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成都4月16日電(楊三軍、陳健)2008年5月12日14時28分,一場震驚中外的汶川8級特大地震,頃刻間使地處長江上遊、自古有著“天府之國”美譽的四川,山崩地裂、河流改道、農田被毀、房屋傾覆……
地震發生後,在黨中央、國務院、中央軍委的強有力指揮和親切關懷下,在社會各界的大力支持下,自強、堅韌的四川黨政軍民萬眾一心、眾志成城,譜寫了一曲氣壯山河的抗震救災壯歌。
作為地震災區恢復重建的重要內容之一,災後生態修復是事關災區可持續發展、生態文明建設的重大問題。當前,在巴蜀大地上,一場整治破碎山河、重築長江上遊生態屏障的“大會戰”業已打響,激戰正酣……
災區生態修復的任務之繁重可想而知。國家制定的《汶川地震災後恢復重建生態修復專項規劃》作此表述:“區域生態系統受到嚴重破壞,災區森林、草場遭受嚴重損毀,生態系統結構和功能受到破壞,水土流失加劇,環境質量受到影響,林業、環保、水利、農業等基層單位基礎設施遭受嚴重破壞,生態環境保護能力降低,災區生態狀況面臨嚴峻挑戰。”
災區生態修復必須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遵循自然規律,有力、有序、有效地修復受損生態系統,減少或防止生態災難發生發展,才能為災區重建美好家園創造良好生態環境。
根據已出臺的《四川省汶川地震災區生態環境恢復重建規劃》,四川地震災區計劃用7年時間實施生態環境恢復重建,力爭到2015年,使災區的區域水源涵養、水土保持和生物多樣性保護等生態主導功能基本恢復,恢復重建規劃工程項目共計591個,總投資63億元。
在林業建設領域,汶川地震曾使四川省的森林覆蓋率降低了1個百分點。為此,四川把生態恢復作為林業災後重建的重點,其中,今年全面啟動46個生態修復重建項目,計劃完成年度投資22.2億元以上,採取自然修復與人工治理相結合的方式,全年恢復植被200萬畝。
在水利建設領域,依託災後重建的契機,四川提出“再造一個都江堰”的宏偉目標,力爭到2012年新增和恢復供水能力45億立方米,新增灌溉面積1000萬畝。目前,列入今年四川省政府重點項目計劃的16個水利重大項目中,有10個項目已經開工或正在續建。
在農業生産方面,四川大力實施新增50億公斤糧食生産能力工程(2008年至2012年)。其保障措施包括穩定糧食播種面積,開展糧食高産創建活動,實施“現代農業推進工程”,大規模開展農業基礎設施建設等。今年全省糧食總産量力爭比上年增産5億公斤。
在地質災害防治方面,四川將在3年地震災後重建期內,投入114億元,完成災區2300處重大地質災害治理、3695處地質災害隱患點群測群防監測網絡恢復重建,並對1.8萬戶分散農戶實施地質災害防災避險搬遷安置。
此外,四川今年還將大力開展農村生態環境建設,繼續抓好天然林保護、退耕還林等工程,推進造林綠化工作,擴大退牧還草實施範圍,加大水土流失治理力度。治理沙化土地3.2萬畝,完成營造林600萬畝、圍欄草場950萬畝。做好森林、草原、濕地、水土保持等生態效益補償試點工作。
我們有理由相信,在不久將來,四川必將山更綠、水更清,長江上遊綠色生態屏障必將更加牢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