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今日中國>> 中國要聞
 
我國將加大歷史文化名城名鎮名村保護投入力度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09年06月03日   來源:新華社

    新華社上海6月3日電(記者王希、杜宇)住房和城鄉建設部有關負責人3日透露,我國將啟動“十二五”期間歷史文化名城名鎮名村的保護建設規劃編制工作,將進一步加大保護資金的投入力度。

    住房城鄉建設部城鄉規劃司有關負責人3日在此間舉行的“中國歷史文化名鎮保護與開發論壇”上表示,“十一五”期間,中央財政投入9.8億元的補助資金,專項用於103個歷史文化名城、80個歷史文化名鎮名村的基礎設施改造和環境整治工作。一些歷史街區和名鎮名村的基礎設施水平明顯提高,居民生活居住環境得到逐步改善。

    這位負責人表示,2009年住房城鄉建設部將會同有關部門啟動“十二五”期間歷史文化名城名鎮名村的保護設施建設規劃編制工作,預計將在現有基礎上進一步加大投入,並加強保護資金使用的監管力度,嚴防“假古董”“形象工程”的出現。

    2009年住房城鄉建設部在名鎮名村保護方面的工作重點還包括:抓緊制定《歷史文化名城名鎮名村保護條例》的配套實施細則,啟動第五批中國歷史文化名鎮名村申報工作,借助社會力量以及運用衛星遙感等技術對國家歷史文化名城進行動態監測,及時發現對名城名鎮名村的破壞行為以及城市規劃中的問題。

    據介紹,自2003年以來,住房城鄉建設部和國家文物局已公佈四批共251個中國歷史文化名鎮名村,各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公佈的省級歷史文化名鎮名村已達529個,基本形成了中國歷史文化名鎮名村的保護體系。

    中國加大歷史文化名鎮名村保護力度:重在“文化之根”和“生活之脈”

    新華社上海6月3日電(記者李榮)3日在上海舉行的“世博論壇-中國歷史文化名鎮保護與開發”傳出信息,國家相關部門近年來已分4批公佈了251個中國歷史文化名鎮名村,相關保護力度明顯加大,名鎮名村保護的法規體系也在不斷完善中。業內專家表示,名鎮名村不能被片面視作“商業開發資源”,保護要重在“文化之根”和“生活之脈”上。

    據了解,歷史文化名鎮名村是中國文化遺産的重要組成部分。自2003年以來,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及國家文物局已聯合公佈了4批共251個中國歷史文化名鎮名村,其中名鎮143個,名村108個,分佈範圍已覆蓋全國31個省、直轄市、自治區。這些歷史文化名鎮名村反映了中國不同地域、不同民族、不同經濟社會發展階段聚落形成和演變的歷史過程,真實記錄了傳統建築風貌、優秀建築藝術、傳統民俗民風和原始空間形態,具有很高的研究和利用價值。

    在論壇上,中國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等單位的專家認為,近年來,隨著中國政府對文化遺産保護的日益關注,歷史文化名鎮名村保護與利用已成為各地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成為培育地方特色産業、推動經濟發展和提高農民收入的重要源泉,塑造了鄉村特色,增強了人民群眾對各民族文化的認同感和自豪感。

    但在保護中也還存在一些困難和問題,主要表現在:由於不合理的建設和旅遊性開發,造成一些極具價值特色的空間格局和歷史環境遭到破壞;一些村鎮的基礎設施陳舊老化,不少傳統建築年久失修;保護機構不健全,保護修復資金匱乏,動態監管和資源普查還難以有效展開。國家已正式頒布實施了《歷史文化名城名鎮名村保護條例》,今後將不斷完善相關法規體系,規範名鎮名村保護規劃的編制和備案管理,逐步建立動態監管信息系統,健全保護的技術支撐和服務體系。

    同濟大學教授阮儀三等專家認為,對於歷史文化名鎮名村,不能片面視之為“商業開發資源”,也不要“推倒重來”,産生一大批村鎮建設上的“假古董”,不能只有其“殼”,沒有其質。保護要重在“文化之根”和“生活之脈”上。上海首個被命名為“中國歷史文化名鎮”的金山楓涇鎮負責人表示,古鎮保護既要留下當地特有的文化,又不能脫離民生,更要處理好與開發建設、發展商業旅遊的關係。

    住房和城鄉建設部:歷史文化名城名鎮名村的“帽子”既能戴也可摘

    新華社上海6月3日電(記者吳宇 李榮)針對當前各地存在的歷史文化名城名鎮名村不恰當的保護和開發狀況,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城鄉規劃司副司長孫安軍3日在此間強調,將加強監督檢查,建立動態監管信息系統,歷史文化名城名鎮名村的“帽子”既能戴上,也可摘去。

    在楓涇古鎮舉行的“中國歷史文化名鎮保護與開發”世博論壇上,孫安軍説,近期各地要對已命名的中國歷史文化名城名鎮名村的保護狀況進行自查,在地方自查的基礎上,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將組織專家檢查組進行抽查,對保護不力的“名城名鎮名村”要提出整改要求,對整改不力的取消其稱號。

    孫安軍將此項工作比喻為“亮黃燈”和“亮紅燈”,以此促進歷史文化名城名鎮名村的保護工作走上正確的軌道。

    據介紹,為糾正一些地方存在的對歷史文化名城名鎮名村不恰當的甚至是破壞性的開發利用,除了要求地方開展自查,住房和城鄉建設部近期還將會同國家發改委、國家文物局採取四項針對性措施:一是加強專項資金的監督管理,出臺相關管理辦法,確實發揮資金對於真實歷史遺存保護的作用;二是逐步建立歷史文化名城名鎮名村保護監督員制度,保護脆弱的遺産資源,確保歷史文化名城名鎮名村可持續發展;三是建立歷史文化名城名鎮名村的動態監管信息系統;四是建立相關的技術支撐和服務體系。

    據介紹,近年來,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和國家文物局相繼完成了四批中國歷史文化名城名鎮名村的評選,共評選公佈了111個中國歷史文化名城、143個中國歷史文化名鎮和108個中國歷史文化名村。

 
 
 相關鏈結
· 拉薩將保護包括大昭寺在內的八廓街歷史文化街區
· 北京市出臺舊城歷史文化街區房屋保護和修繕政策
· 將南通市列為國家歷史文化名城
· 歷史文化名城名鎮名村保護條例
· 法制辦就《歷史文化名城名鎮名村保護條例》答問
 圖片圖表
 欄目推薦
領導活動 人事任免 網上直播 在線訪談 政務要聞 執法監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規 央企在線 新聞發佈 應急管理 服務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