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北京2月13日電(記者 劉菊花)國務院紡織工業調整振興規劃明確提出,要促進産業用紡織品的應用。中國産業用紡織品行業協會理事長朱民儒13日對新華社記者表示,産業用紡織品是近十年來紡織行業新興起的最具有發展潛力和高附加值的技術性紡織品,目前已成為中國紡織工業新的經濟增長點。
“上管天,下管地,中間管空氣。”據中國紡織工業協會副會長王天凱介紹,産業用紡織品應用範圍廣泛,涵蓋了高溫過濾用、醫衛防護用、土工布及合成材料、特殊裝飾用、農業用、高性能紡織複合骨架材料、交通運輸用、建築用等二十多個工業領域。
在國際上,産業用紡織品行業又稱“技術性紡織品行業”,與勞動密集、技術含量低的傳統紡織行業不同,這個行業具有資本密集、技術含量高、用工量少、勞動力素質要求高、國內市場需求空間巨大等特點和優勢。
記者了解到,我國産業用紡織品行業近年來發展迅速,2007年全國産業用紡織品進口金額為275.56億美元,同年中國産業用紡織品出口創匯506.4億美元,約佔加工總産量的30%。但與發達國家相比,我國産業用紡織品行業還處於初級階段,發達國家的産業用紡織品在其纖維加工總量中的比重一般佔到30%左右,而2007年中國産業用紡織品的産量為544.32萬噸,僅佔全行業纖維加工總量的15.4%。
去年以來,在國際金融危機影響下,中國紡織工業遭遇前所未有的困難。然而,高技術含量的産業用紡織品行業卻一枝獨秀,效益不降反升,近五年的增長率都保持在18%以上。
“隨著中國經濟持續穩定發展,以滿足國內經濟發展需要為主的産業用紡織品行業,不像傳統紡織行業過多依賴加工型出口的發展模式,現已逐步穩定成為中國紡織工業發展新的經濟增長點。”朱民儒説。
去年以來國家系列擴大內需政策的出臺,尤其是農村基礎設施建設、鐵路等重大基礎設施建設的開展,將大大增加對土工合成材料等産業用紡織品的需求。同時,國家大力發展醫療衛生事業的舉措也將為醫療衛生用紡織品提供廣闊的市場空間。
中國産業用紡織品行業在高速發展的同時,也逐步凸顯了行業整體産品自主創新能力不足、創新産業鏈構架不完善等制約行業健康發展的現實問題。
“國內産業用紡織品行業整體研發水平不高,投入較少,同質化競爭激烈,高端産品供不應求,低檔同類産品增長過快、供過於求,過度依賴低水平、低價位的價格競爭,産品性能、功能要求的創新能力不足,不利於産業可持續健康發展。”據朱民儒介紹,目前國內産業用紡織品行業普遍存在四大問題。
一是尊重知識産權意識薄弱、行業標準滯後、産品質量缺乏監管、專業技術人才短缺。二是自主創新産業鏈前後銜接不夠緊密,未能有效以市場需求引導新産品研發方向。三是配套産業用紡織品專用纖維原料的製品開發能力不足,先進的進口設備消化吸收能力不足。四是技術研發創新公共服務平臺的建設急需統籌加強建設。
以醫用紡織品為例,據山東俊富無紡布有限公司副總經理譚亦武介紹,目前國內醫用紡織品的發展受限于國內標準不統一等現實問題,遠遠不能滿足國內市場需求,僅人造器官、人工關節等倣生醫用紡織材料領域每年就有40億美元進口量。
朱民儒表示,促進高技術産業用紡織品行業的發展,將有利於我國紡織工業整體的産品結構、效益結構優化升級,並將有效推動下游終端應用市場發展。按照調整振興規劃,下一步我國産業用紡織行業將加快淘汰落後産品和工藝,增加産品功能性和技術性含量,並積極推進相關標準和質量認定中心等公共服務平臺的建設。
據規劃主要起草者之一、中國紡織工業協會副會長許坤元介紹,未來三年,我國産業用紡織品纖維消費量將每年增長80萬至100萬噸,在全行業纖維加工總量中的比重將增加到19%左右。産業用紡織品將在醫用紡織品、過濾用紡織品、土工布、特殊裝飾用、高性能複合材料等方面取得突破性進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