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今日中國>> 中國要聞
 
國家出臺政策資助地震重災區經濟困難學生紀實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09年06月08日   來源:新華社

祖國的愛與我同在
——國家資助地震重災區家庭經濟困難學生紀實

    新華社北京6月8日電(記者吳晶)對於北川學生唐奎來説,北京曾是地圖上距離家鄉2000多公里的抽象一點。汶川特大地震發生後,唐奎在國家資助下來京讀書,這座城市不僅不再陌生,還讓這個男孩兒感受到了家一般的溫暖。

    去年9月,唐奎以抗震救災優秀少年的身份,被保送進入中國人民大學公共管理學院。國家不僅免除他的學費,每個月還向他發放200元助學金。

    與唐奎的經歷相似,自去年秋季開學以來,51個地震重災縣的60多萬高校和高中教育階段學校家庭經濟困難學生,都獲得了相應金額的國家資助。在黨中央、國務院親切關懷和週密部署下,災區學生得到了繼續求學的寶貴機會,更獲得了人生前行的無窮力量。

    中南海的愛與承諾

    2008年5月12日,一場突如其來的特大地震災害,打破了往日的寧靜。中南海的燈光,徹夜長明。

    地震發生後,胡錦濤總書記立即作出重要指示,要求儘快搶救傷員,保證災區人民生命安全。溫家寶總理在地震發生當天,便趕赴災區現場指揮抗震救災。

    陜西省寧強縣的學生忘不了,胡錦濤總書記對他們説:“今天你們還只能在帳篷裏學習,黨和政府一定會幫助你們建設好新校舍,你們一定會有一個更好的學習環境。”

    四川省北川縣的學生忘不了,溫家寶總理對他們説:“這是一場災難,你們倖存下來了,就要好好活下去。”

    黨中央、國務院的堅定承諾,黨和國家領導人的親切關懷,溫暖著一顆顆年輕的心。

    言出必行。2008年7月13日,因為地震重災而延遲的高考正在進行。教育部、財政部表示:今年錄取工作結束後,各高校要全面詳細了解生源地為地震重災區的家庭經濟困難新生、在校生的情況,並要求高校一定要把地震災區的困難學生,作為今年資助工作的重中之重。公辦和民辦普通高校都要開通家庭經濟困難學生入學綠色通道,尤其要確保對地震災區的家庭經濟困難學生開通綠色通道。

    有諾必踐。2008年8月,在調查研究和全面了解受災學生情況的基礎上,經國務院同意,財政部、教育部聯合印發了《關於對汶川地震重災區家庭經濟困難學生實施特別資助政策的通知》,對生源地為51個地震重災縣的高中階段和高校家庭經濟困難學生,在2008年秋季學期至2009年春季學期實施免除學費、補助生活費的特別資助政策。

    為落實這項特別資助政策,在國務院抗震救災總指揮部的領導下,中央財政在2008年秋季學期和2009年春季學期,分兩批撥付專項資金18.82億元,共資助61.31萬名學生。

    特別資助的“非常速度”

    2008年8月,地震發生後不到3個月,百年奧運圓夢北京。幾乎同時,針對災區61.31萬名學生的特別資助政策迅速得到落實,確保他們能夠及時而又順利地回到學校學習。

    這是國家助學制度史上前所未有的特別行動,從制訂政策到出臺標準再到落實政策,有關部門和各級政府用高度負責的態度和細緻入微的服務,創造了特別資助的“非常速度”。

    教育部負責人回憶説,幾乎是在地震發生後的第一時間,教育部和財政部就開始各個層面的接觸與研究。很難細數,為了一項資助政策的動議,有關部門進行過多少次討論研究,開展過多少次調研論證。

    弄清資助政策的細節問題,面臨著重重困難。地震發生後,災區忙於人員救助和安置,許多情況並不明晰。這無疑給受助學生人數、分佈等基礎數據的統計和測算工作,帶來了不小的難度。面對眾多的不確定性,教育部全國學生資助管理中心的工作人員只好反復核查學生人數及受災情況。

    “我們日以繼夜地工作,唯一的目標就是儘快制訂出一套能真正幫助重災區家庭經濟困難學生的資助政策。”財政部、教育部有關負責人説。

    就這樣,在短短數月的時間內,針對災區各級各類學生的資助政策相繼出臺:對接收生源地為51個地震重災縣學生的中等職業學校和普通高中學校,中央財政分別按照每學年每生2000元和900元的標準,一次性安排免學費補助資金;對生源地為51個地震重災縣的普通高中家庭經濟困難學生,中央財政安排資金,通過中國教育發展基金會按照每學年每生1000元的標準,補助生活費;對災區省份高校和接受災區學生較為集中的其他省份高校,中央財政按照每學年每生4200元的標準,一次性安排免學費補助資金;針對生源地為51個地震重災縣的普通高等學校全日制本專科在校生,國家助學金政策覆蓋面擴大到70%,平均補助標準為年生均2000元,新增資金由中央財政全部負擔……

    對資助政策的科學設計,飽含著國家為保障災區學生受教育權利的良苦用心。對助學資金的嚴格管控,體現著政府為推進教育公平所履行的責任。

    祖國的愛與我同在

    “將來我想發起一個愛心基金,幫助那些劫後余生的孩子,這也是我回報祖國的方式”──這是已入廈門大學就讀半年的彭州學生曹維從入學起就許下的心願。

    地震摧毀的學校與大學夢幻滅的絕望,活動板房裏的考場與重新生發出的希望,特殊招考政策,學校寄送的報到路費,成都團市委送來的“愛心機票”……這些求學路上的難忘經歷,讓這個剛滿18歲的青年更加懂得“知恩圖報”。

    從入學那天起,曹維就把大學4年的時間表排滿了:做好目前的輔導員助理工作;多考幾張專業資格證書;暑假隨學校社團去西部支教……“報效祖國不能停在口頭,我得抓緊學習,努力成才。”

    災難過去,像唐奎、曹維這樣的學生有很多很多。對於高校學生,中央財政撥付專項資金10.53億元,用於免除18.81萬人2008至2009學年的學費,向13.17萬名家庭經濟困難學生發放了國家助學金。

    從中央到地方,從家鄉到學校,祖國的愛如母親溫暖的懷抱,時刻包圍著他們,激勵著他們。

    各地高校不僅為災區新生發放生活補助和愛心禮包,提供勤工助學崗位,還根據自身情況為生源地在地震重災區的普通全日制本專科在校家庭經濟困難學生免除學費、減免住宿費。

    家在災區的42.5萬名中職學校和普通高中家庭經濟困難學生,同樣牽動人心。其中,19.8萬名中職學校家庭經濟困難學生就讀分佈的28個省份也立刻行動起來,參與對口支援。

    從南到北,從東到西,愛心在祖國大地傳遞。許多省份紛紛安排專項資金,對轉移到本地就讀中職學校和普通高中的災區學生進行資助,有的還為學生在本地就業積極創造條件。

    “面向光明的未來,昂起倔強的頭顱,挺起不屈的脊梁,燃起那顆熾熱的心,向前,向光明的未來前進。”──溫家寶總理的話,深深激勵著從北川中學被保送到清華大學的王佳明。

    因為災難的磨礪,這位獲得“抗震救災英雄少年”稱號的高個子男孩兒不會再輕易落淚。因為心中有感激,他將沿著入學時走過的“綠色通道”一路向前。

    “我要好好讀書,不給家鄉丟臉。”

    “我畢業的目的地只有一個,那就是回到家鄉參與重建。”

    “祖國對我們有很高的期望,我要好好地活著,做有意義的事”……這是千千萬萬災區學子對家鄉和祖國的承諾。

    祖國對災區學子的愛,為年輕的心撒下堅強的種子;災區學子對祖國的回報,將凝結成一種力量,為“多難興邦”作出最好的回應。 

 
 
 相關鏈結
· 四川地震重災區青少年學生前往澳門進行體育交流
· 陜西地震重災區群眾即將搬入新居
· 四川召開地震重災區城鄉環境綜合治理工作現場會
· 為確保質量西藏地震重災區重建將視天氣擇機開工
 圖片圖表
 欄目推薦
領導活動 人事任免 網上直播 在線訪談 政務要聞 執法監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規 央企在線 新聞發佈 應急管理 服務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