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今日中國>> 中國要聞
 
明年春色倍還人 大陸臺企應變轉型掀起投資浪潮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09年05月05日   來源:新華社

    新華社北京5月5日電(新華社記者陳鍵興 王攀 來建強)

    臺商投資大陸現已進入深耕階段,在大陸經商、就學、工作、定居的臺胞更有百萬之眾。新華社近期組織記者前往珠三角、長三角和福建等臺商、臺胞聚集區採訪,了解國際金融危機衝擊之下台資企業的生存狀況和各地協助臺商脫困的作為,以及臺胞在大陸的生活狀態,將自即日起推出系列報道,敬請關注。

    歷經20多年的發展,內外環境都在發生深刻變化,大陸台資企業現正面臨一系列亟須破解的課題:如何適應大陸宏觀經濟政策和投資環境的新變化?如何因應國際金融危機帶來的外銷衰退?如何把握兩岸關係迅速升溫帶來的全新機遇?等等。

    新華社記者近期走訪長三角、珠三角和福建省的數十家台資企業、各地台資企業協會和政府有關部門,了解到各地台資企業正積極應變,加快轉型升級,開闢投資“藍海”,調整戰略佈局,積極參與兩岸産業對接與合作,掀起一股以升級、優化為主題的投資新浪潮。

    轉型升級:從“代工製造”到“品牌創造”

    廣州市臺協會長程豐原的公司長期從事窗簾生産與出口,受金融危機影響,去年下半年起訂單嚴重下滑。形勢逼人,程豐原已著手跨入LED照明和風力發電等投資領域,其中擁有世界專利技術的風力發電項目已完成評估,正在尋找合作夥伴。

    他説:“對以製造業為主的珠三角台資企業而言,轉型升級是既定的方向。”

    轉投資高附加值的資本密集型産業,是臺商在轉型升級中的選擇之一。廣東中山大學副教授魏志江説,大多數臺商還會選擇製造業,但將進一步聚焦于高附加值的資本密集型産業,例如高新技術産業和知識經濟型産業。

    目前,全國台灣同胞投資企業聯誼會正在籌建“臺企聯鞋業B2B創新園區”。臺企聯副會長于曰江介紹説:“園區的思路是促成台資製鞋企業‘抱團升級’,改變簡單的生産基地模式,打造集設計、製造、展示、採購于一體的世界級鞋産業中心。”

    “轉型升級是必要之舉,再不做,將來後悔都來不及。”這位多年投身製鞋這一傳統産業的“臺商老兵”説。在他看來,只有“夕陽技術”,沒有“夕陽産業”。

    對傳統製造業進行技術和經營形態的“雙提升”,以“品牌創造”取代“代工製造”,是台資企業轉型升級的另一主要方式。

    從事傳統家電業的深圳台資企業艾美特電器就是一個成功的例子。百年不遇的金融危機掀起全球空前裁員潮,但這家企業卻逆勢發出急聘一線員工的通告,因為去年其大陸市場銷量增幅高達40%。

    艾美特的成功要訣之一,正是強化精緻設計和技術創新。艾美特的研發團隊會聚了來自兩岸、香港以及日、法、英等地近500名工業設計精英和相關技術人才,每年自行開發新産品超過200款,擁有數百項技術專利。

    艾美特電器副董事長蔡正富説:“勞動密集型産業轉型升級,一是嫁接新的科技元素,再是進一步豐富産品線。”他表示,危機即機遇,眼下正是艾美特實現市場擴張和品牌發展的最佳契機。

    北京聯合大學台灣研究院張玉冰博士説,加快轉型升級是從事製造業的臺商繼續壯大的必由之路。臺商將由單純的加工生産向産業鏈高端發展,向設計、研發、品牌和服務等環節延伸,提高産品的科技含量,創造更高附加值。

    跨入“藍海”:現代服務業成臺商投資新寵

    去年,台灣永豐余集團在江蘇昆山投資設立永豐余倉儲(昆山)有限公司,投資總額達2750萬美元。此前,該集團在昆山的投資主要是紙用品和生物農業項目。

    在昆山,台資進軍服務業正成為一股新潮流。目前臺商在昆山設立的服務業企業超過400家,投資總額逾24億美元,經營範圍不僅涉及餐飲、房地産等傳統服務業,電子商務、技術服務、倉儲物流等現代生産服務業更是臺商投資亮點。

    多年研究兩岸經濟合作問題的張玉冰説,長期以來,台灣對大陸投資以製造業為主,服務業投資遠低於台灣對外投資服務業的平均水平。現在,台資開始跨入這片“藍海”,包括金融、物流、醫療保險、人才培訓、文化創意、環境設計、顧問諮詢等。

    近期,台資進軍大陸金融服務業步伐明顯加快。國泰人壽已在福建設立分公司,台灣人壽與廈門建發集團合資成立的君龍人壽保險公司開始營業,富邦銀行成功參股廈門商業銀行,統一證券在廈門設立了辦事機構,富邦金控與福建投資集團簽署了合作備忘錄……

    台灣大學政治係副教授彭錦鵬指出,金融、保險業者如何開拓大陸市場是攸關台灣競爭力的課題,過去幾年雖有少數業者進入大陸,但隨著兩會簽署《海峽兩岸金融合作協議》,台灣相關業者將迎來在大陸的快速發展期。

    優化佈局:台資“西移”“北擴”蔚然成風

    這兩年,廣西南寧臺協會長周世進特別忙碌。許多原在東部沿海投資的臺商朋友紛紛前來廣西考察,他花費了大量的精力來安排、接待他們。

    “臺商‘西移’,優化産業佈局是一個趨勢。他們對廣西很有興趣。”1993年就到南寧投資的周世進説。

    金融危機導致出口不振,而大陸一攬子刺激計劃使得內需市場分外火熱。台資企業進一步認識到只有“內外兼修”,才能搶得更多市場份額,做內需、到內陸蔚然成風。

    2008年,艾美特的大陸市場銷售總額高達8億元人民幣。蔡正富説:“如果昨天沒做內陸市場,那麼今天一定要做;如果今天不做,明天就要後悔。”

    廣州市臺協常務副會長林顯章早幾年就開始思考如何在大陸進行更合理的産業佈局。現在,他基本選定了生産基地向中西部轉移的去處。此外,在他的佈局裏,北京將作為針對內需市場的連鎖業務總部,廣州將轉型為訂單中心,並增資投入文化創意産業。

    這位投資大陸超過20年的臺商説,台資“西移”“北擴”不只是因為內陸地區具有成本優勢,也是基於開拓內需市場的需要。

    臺商新一波梯度轉移的一大特色,就是採取“抱團”方式,即基於産業群聚效應的需要,以鏈條式組合進行合理遷徙。

    近年來,廣州、東莞、深圳等地臺協多次組織臺商,根據不同産業形態的特點考察轉移地點。長三角、珠三角和福建省紛紛出臺鼓勵台資合理轉移的政策措施,而中西部地區也在積極承接台資。這些措施不是單純的“騰籠換鳥”或“築巢引鳳”,而是規劃將原有的生産基地變身為總部基地,與新辟的生産據點有機組合,從而使台資企業在大陸形成更合理、更具規模的産業佈局。

    光晟玩具(深圳)有限公司總經理莊世良説,過去一些台資企業北上發展失敗,原因就是單個企業遷移後因為缺乏産業鏈支持,往往還要運回珠三角進行配套,成本大增。現在“抱團”轉移,大大增強了成功的概率。

    兩岸對接:産業合作成為臺商投資新形態

    “大陸製造大飛機,我們期待參與其中。”昆山捷安特輕合金科技有限公司董事總經理涂季冰説。

    這家公司現在年産鋁合金原料4萬噸,供給捷安特的不到15%,內外銷量都穩定可觀。眼下,涂季冰把目光投向大陸大飛機項目,“盯”上了造大飛機需要的主要材料鋁合金厚板。

    積極參與兩岸産業對接、強化兩岸産業合作,正成為臺商投資大陸的新形態。廈門大學台灣研究中心副主任李非指出,兩岸産業合作的提升,既是世界産業鏈分工的客觀趨勢,也是當前國際金融危機下兩岸業界的必然選擇。

    今年以來,兩岸産業分工合作更加“務實”。2月底,第五屆海峽兩岸信息産業技術標準論壇在重慶召開,達成多項具體共識,兩岸業界期待以共定技術標準産生“撬動全球産業鏈”的能量;3月下旬,兩岸太陽能光電産業重量級廠商在台北共商産業發展趨勢與制定産業標準等,尋求合作商機;4月中旬,兩岸汽車産業界又在台北對話,就車載通訊産業合作達成共識……

    兩岸産業對接、深化合作的前景,為業界和學界共同看好。台灣“中華經濟研究院”副院長王健全指出,兩岸未來可共同研發,如在生物科技領域;可共同開發,如在石油開採、原材料生産領域;可合資在文化創意産業、連鎖加盟業進行合作;可建立共同標準進軍國際市場等。

    “莫道今年春將盡,明年春色倍還人。”雖然金融危機的衝擊還未見底,部分企業還面臨經營上的困難,但放眼龐大的大陸市場和兩岸合作商機,放眼兩岸全面“三通”和經濟往來正常化的光明前景,放眼兩岸關係和平發展不斷向前的腳步,大陸台資在求新、求變之中,聆聽著第二個春天越來越近的腳步聲。

    漳浦台灣農民創業園的台資農業企業——鉅寶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一位工人為盛開的蘭花修枝(3月20日攝)。大陸首家台灣農民創業園——福建漳浦台灣農民創業園自項目啟動和批准設立以來,台灣農業企業抱團進駐該園區。記者日前從漳浦台灣農民創業園管委會獲悉,目前已有68家台資農業企業和3個台灣農民個體工商戶進駐。新華社記者 來建強 攝

溫家寶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討論
並原則通過《關於支持福建省加快建設海峽西岸經濟區的若干意見》

    國務院總理溫家寶最近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討論並原則通過《關於支持福建省加快建設海峽西岸經濟區的若干意見》。

    會議指出,海峽西岸經濟區東與台灣地區一水相隔,北承長江三角洲,南接珠江三角洲,是我國沿海經濟帶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全國區域經濟發展佈局中處於重要位置。福建省在海峽西岸經濟區中居主體地位,與台灣地區地緣相近、血緣相親、文緣相承、商緣相連、法緣相循,具有對臺交往的獨特優勢。近年來,福建省大力推進海峽西岸經濟區建設,綜合實力不斷增強,為進一步加快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在當前兩岸關係出現重大積極變化的新形勢下,應採取更加有力的措施,進一步發揮福建省比較優勢,賦予先行先試的政策,加快建設海峽西岸經濟區,促進福建省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詳細>>>

兩岸熱盼簽署金融合作協議:攜手同心 共禦風險 

    “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台灣康和證券公司業務人員吳明憲説,這首詩就是他當下心情的最佳寫照。

    “金融監理備忘錄(MOU)簽署後,兩岸金融開放,華一有望拿到大陸人民幣個人業務,所有的機會都來了。”上海華一銀行行長謝泓源説,大陸的市場相當誘人,未來一段時間,拓展大陸客戶份額對華一來説相當重要。

    成立於1997年的華一銀行,是大陸第一家由海峽兩岸共同創辦的合資銀行,也是兩岸金融合作未取得突破時期的一個“特別産物”。詳細>>>

滬臺交流呈持續發展態勢 台資項目累計達6963項

    2007年,滬臺交流呈持續發展態勢,雙向交流有2490個項目,比前一年增長3.7%。全年臺商在上海投資項目新增565個,合同台資22.4億美元,佔上海合同外資總量的15.1%。這是23日晚上在上海市政府台灣事務辦公室和上海市台灣同胞投資企業協會聯合舉辦的臺商新春音樂會上透出的信息。詳細>>>

 
 
 相關鏈結
· 福建省出臺支持臺企發展若干意見 提出25條措施
· 山東開通160多部全天候臺胞臺企服務熱線
 圖片圖表
 欄目推薦
領導活動 人事任免 網上直播 在線訪談 政務要聞 執法監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規 央企在線 新聞發佈 應急管理 服務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