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海南三亞4月28日電(記者孫彥新、朱鴻亮)滿載著赴亞丁灣、索馬裏海域執行首次護航任務取得的豐碩成果,中國海軍護航編隊“武漢”號導彈驅逐艦、“海口”號導彈驅逐艦28日順利返回三亞某軍港。
編隊指揮員、南海艦隊參謀長杜景臣少將説,首次護航行動中,開創了人民海軍歷史上的多個“第一”:
首次組織水面艦艇、艦載機和特種部隊多兵種跨越大洋聯合執行作戰任務;
首次全程不靠港遠洋長時間執行任務,刷新了人民海軍艦艇編隊連續航行時間和航行里程、艦載直升機飛行架次和飛行時間的記錄;
首次與多國海軍在同一海域執行護航任務,開展登艦交流與信息合作;
首次持續高強度在遠離岸基的陌生海域組織後勤、裝備保障,積累了遠洋綜合保障經驗;
首次在國外港口通過商業化模式組織基地式後勤保障;
首次利用民船為遠海編隊運送補給物資;
首次全方位檢驗了航行、靠幫、直升機、小艇多種補給方式;
首次在大洋進行了遠程醫療會診視頻傳輸和對其他船隻傷病員進行醫療等人道主義救助。
此外,首批護航編隊創造了編隊不靠港補給海上持續保障61天最長記錄,創造了戰鬥艦艇不靠港海上持續保障天數最長的記錄。
記者了解到,首次護航行動中,中國海軍護航編隊先後與美國、俄羅斯、法國、德國、丹麥、印度、英國和希臘等20多個國家的軍艦,採取甚高頻、燈光信號、電子郵件等手段,在相互尊重的基礎上及時通報了海盜船隻動態和海空兵力活動區域等信息,共與外軍艦船互致電子郵件300多封;與美盟151特混編隊指揮艦“拳師”號兩棲攻擊艦、歐盟465編隊指揮艦希臘“普薩拉”號護衛艦進行了指揮員之間的登艦交流,相互了解了在亞丁灣執行任務的行動原則和行動方式,進一步交流了海盜活動的視頻圖片資料、判別海盜船隻的有效方法和處置海盜船隻的成功經驗,協商海空協同、情報互通的具體方法,達到了及時掌握當面海區情況、保障兵力行動安全、提高護航效率的多重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