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今日中國>> 中國要聞
 
獻給為民族獨立與人民解放而獻身的革命先烈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09年04月02日   來源:新華社

為了明天的銘記
--獻給為民族獨立與人民解放而獻身的革命先烈

    新華社北京4月2日電(新華社“新華視點”記者)初春四月,又逢清明。

    北京天安門廣場上,人民英雄紀念碑巍巍聳立,“人民英雄永垂不朽”的鎦金大字分外醒目。紀念碑下,係著鮮艷紅領巾的少先隊員肅立在“少年先鋒崗”,守衛著13億中國人民心中這座莊嚴而神聖的豐碑。

    和煦的陽光灑照廣場,柔和的春風輕卷紅旗。70多年前方志敏烈士“歡歌將代替了悲嘆,笑臉將代替了哭臉,富裕將代替了貧窮,康健將代替了疾苦”的夢想,在今天的中國早已成為現實。

    為了這個夢想,多少人灑盡熱血;為了這個現實,多少人慷慨赴難。在新中國誕辰60週年的清明,在這樣一個追思懷遠的時節,讓我們永遠銘記--

    銘記,以民族的名義

    今年清明前夕,一則在太平洋島國巴布亞新幾內亞發現中國抗戰將士遺骸的消息,牽動無數中國人的心。這些長眠異國他鄉的抗戰英烈,既有新四軍將士,也有國民黨官兵。他們在抗戰中被日軍俘虜,送到巴布亞新幾內亞做勞工被迫害致死。

    為了中華民族的利益而英勇獻身的烈士,無論是共産黨人,還是國民黨人,都值得我們永遠銘記。外交部發言人鄭重表示,中國政府高度重視抗戰將士遺骸問題,將以隆重、莊嚴的方式予以紀念。

    這是一個民族的心聲。從1840年起,這個民族就始終不渝為獨立與解放而奮鬥。今天的中華大地上,到處開滿鮮艷的愛情之花、幸福之花、自由之花,而澆灌出這絢麗花朵的,正是160多年來一腔腔為民族、為人民奮鬥和獻身的熱血--

    1841年,鴉片戰爭的硝煙中,廣東水師提督關天培在孤軍無援的絕境下,決心死守陣地,與侵略者激戰10小時之久後英勇犧牲;

    1895年,甲午風雲中的鄧世昌,率北洋水師致遠艦勇猛殺敵,與日艦血戰到最後一刻,血灑黃海;

    1900年,天津大沽口炮臺,提督羅榮光率守軍與義和團並肩抗擊八國聯軍,最終壯烈殉國;

    1931年後,千萬義勇軍在全東北抗擊日本侵略者,常常戰至最後一彈、最後一人;

    1937年,盧溝橋的槍聲中,面對日軍如林的彈雨,佟麟閣、趙登禹將軍力戰殉國……

    我們怎能忘記,白山黑水間,抗聯將軍楊靖宇在密林裏為驅逐日寇不屈的身影!1940年2月23日,日軍圍了上來,呼喊著要楊靖宇投降,他毫無畏懼力戰而死。敵人割下其頭顱,又剖開遺體,發現他的胃裏除了沒消化掉的樹皮、草根和棉絮,竟沒有一粒糧食!楊靖宇用生命把自己的誓言鐫刻在長白山上--“為了中華民族的解放事業,頭顱不惜拋掉,熱血可以噴灑,而忠貞不貳的意志是不可動搖的”……

    我們怎能忘記,八路軍高級指揮員、著名軍事家左權為國捐軀的壯烈!1942年5月25日,這位威震敵後的八路軍副總參謀長在山西省遼縣十字嶺戰鬥中壯烈殉國,年僅37歲。朱德總司令寫詩痛悼:名將以身殉國家,願拼熱血衛吾華;太行浩氣傳千古,留得清漳吐血花……

    我們怎能忘記,抗日名將張自忠將軍血濺沙場的忠烈!1940年5月,日軍為控制長江水上交通線,調集15萬精銳部隊發起了棗宜會戰。張將軍率部力戰不退,與敵搏殺,最後身中7彈。彌留之際,將軍留下最後一句話:“我力戰而死,自問對國家、對民族、對長官可告無愧,良心平安!”旋即拔佩劍自刎、以身殉國……

    英烈千萬,忠魂浩蕩。

    “由此上溯到一千八百四十年,從那時起,為了反對內外敵人,爭取民族獨立和人民自由幸福,在歷次鬥爭中犧牲的人民英雄們永垂不朽!”--人民英雄紀念碑上的這段祭文,成為綿亙60年共和國的國家記憶。

    世界上沒有哪個國家有中國那麼多的烈士公墓、紀念館、紀念碑,因為世界上沒有哪個國家像中國這樣,為了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付出了那麼慘重的代價!

    每年清明,蘭州軍區杭州幹休所離休幹部王培桂都要去掃墓。這位經過無數次戰鬥、身邊倒下過無數戰友而最終倖存下來的新四軍戰士説:“回想歷史,有多少人為了民族、為了人民獻出了生命。今天我們活著的人怎麼能忘記他們?”

    讓我們銘記吧--在中華民族進入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21世紀的今天,讓我們以民族的名義,在一座座烈士墓、紀念碑前深深地鞠躬!

    銘記,以真理的名義

    4月的井岡山,杜鵑花開如霞。

    每年的清明,中國井岡山幹部學院教師黃仲芳都會早早來到井岡山革命烈士陵園,在肅穆的烈士紀念碑前深深鞠躬。每個學期,他為參加培訓的高級幹部上的第一堂課,總是安排在這裡,總是從一位紅軍師長的故事講起--

    井岡山創建初期,從湖南講武堂畢業的青年張子清毅然來到井岡山,在戰火中成長為一名紅軍師長。一次激戰中,張子清的腳踝骨被打斷,和其他傷員被隱蔽到深山區。因為缺醫少藥,張子清傷勢加重,左腿發炎,一直紅腫到小腹。但他把分給他食用和洗傷口的鹽全部給了別的傷員,犧牲時年僅28歲。1978年,研究黨史的幾位同志費盡週折在湖南找到他妻子時,她還在苦等著離開自己50多年的丈夫。望著眼前這位頭髮花白的紅軍遺孀,在場的所有人泣不成聲。

    “井岡山鬥爭時期的紅軍師長,如果活到今天是什麼待遇?張子清把生的機會留給了他人,支撐他這樣做的,就是他的理想信念。”黃仲芳的這堂課只有15分鐘,卻在一批又一批學員的心裏産生強烈震撼。

    漫漫長夜,要穿越多少艱難險惡才能看得見燎原的火光?血雨征途,要擁有怎樣強大的心靈才能義無反顧、前仆後繼?正是有了為真理而獻身、為人民幸福而奮鬥的理想信念,和張子清一樣的千千萬萬革命先烈,如春草不屈,用年輕的生命,鋪下通向新中國的塊塊基石。

    一位紅軍領袖,被捕後,被搜遍全身,除了一塊懷錶和一支鋼筆,沒有一文錢。這,讓他的敵人深為驚嘆!

    他,就是方志敏。

    被俘後的方志敏在獄中寫下了光照韆鞦的《可愛的中國》《清貧》。“敵人只能砍下我們的頭顱,決不能動搖我們的信仰!因為我們信仰的主義,乃是宇宙的真理!為著共産主義犧牲,為著蘇維埃流血,那是我們十分情願的啊!”這位偉大的共産主義戰士,用生命踐行了對黨和人民的赤膽忠心。

    為了國家富強和人民幸福,他們高歌向前,從不畏懼血的恐嚇與死的威脅--

    大革命時期,5萬名共産黨員中4萬名遭到慘殺;第二次國內戰爭時期,30萬紅軍開始長征,到達陜北時僅剩下3萬餘人;抗日戰爭時期,中國軍民戰死或被殺死2100萬人;解放戰爭時期,人民解放軍犧牲26萬人……

    興國縣,江西中南部的一個小縣。蘇區時期,全縣僅23萬人,參軍參戰的就達8萬多人。革命戰爭年代,興國縣共有5萬多名兒女為國捐軀,其中姓名可考的烈士達23179名,犧牲在長征路上的烈士達12038名,幾乎每一公里就有一名興國籍戰士倒下……

    這是一片血染的紅色山岩。當人的生命被殘暴地推到懸崖邊緣,一個又一個共産黨人的聲音,回蕩在重慶歌樂山巔--

    “失敗膏黃土,成功濟蒼生”;

    “從來壯烈不貪生,許黨為民萬事輕”;

    “願以我血獻后土,換得神州永太平”……

    清明前夕,前來祭奠英烈的人流如織。在渣滓洞刑訊室的門房前,人們默然佇立。一間間黑暗的牢房,陳列著一張張烈士的遺像。那一件件殘暴的刑具,見識了共産黨人的鋼鐵意志;那一個個青春的面孔,令人心痛、令人震撼,更令人深思:

    是什麼力量,讓人在酷刑下堅貞不屈?

    是什麼力量,讓人在黑暗的魔窟中生命飛揚?

    是什麼力量,讓人在黎明即將到來之際面對死亡,仍有那般的豪邁與鎮定?

    “這些烈士們都不是沒有生活出路,不是沒有過好日子的條件,但為了理想和信仰,為了國家和民族,他們甘願奉獻青春和熱血。”一位山西幹部在留言簿上寫道。

    正是對信仰的忠誠和對真理的執著,這群被囚禁的共産黨人,才有了驚天地泣鬼神的力量。

    那是何等的力量--

    江竹筠烈士面對酷刑拷打、竹籤釘指,發出錚錚誓言:“竹籤是竹子做的,共産黨人的意志是鋼的!”

    陳然烈士就義前,直面劊子手,高喊:“從正面朝我開槍!”

    1949年11月27日,當新中國的曙光已躍出東方,300多名革命者在這裡恨飲槍彈、壯烈捐軀,他們沒有看到一個偉大時代的最終來臨。

    讓我們銘記吧--在人民共和國即將迎來60華誕的今天,讓我們以真理的名義,在一座座烈士墓、紀念碑前靜靜垂首!

    銘記,以未來的名義

    94年前的寒冬,年僅30歲的陳天華在日本東京大森海灣投海自盡。這位憤寫血書抗議俄國侵佔東北三省的拒俄義勇隊烈士在《絕命書》中鼓勵人們“去絕非行,共講愛國”,期待著在他身後能站起一個不受帝國主義侵略、沒有封建統治的民主共和國。

    6年後的1911年,求民主、求富強,建立一個美好中國的理想,又讓廣州黃花崗72烈士勇毅起事、舍生取義。

    在土地革命時期,在八年抗戰的硝煙中,在解放戰爭的烈火裏……在中國土地上發生的那一幕幕壯烈的犧牲,那一張張倒下的青春臉龐,都因為有一個對未來中國的美好憧憬而顯得從容、慷慨。

    美好的未來,可愛的祖國--每一位英烈珍藏於心的精神之火,讓他們奔涌的血液沸騰!

    清明前夕,我們見到了方志敏烈士的長孫方華清。44歲的方華清説:“70多年前,方志敏在敵人的牢獄中面臨死亡的威脅時,仍然堅信中國共産黨一定能夠帶領全國人民創造建設一個美好的新中國。新中國成立60年來,尤其是改革開放30年來取得的經濟建設方面的巨大成就,足以證明方志敏對新中國憧憬的正確,他所盼望的新中國能達到的目標,現在基本上都實現了!”

    曾經擔任過井岡山革命博物館館長的毛秉華老人,1989年離休後長期擔任井岡山市關心下一代工作委員會主任。近20年來,老人堅持義務宣講井岡山精神,平均每年講課300多場。他講得最多的,是這樣一段故事--

    “當年為了井岡山這面紅旗,犧牲了48000多人,刻在紀念碑上的只有15744人,許多烈士連名字都沒有留下。老紅軍李聚奎上將,多年一直想給他的入黨介紹人、在一次戰鬥中犧牲在他懷裏的賀國中團長建個墓,但一直沒有找到賀國中的照片。我聽了很難過,決定幫老將軍完成這個願望。”

    1989年冬,毛秉華來到賀國中烈士的家鄉湖南,四處走訪,在一個小村莊找到了烈士當年犧牲時還不滿周歲的兒子。烈士的兒子從墻縫裏取出一個木盒,打開油布,拿出一張早已褪色的父親的照片。

    “我趕緊跑回北京去找李聚奎上將。當時李老年近九旬,已經住進了醫院。他拿著烈士照片看了又看,摸了又摸。老將軍問我,烈士有沒有後代?我告訴他,烈士的兒子是退休工人,孫子是煤礦的勞動模範,曾孫是三好學生。老將軍聽著聽著,哭了起來,激動地喊了一句‘後繼有人!’這些老將軍、老黨員、老革命,最大的願望就是希望先輩的遺志能代代相傳……”

    薪火相傳,生生不息。對烈士最好的紀念,就是把歷史的接力棒接在手中、傳遞下去。

    今年清明節前,南京雨花臺烈士陵園管理局收到了烈士陶家其後人寄來的信。陶家其烈士80歲的大兒子和67歲的小兒子共同寫道:由於他們年紀已大,以後不一定每年都能到雨花臺祭奠父親,他們希望借著今年清明祭奠父親的時機來完成“交班”的任務,就是在清明節這天,對著雨花臺烈士紀念碑,向後人講述一下父親光榮的革命歷史,囑咐後人每年都要到父親的墳上看一看,將父親的光榮傳統繼承下去,為黨、為國家多做貢獻。

    這封言語平實的信件感動了很多人。雨花臺烈士陵園管理局負責人馮健説,老人樸實的想法正是國家和民族最需要的,那就是烈士精神需要代代相傳。唯有這樣,人民英雄和烈士們才能安息。

    一切可以黯去,無數革命先烈的英靈與日月同輝;

    一切可以逝去,中國人民富國強民的事業代代傳承;

    一切可以老去,共産黨人為人民謀幸福的崇高信仰奕奕青春!

    讓英烈安息,讓我們銘記!

    --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站上新的歷史起點的今天,讓我們以未來的名義,從烈士締造的豐碑前重新出發,邁步遠征!

    (參與采寫記者孫承斌、張嚴平、鄔煥慶、邱紅傑、張琴、徐機玲、蔡玉高、孫曉勝、李江濤、周偉、陳春園、周科、鄒大鵬、宋振遠)

 
 
 相關鏈結
· 延安各界人士清明節前舉行緬懷革命先烈紀念活動
· 廣大網民踴躍參與“網上祭先烈”活動併發表感言
· 天津平津戰役紀念館清明前推出緬懷先烈系列展覽
· 青年人自發組織為先烈掃墓:清明祭祖更應祭先烈
 圖片圖表
 欄目推薦
領導活動 人事任免 網上直播 在線訪談 政務要聞 執法監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規 央企在線 新聞發佈 應急管理 服務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