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今日中國>> 中國要聞
 
專家認為保護和傳承佛教非物質文化遺産意義重大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09年03月29日   來源:新華社

    新華社北京3月29日電(記者譚浩、王茜)“佛教文化是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産的重要部分,對其保護和傳承應給予足夠的重視。”中國藝術研究院宗教藝術研究中心主任田青等專家在第二屆世界佛教論壇上表示,佛教文化作為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對中華民族的民族性格、思維方式、行為方式、信仰追求、文化藝術及生活習俗等方面都産生了極其重大而深遠的影響。

    佛教文化在精英文化層面上體現出的是佛法僧三寶,是佛教信仰、教理、經典、組織、制度等等,而在佛教儀軌、繪畫、書法、建築、雕塑、音樂等形態中,則大量體現了具體的、種類繁多、各呈異彩的非物質文化遺産。

    據田青介紹,在已經公佈的第一批、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項目中,與佛教文化有關的項目有18類41項,涉及民間文學、傳統音樂、民間舞蹈、傳統戲劇、雜技與競技、民間美術、傳統技藝、民俗等門類。“例如,北京智化寺京音樂至今已傳承500多年,被譽為中國古代音樂的‘活化石’。”田青説,它不但以“音聲佛事”弘法,滿足了廣大信眾最迫切的心靈需要,還忠實地保存了中國傳統音樂的基本風貌,為研究中國傳統文化的內涵與變遷提供了典型的生動實例。

    其實,像北京智化寺京音樂這樣與佛教文化有關的非物質文化遺産,還有很多讓人耳熟能詳的記憶。例如,濟公傳説、觀音傳説、五台山佛樂、天寧寺梵唄唱誦、直孔噶舉派音樂、拉卜楞寺佛殿音樂“道得爾”、日喀則扎什倫布寺羌姆、藏戲、少林功夫、熱貢藝術、德格印經院藏族雕版印刷、藏香製作技藝、貝葉經製作技藝……

    而事實上,在省、市、縣級非物質文化遺産項目中,涉及佛教的項目還有很多。“然而,這對佛教文化在整個中國傳統文化中的地位與影響而言,還是遠遠不夠的,只能算是九牛一毛。”田青認為,佛教非物質文化遺産有很多項目可以挖掘、整理、申報,如佛教故事、佛教法事儀軌、佛教醫學技術、佛教廟堂建築及其裝飾、佛教造像雕刻藝術等等。

    田青説,佛教非物質文化遺産是既包括佛教制度、儀軌、藝術等精英文化,也包括廣大基層信眾日常生活習俗、節慶儀式、傳統技藝等民間文化在內的完整而鮮活的文化體系,二者是不可分割的統一體。它們都是中華民族的偉大創造,只有將它們作為一個完整體系整體保護下來,才是對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産的真正保護。

    不少與會的專家表示,要保護和傳承佛教非物質文化遺産,就需要各級政府、佛教界、文化界及廣大民眾的共同努力,尤其是佛教界對此更應該有積極的行動。而且,只有把包括佛教非物質文化遺産在內的各種優秀傳統宗教文化都保護起來,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産保護事業才是全面、完整和準確的。

文化明珠《大藏經》吸引世界目光

    新華社江蘇無錫3月29日電(記者魏武、譚浩、王茜)“幸福”“世界”“覺悟”“因果”……這些現代人頻頻使用的詞彙竟然來源於佛教經文。29日,在此間舉行的第二屆世界佛教論壇上,世界各地的高僧大德和與會代表們紛紛表達了佛教對中國傳統文化的深刻影響,而對《大藏經》的整理、保護與研究則成為他們格外關注的一項工作。

    古代,隨著佛教日益融入中國社會,成為中國文化的有機組成部分,而《大藏經》就是指對所能收集到的佛教典籍匯集編成的全集。據上海師範大學哲學系教授方廣锠介紹,漢文《大藏經》是基本網羅歷代漢譯佛典並以之為核心,按照一定的結構規範組織,是佛法僧“三寶”中法寶的代表。

    “《大藏經》雖是漢文佛教典籍,卻涉及哲學、歷史、語言、文學、藝術、音韻、天文、地理、歷算、醫學、建築、繪畫、科技、民族、社會、中外關係等諸多領域。”在福建專門研究佛教文化的智偉法師説,中國歷史上就有盛世修撰《大藏經》的傳統。千餘年來,中國先後有十幾種官刻《大藏經》問世,這與歷朝歷代都要為前朝編纂正史一起,成為我國綿延1000多年的兩大文化奇觀。

    去年,南京可一書店首次面向社會公眾擺上《大藏經》,進行公開發行。對此,中國佛教協會會長一誠長老曾表示,不限量公開發行《大藏經》是中國佛教界的一件大事,也是太平盛世的標誌,不僅表明中國日益開放,也表明中國政府對宗教信仰自由、對傳統文化和宗教文化建設的支持。

    “《大藏經》是中外文化交流的結晶,對中國文化及整個漢文化圈都産生過深遠的影響,也是今天我們研究中國佛教、中國文化乃至東方文化不可或缺的基本資料,堪稱世界文化的瑰寶。”方廣锠認為,事實上,《大藏經》的編纂過程也體現了近代以來編藏思路從宗教性向學術性的演化。

    然而,由於見聞不廣、收集困難、宗教立場所限、物質條件限制等種種原因,以往各種《大藏經》,有的甚至連編藏當時的佛教資料都未能收集完全,其中大量歷史文獻最終消亡。“這不能不説是中國文化的一大損失。”方廣锠説。

    不少與會的學者認為,典籍的價值高低,有時需要拉開一段歷史距離才能體現。比如,傳統上疑偽經被認為沒有價值而打入另冊,如今人們卻發現疑偽經實際是中外文化交流的結晶,為研究佛教的傳播提供了大量珍貴的研究信息。“所以,今天我們如果再編纂新的《大藏經》,切忌以個人好惡來取捨,應該站在大文化、大資料的角度,努力發掘、收集和整理相關文獻,把它們收歸入藏,讓佛教為世界文化做出更大貢獻。” 方廣锠這樣認為。

    目前,佛教界、學術界對新編《大藏經》有著極高的熱情,國家也啟動了《中華大藏經》工程。但是,參加論壇的不少代表認為,為了進一步加強對中國佛教、中國傳統文化乃至東方文化的研究,仍迫切需要加大對《大藏經》的整理、保護與研究力度。例如,如何編好新的《大藏經》,使之更具宗教權威性、更具高度的學術水平,達到信仰性、義理性、備查性三種形態的高度統一。

文化互通的紐帶,世界和諧的橋梁
——外國代表熱議第二屆世界佛教論壇

    新華社江蘇無錫3月29日電(記者魏武、王茜、劉暢)佛教交流的平臺、文化互通的紐帶、國際對話的舞臺、世界和諧的橋梁……連日來,正在此間舉行的第二屆世界佛教論壇贏得外國代表們的廣泛稱讚與好評。

    斯裏蘭卡普拉大學校長拜拉尼維尤説,這屆論壇是一次組織有序的重要的國際佛教會議,世界各地的佛教界在這裡走向合作和團結,“當今國際舞臺上,佛教需要這種從外在到內在的真正團結。通過這一論壇,佛教以自己的智慧和力量,對促進世界和平與和諧,解決環境、經濟等方面存在的問題,做出自己的獨特貢獻。”

    泰國副僧王仁得法師説,中國舉辦的規模盛大的世界佛教論壇,為世界各地高僧大德、專家學者提供了發表見解的寬廣平臺,“在這裡,大家因佛法走到一起,所有的人沒有種族、沒有膚色之別,這對各國佛教界乃至各國人民和文化的團結與和諧有著重要意義。”

    “我認為,第二屆世界佛教論壇辦得好。”越南佛教大學校長釋智廣説,這次論壇的內容更為深入、實在、全面,“我們感覺到了中國人對高僧大德的真心尊重,世界佛教界對中國人民的友好印象非常深刻。”

    76歲的日本立正佼成會簡·禮福斯博士過去20年中訪問過中國60多座寺廟。他深有感觸地説,在中國政府的幫助下,中國的佛教寺廟得到迅速恢復和維修,論壇會場的莊嚴,與十多年前眾多中國寺廟的破舊和冷清形成了鮮明對比。“現在再次看到有些寺廟時,我簡直都不敢認了。”

    30出頭的剛果僧人慧然是一位黑人,這是他第一次來到中國。他説,這次論壇讓他看到了中國佛教的偉大影響力,以及中國這個正在崛起的國家欣欣向榮、自由、包容的一面。他認為,中國佛教崇尚和諧與平等、沒有派別之爭,與中國傳統文化講求“和諧”有很大關係。

    “對我來説,這次論壇是一個學習的好機會,在剛果沒有機會接觸到這麼多國家、這麼多派別的佛教徒。”他説。

    在緬甸僧人阿辛·那尼山眼裏,這次論壇是不同國家、不同宗派佛教徒之間相互理解、學習和借鑒的平臺,中國佛教徒之間的和諧相處,為其他佛教國家和宗派提供了典範。

    印度比丘僧伽協會會長達瑪維利尤曾3次訪問中國,去過北京、上海等地的寺廟。他認為,世界佛教論壇是匯集世界佛教界的智慧,為解決人類的共同問題、推動世界和平與和諧進程提供解決方案的一個平臺。“在聚集世界各地佛教領袖、佛教學者等各方面人士這一意義上,論壇邁出了有意義的一步,做出了表率。顯然,中國經濟的增長是這一奇跡出現的根本原因。”

    “我認為,這個論壇能夠推動世界各國特別是中印人民之間的友誼。在印度,人們永遠不會忘記偉大的佛教大師玄奘,也不會忘記周恩來總理和尼赫魯總理之間的友誼。” 達瑪維利尤説。

    韓國觀音宗總務院長李泓波表示,這次世界佛教論壇比上屆更為盛大,代表來源更為廣泛,研討話題也更為深入,“從很多細節中,我們感受到了中國政府對論壇的支持。中國人民的善良和友好,使得我們的共建和諧世界之心在這裡油然而生。”

    “論壇使得互不熟悉的人們和文化在這裡彼此了解、交流、認同和接納,意義非常重大。”李泓波説,這次論壇是中國宗教信仰自由政策的集中有力體現,“我們已經看到,中國佛教正在重現昔日的輝煌。”

    “現在,我已經開始期盼第三屆世界佛教論壇的召開了。包括我在內的韓國佛教徒會繼續支持這一論壇的舉辦。”李泓波説。

陜西法門寺合十舍利塔將於5月落成

    新華社江蘇無錫3月29日電(記者魏武、石永紅)記者29日從有關部門獲悉,經國家宗教局批准,旨在更加安全、有效地保護和供奉佛門聖物佛指舍利的合十舍利塔,將於5月9日在陜西扶風縣法門寺落成。屆時,將舉行隆重的“佛教聖地法門寺合十舍利塔落成暨佛指舍利安奉大典”。

    據介紹,這次活動將由中國佛教協會、中華宗教文化交流協會和大典陜西省組委會共同主辦,包括合十舍利塔落成典禮、佛指舍利安奉儀式和大型佛教文化活動等內容。

    據佛典記載,釋迦牟尼涅槃時,弟子從其遺體灰燼中揀出1塊頭頂骨、2塊肩胛骨、4顆牙齒、1節中指指骨和眾多珠狀舍利子。唐代時,這枚指骨舍利被6次迎請至皇宮供奉。公元874年,在最後一次迎請供奉後,這枚舍利被密封珍藏于陜西法門寺塔下地宮中,直到1987年秋文物工作者在清理佛塔廢墟時重新發現。

 
 
 相關鏈結
· 第二屆世界佛教論壇在江蘇無錫開幕 杜青林出席
· 第二屆世界佛教論壇開幕 盡展中國傳統文化魅力
· 海內外佛教界人士抵無錫出席第二次世界佛教論壇
· 國家投鉅資對青海塔爾寺等藏傳佛教寺院進行維修
 圖片圖表
 欄目推薦
領導活動 人事任免 網上直播 在線訪談 政務要聞 執法監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規 央企在線 新聞發佈 應急管理 服務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