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今日中國>> 中國要聞
 
“風雲三號”衛星一年來完成730余次全球觀測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09年06月21日   來源:新華社

    新華社上海6月21日電(記者楊金志)記者從中國科學院上海技術物理研究所獲悉,以該所為主研製的我國新一代極軌氣象衛星“風雲三號”首發星,一年來在軌穩定運行,對地觀測5100多圈,完成了730多次全球觀測,獲得了大量數據,並已投入業務運行。

    2008年5月27日,我國發射新一代極軌氣象衛星“風雲三號”首發星,上面載有上海技術物理研究所研製的可見光紅外掃描輻射儀(VIRR)、紅外分光計(IRAS)、中分辨率光譜成像儀(MERSI)和地球輻射探測儀(ERM)四項有效載荷和紅外地平儀。衛星還裝載了微波成像儀、微波溫度計、微波濕度計、臭氧垂直探測儀、臭氧總量探測儀、太陽輻照度計和空間環境監測儀等7種探測儀器,可在全球範圍內實施三維、全天候、多光譜、定量探測,獲取地表、海洋及空間環境等參數,實現中期數值預報。

    上海技術物理研究所表示,該所承制的4項有效載荷所獲取的數據直接開展了業務應用,在大氣組分觀測與研究、全球雲監測、颱風監測、颱風眼結構的精細觀測、大氣環境污染監測、臨時天氣預報、長波輻射通量(OLR)探測、全球月平均輻射收支探測、沙塵監測、全球積雪分佈、全球陸地表面溫度分佈、全球海洋表面溫度分佈、冰川監測、地球南北極冰體融化監測研究、區域荒漠化監測評估、城市熱環境監測與評估、農業乾旱監測、海洋赤潮、海表溫度數據同化、東北濕地遙感監測、河口泥沙監測等各方面實施應用,特別是在保證奧運服務、保障汛期服務中發揮了重要作用。同時通過遙感數據的同化應用提高了天氣預報實效性。

    目前,可見光紅外掃描輻射儀、中分辨率光譜成像儀、地球輻射探測儀穩定運行,確保實現每天24小時全球無縫隙觀測;紅外分光計保持每天工作約7小時,確保中國及周邊地區的三維垂直探測。

    一年來的應用結果表明,衛星平臺工作穩定、性能良好,衛星的探測儀器總體工作正常,衛星探測技術已接近並部分超過歐洲和美國極軌氣象業務衛星的水平。

    近日,在“風雲三號”02批規劃的項目研討會上,衛星用戶提出了02批衛星的應用需求分析,顯示出強勁的後續需求。上海技物所表示,將在現有承擔産品研製任務的基礎上,針對大氣成分探測、大氣三維探測、地球環境探測,完成3項新有效載荷的可行性論證研究報告。 

 
 
 相關鏈結
· “風雲三號”已經開始監測東北地區濕地退減趨勢
· 周紅玲:"風雲三號"將提高對極端災害性天氣預測
 圖片圖表
 欄目推薦
領導活動 人事任免 網上直播 在線訪談 政務要聞 執法監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規 央企在線 新聞發佈 應急管理 服務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