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雲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總工會與州勞動和社會保障局、楚雄高級技工學校聯合舉辦鉗工、焊工技術技能競賽。據了解,這是雲南工會建設職工學習文化、技術“大學校”的一項重要舉措。省總副主席李晉雲説:“全省近七成職工受過各類培訓,僅2005年至2008年間,全省經過考核被授予高級工、技師和高級技師執業資格的職工就多達114027人。”
記者走訪昆明、德宏、保山、大理等一些大型國有企業得知,這些地方和企業培育職工學文化、學技術的成績表明,雲南工會已充分凸顯“大學校”功能。
保山市人大常委會副主任、市總工會主席陳自鋒説:“保山市工會組織以4個工人文化宮,1個工人俱樂部和企業文體活動為陣地,建立長效培訓機制。僅2008年就對800多名農民工進行了安全衛生知識培訓,對400多名職工進行了技術培訓。”自2003年以來,保山各級工會組織以各種形式培訓職工達7萬人次。
楚雄彝族自治州總工會則結合自己的特色,先後舉辦護理急救、計算機應用、汽車摩托車修理、美容美發化粧按摩、飲食烹飪、酒店餐廳、橋式起重機操作等技術技能大賽。州總工會常務副主席王虎介紹説:“通過這些大賽,賽出了一大批技術工人人才。”
大理白族自治州總近年每年州級財政安排10萬元作為職工教育培訓經費,全州連續3年在旅遊、煙草、機械、建築、礦山、電力等行業開展職工技術技能大賽,近5萬名職工參加。州人大常委會副主任、州總主席彭增梅説:“有60%以上的職工參加過職業技能培訓。”
2001年以來,雲南省總等7個部門組成了職工經濟技術創新工程領導小組,建立了完善的雲南高技能人才成長成才的激勵機制,截至目前,共開展了99個工種的省級技術技能大賽,參賽職工近百萬人。(陳昌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