美國總統卡特不顧美國國內政治阻礙作出這一決斷時,距尼克松首次訪問中國的“破冰之旅”已近7年。

    卡特説:“我成為總統的時候,認識到美中一直沒有建立外交關係,這種糟糕狀況非常需要改變。於是,我與中國領導人進行聯絡,特別是鄧小平,我們從白宮直接和他開始了遠距離的非常秘密的談判。”

    卡特在1978年8月的一篇日記中寫道:“大部分發給鄧小平的建議和答覆由我和(國家安全事務助理)茲比格涅夫·布熱津斯基親自起草,從白宮直接發給他。”

    卡特1977年1月就任總統後,于當年的8月和次年的5月分別派遣國務卿賽勒斯·萬斯和布熱津斯基訪問中國,就美中關係正常化進行磋商。

    80歲高齡的布熱津斯基如今依然能清晰地記得當年的那次晚春之行。

    當布熱津斯基乘坐美國副總統專機抵達北京的時候,他透過舷窗向外看,見是時任中國外交部長黃華前來機場迎接,不禁暗自高興,因為這代表著中國將這次訪問升級為更重要級別了。

    在這次訪問中,他與鄧小平之間那場晚餐的“約定”至今仍為這位老人津津樂道。

    “令人感到驚訝的是,鄧小平邀請我吃飯,”布熱津斯基説。與鄧小平首次會晤時,賓主前往北海公園“倣膳”餐廳共進晚餐。“用餐期間,我們進一步討論實現關係正常化問題。他告訴我,他‘只有3年了’,我不清楚這是指他的健康還是他的任期,但我猜測他是想告訴我,如果美方有意,他希望能在3年內快速推動實現中美關係正常化。”

    “我告訴他,‘你用不了3年就會到美國,我將在我家招待你,與我的家人一起吃正宗美國餐’。他説‘我肯定去’。果然,7個月後,1979年1月,鄧小平來到華盛頓的第一個晚上,他和他的夫人來到我家,與我和我的家人共進晚餐,”布熱津斯基説。

    1979年1月28日,鄧小平開始了對美國具有劃時代意義的訪問。

    卡特説:“我邀請他(鄧小平)訪問美國,當時估計他大概在第二年6月份會來。可是,他説1月份就到,而且説來就來了。我們非常高興地接待了他和他的夫人,還有一個龐大的隨行團隊。在他訪問期間,我們達成了廣泛的協議,涉及兩國的方方面面。”他説:“鄧小平當時與我達成的協議對美國是有益的。他和我一致認為只有一個中國,台灣是中國的一部分。”

    卡特現在還能回憶起建交過程中的一個小細節。他説:“我記得一件有趣的事情是,我的科學顧問弗蘭克·普雷斯博士到北京訪問並和鄧小平見面。我在白宮睡覺,夜裏電話鈴響了,當時是淩晨3點鐘。普雷斯説,‘總統先生,我實在不願意打擾你睡覺。’我説,‘肯定是發生了危機。’他説,‘不是,我正和鄧小平副總理在一起,他問了一個我回答不了的問題。他想知道能不能送中國學生到美國學習。’我説,‘當然可以。’普雷斯説,‘他問能不能派5000人。’我説,‘你告訴鄧小平他可以派10萬人。’我想現在(美國)有8萬多名中國留學生,而以往達到過10萬人。這個小插曲説明了我和鄧小平之間的良好關係。”

    中美關係走入“嶄新時代”

    中美宣佈建交前一天,卡特在日記中寫道:“在我和鄧小平的筆下,兩國關係走入了一個嶄新時代。”他認定,與中國建交是“美國歷史一個轉捩點”。

    回憶起30年前的往事,洛德感慨道:“我認為,美國(二十世紀)70年代初對中國敞開大門和30年前與中國建立外交關係是過去五六十年間最重大、最有積極意義的國際事件之一。”

    “從美國方面看,”他説,“與中國建交後,它使美國在與世界上四分之一人口打交道的時候,外交上變得更加靈活。”而且,對當時深陷越南戰爭泥潭的美國而言,與中國建交“有助於結束越南戰爭”。

    談及現狀,洛德笑著説,雙邊關係正處在一個良好階段。“我必須説,積極正面因素佔81.5%,而消極和負面因素佔18.5%。兩國關係總體而言非常積極,儘管在貿易等方面還存在一些問題”。

    洛德2002年11月在尼克松中心講話時曾説,美中關係“既有合作也有對抗,有時有敵意,有時是夥伴”。當記者問6年後洛德是否仍然堅持同一看法時,他沒有直接回答,而是説:“我們不是敵人。但我們必須承認,這是兩個歷史迥異、意識形態完全不同、許多國家利益也不同的大國。儘管我們努力在雙邊、地區以及全球事務上展開闔作,但分歧總會存在。”

    “因此,這是一種複雜的關係,”洛德説,“我喜歡中餐,喜歡把這種關係稱為又甜又酸的關係。”

    在評價30年來中美關係發展時,卡特説:“中國發生了巨大變化。我認為美中關係正常化和鄧小平致力於改革這兩個事件加在一起,或許在某種程度上改變了中國人民的地位,也使中國成為全球性角色。”

    而對美國當選總統貝拉克·奧巴馬就任後的美中關係前景,卡特的建議是:“維護美中相互尊重,保持公開坦誠,以和平方式應對兩國可能出現的分歧或可能發生的競爭。”

    “做到這一點,”他説,“我們30年前開創的持久友誼就不會面臨危險。”

    繼往開來 把中美關係推向更高水平

    1979年1月1日,中國和美國正式建立外交關係。30年來,在幾代中國領導人、七任美國總統和中美兩國人民的共同努力下,兩國關係在曲折中不斷前進,給兩國人民帶來了巨大福祉,也為世界的和平與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

    共識與合作—紀念中美建交30週年國際研討會綜述

    12月15日至16日,紀念中美建交30週年國際研討會在北京舉行。美國著名中國問題專家蘭普頓和李侃如、前美國駐華大使芮效儉、美中政策基金會理事傅立民等數十位中美專家和前大使與會。

    在為期兩天的會議中,專家們回顧中美關係的歷史,總結經驗,評估現狀,展望未來,各抒己見,暢所欲言,各種觀點交流碰撞,加深了對一些問題的了解和認識,雖然存在不同的看法,但也形成了一些共識。

 
 
 相關鏈結
· 1月1日:中美兩國互相承認並建立外交關係
· 中美建交三十週年:芝加哥各界人士認為意義深遠
· 中國駐紐約總領館舉行慶祝中美建交30週年招待會
· 第五次中美戰略經濟對話林業領域合作成果豐碩
· 中國駐美大使館舉行紀念中美建交30週年招待會
· 中美建交公報30週年:訪美中關係全國委員會會長
 圖片圖表
 欄目推薦
領導活動 人事任免 網上直播 在線訪談 政務要聞 執法監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規 央企在線 新聞發佈 應急管理 服務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