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今日中國>> 中國要聞
 
寧夏“聶家河模式”:巧取天上水 滋潤地下田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09年06月11日   來源:新華社

    新華社銀川6月11日電(記者姜雪城)雖説今年遭遇了嚴重乾旱,但聶家河村農民經營的集雨農業卻生機勃勃:農田裏,甜玉米一片翠綠,長勢喜人;果園內,杏、梅等果林綠葉婆娑,碩果盈枝。

    “壩、窖、池聯合使用,收集雨水澆灌莊稼,旱年照樣會有好收成。”村民米金秀老人説。今年他家集雨種植了10畝甜玉米,估計收入將超過1萬元,收成比無法灌溉的坡耕田高出十幾倍。

    聶家河村地處寧夏回族自治區南部山區的西吉縣,這裡氣候乾旱,降雨稀少,地表水資源匱乏。上世紀90年代,寧夏在南部山區大規模實施水窖集雨工程,以期解決人畜飲水困難,同時鼓勵農民發展窖灌特色農業。然而,因建成的水窖絕大多數設施配套不齊全,收集的雨水有限,旱年連人畜飲水都解決不了。

    2003年以來,西吉縣水務局總結以往的經驗教訓,在聶家河流域探索出了“壩、窖、池”聯動的綜合集雨模式:在溝道裏大量建設水保塘壩,以山坡為集流場充分收集雨雪水,然後,利用高差自流蓄積到大型蓄水池中澄清,接著用水泵加壓分流到農家飲水窖和地頭的生産窖內,全面提高了用水保證率。

    過去5年間,當地政府部門在這裡興修水平梯田2.1萬多畝,建設大小水保壩17座、蓄水池6座、水窖372眼,同時推進農業種植結構調整,發展特色種植業。

    西吉縣水利局局長李西平介紹説,過去也打了不少水窖,但是,由於缺乏高效率的集流場,在農業生産中發揮的作用微乎其微。現在建立“壩、窖、池”聯動的系統,蓄水能力明顯增強,雨季的降水真正被收集調用到了關鍵農時。

    聶家河村生活著42戶農家,他們通過“壩、窖、池”聯動收集雨雪水,近年不僅家家穩定解決了飲水問題,還發展水澆地2200畝,培育果林600畝。去年全村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2500多元,遠遠超出全縣平均水平。

    水利部專家在考察後表示,“聶家河模式”探索出了在黃土高原地區水土保持和農民增收的結合點,這種模式集治理與開發為一體,值得向國內同類型地區推廣。 

 
 
 相關鏈結
· 興修水利保灌溉 造福百姓促發展
· 三座店水利樞紐工程開始發揮灌溉及生態補水功能
· 河南:新增灌溉面積1239萬畝 應急灌溉超額完成
· 山西氣候專家對冬小麥灌溉和玉米春播提出建議
 圖片圖表
 欄目推薦
領導活動 人事任免 網上直播 在線訪談 政務要聞 執法監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規 央企在線 新聞發佈 應急管理 服務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