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長春3月16日電(記者齊海山)吉林省從“糧滿倉”到“六畜興旺”經歷了近二十年的探索,告別了糧食大省需要“外調肉”的歷史。吉林省委、省政府決定繼續加快發展畜牧業,從今年開始用三年時間開展畜牧業發展攻堅戰,以提振農村經濟、促進農民持續增收,最終建成畜牧業大省。
吉林省牧業局局長賈濤説起牧業發展來深有感觸,從當年的肉類調入省到現在大量調出畜産品及其加工製成品,豐富的糧食資源得到真正有效利用,經過多年發展,吉林省牧業經濟總量持續擴張,在區域經濟增長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凸顯。2007年全省畜禽養殖業産值首次超過種植業,成為農村經濟的主導産業。2008年,全省畜禽養殖業産值實現751.3億元,畜牧業拉動農業、推動工業的促進帶動功能不斷增強。
據介紹,吉林省飼草飼料資源豐富,全省玉米常年産量200億公斤左右,未來5年還要新增50億公斤商品糧生産能力。年産秸稈2500萬噸以上、牧草560萬噸以上,秸稈資源還有三分之二的挖掘利用潛力。賈濤説:“國家和省裏強牧惠牧政策力度不斷加大,已經初步構建了涵蓋規模養殖、良種繁育、精深加工和疫病防控等産加銷各環節的政策保障體系。”
吉林省政府已經明確,從今年開始,每年拿出1億元專項資金,連續投入4年,扶持規模化標準化養殖。2009年,國家和省裏用於扶持生豬、奶業、梅花鹿等專項資金和用於牧業的一次性投入資金在6億元以上,將直接拉動21億元社會資金投向畜牧業。另外,按正式組建運行6個左右註冊資金為3000萬元的畜牧業專業擔保公司計算,可以增加擔保貸款在3億元以上。加上原始投入,總量可達30億元。
吉林省牧業局副局長李南鐘説,按照吉林省委確定的畜牧業大省建設標準,通過三年攻堅,力爭全省畜禽養殖業産值達到1000億元,肉類總産量達到50億公斤,畜産品加工業銷售收入突破1200億元,農民人均牧業收入突破2000元。
吉林省將利用三年時間,在全省重點建設好生豬、肉牛、奶牛、家禽等15個大型産業園區,構建新型牧業産業化發展模式,到2012年,全省規模化養殖比重達到80%以上。還將確保全省生豬、肉牛和蛋雞良種覆蓋率達到90%以上,使主要畜禽品種良種化程度達到國內先進水平。同時構建養殖業發展和公共衛生的安全屏障,完善資金、技術、物資儲備制度,提高對突發重大動物疫情的快速反應能力,力爭連續六年不發生重大動物疫情。
為有效破解畜牧業發展的融資問題,中國農業銀行總行已經批准,將吉林省作為金融服務“三農”的試點省,組建全國首家省級畜牧業貸款中心,近日就將掛牌運行。針對畜牧業承擔市場和疫病“雙風險”的特殊産業特點,為解決農戶想貸款貸不來、金融部門想放款又怕收不回的兩難問題,吉林省堅持以龍頭企業為主、政府扶持、市場化運作的原則,開展依託有資金實力、有帶動功能的龍頭企業,組建畜牧業專業擔保公司試點,這將從根本上解決畜牧業發展融資難問題。
賈濤説:“吉林省作為國家重要的商品糧和優質畜産品生産基地,承擔著保障國家糧食安全和畜産品有效供給的雙重任務,變過去單一的調出糧食為大量調出畜産品及其加工製成品,是從更高層次上保障糧食安全。畜牧業上聯種植業,下聯加工業,橫向牽動醫藥、食品、包裝、物流等行業,是比較典型的勞動密集型産業,加快發展牧業經濟,創造更多離土不離鄉的就業崗位,能幫助農民實現就地轉移就業,增加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