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今日中國>> 中國要聞
 
廣東"雙轉移"決策實施有力推動"二元結構"大破題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09年06月21日   來源:新華社

    新華社廣州6月21日電(記者楊春南、蔡國兆)南中國寬廣的珠江流域正在發生歷史性的轉折。

    廣東省的“雙轉移”(産業轉移、勞動力轉移)重大決策實施一年多來,加快珠三角産業升級步伐,縮小山區和沿海、鄉村與城市的經濟差距,有力推動了“二元結構”大破題。

    “雙轉移”:廣東經濟出現三大現象

    在廣州有50年發展歷史,年産值達3億的鷹金錢企業集團在國際金融危機中將勞動密集型生産部門放到了經濟相對落後的廣東電白、清新等地,聘用了當地近千名勞動力,廣州本部則致力於流程再造、技術革新。“沒有‘雙轉移’,我們企業早就在國際金融風暴中倒下了。”鷹金錢總經理周燦宇説。

    2008年以來,廣東省委、省政府通過“結對”共建産業轉移園等方式推動珠三角産業向相對欠發達地區轉移,同時通過培訓農村勞動力,實現其就地轉移、異地轉移。大批像鷹金錢這樣的珠三角企業紛紛將企業的子公司、子項目遷往廣東省內相對欠發達的山區,廣東省的勞動力“扎堆”珠三角的局面也得到改善,開始向周邊地區擴散。

    幾乎與此同步,廣東經濟出現了三大現象:

    一是欠發達地區隆起。2008年,粵東西北地區GDP分別增長13%、10.2%、12.6%,均高於全省平均水平。通過産業轉移園這一重要載體,一大批新的産業集群正在廣東相對欠發達地區集結、聚合。如,茂名的石化下游産業,雲浮的石材加工業,電白的水産品加工和香精香料産業,惠東的服裝製鞋業,廉江的小家電等,甚至在粵贛邊界的山區和平縣,也出現了40多家鐘錶企業集結的可喜現象,來自港、澳、新加坡等地的職業經理人也已經開始活躍在這些地區。

    二是珠三角産業結構出現可喜變化,經濟發展的科學性、可持續性增強。目前,珠三角各市勞動密集型産業産值比重已經出現了明顯下降,其中深圳、佛山、珠海、東莞降幅均超過2個百分點。廣東省統計局提供的數據則顯示,珠三角地區規模以上皮鞋企業工業産值、陶瓷企業工業總值佔全省比重分別較2003年下降了12個百分點、15個百分點。

    三是農民非農收入、人均收入雙提高。2008年,廣東省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6399.8元,增長13.8%,全省農村勞動力從事非農産業的年務工收入達1300多億元,非農收入在農民收入總額的佔比較2007年提高了2個百分點,達到73%。

    破題:培訓農民,減少農民,富裕農民

    “欠發達地區崛起,培訓農民,減少農民,富裕農民……種種現象表明,廣東在區域、城鄉‘二元結構’破解方面出現了新的突破。廣東‘雙轉移’內涵十分豐富,這是它的其中一個直接成果。”廣東學者葉金寶説。

    廣東的“雙轉移”核心點,一是加強農村勞動力培訓,提升人口素質,二是實施科學的産業轉移,提升産業水平。

    2008年廣東省各地共組織培訓勞動力58.5萬人,轉移就業106.4萬人,同比分別增長51.6%、18.2%。今年前四個月,廣東省培訓農村勞動力16.1萬人,轉移就業39.6萬人,其中相對欠發達的東西北地區組織培訓13.9萬人、35.1萬人,分別佔全省總量的86.1%和88.6%。

    這種大規模的培訓、轉移為提高農民收入,增加農村發展後勁提供了支持。來自廣東省勞動保障廳的數據顯示,“雙轉移”拓寬了農民就業渠道,提高了就業質量,培訓轉移後的工資水平比未受訓的農民普遍提高20%至30%。

    “農村發展的關鍵問題就是農民的收入問題。農民收入的提高取決於農村勞動力素質的提高。‘雙轉移’抓住了農民培訓和轉移就業這個關鍵,對於消除城鄉差距必然起到突破性作用。”葉金寶説。

    在另外一個方面,産業轉移則為廣東省一定程度上平衡區域經濟落差提供了條件。據統計,截至今年一季度,廣東已有省級産業轉移園32個,投入開發資金236.5億元,已開發面積達13.11萬畝。“14個欠發達地市至少每個地方都有了一個省級産業轉移園。” 廣東省經貿委相關人士説。

    據介紹,2008年廣東省29個省級産業轉移工業園實現工業總産值302.66億元,實現利稅27.72億元,對各地經濟的帶動效應初步顯現。例如,在粵東北,河源市與中山市、深圳市及下轄福田區、南山區合作,在廣袤達139.4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建成了四個省級産業轉移園區。目前,這四個轉移園區已初步形成了電子電器、礦産冶金、模具製造、新型建材、光學眼鏡等主導産業和産業集群。

    河源市相關部門介紹説,2008年,河源的各級産業轉移園實現産值153.99億元,稅收6.92億元,分別佔全市工業總産值的23.97%和18.99%。

    “産業轉移不僅為珠三角騰出了發展空間,而且通過要素溢出和雙向交流,擴大了珠三角的經濟腹地,有力地推進了廣東全區域的協調發展。”長期關注珠三角區域發展的上海經濟學者沈玉芳説。

    啟示:“綠色思維”“科學思維”引領經濟發展

    在廣東不久前舉行的“雙轉移”梅州會議上,一個得到與會專家普遍認可的看法是,廣東已經在破解區域、城鄉不平衡上走出了第一步,其經驗為我國嘗試解決兩個“二元結構”提供了有益的啟示。

    第一,不納入全局難解一隅問題,破解“二元結構”需整體性解決。當前,區域差距、城鄉差距已經成為困擾中國經濟可持續發展的兩大瓶頸。廣東的“雙轉移”正在開闢一條區域城鄉統籌、“系統思考、系統解決”的道路,就是要把欠發達區域的人口納入到廣東的主流城市化和工業化之中,把農村勞動力的就業與城市化相結合,使“三農”等問題得到真正的解決。

    第二,“綠色思維”“科學思維”是推動城鄉統籌、區域協調的新動力,在“雙轉移”過程中,廣東企業乃至整個廣東經濟都對自身進行了系統重構。在國際金融風暴衝擊下,進行了産業轉移的鷹金錢企業的生産總值同比下降了18%左右,但由於企業的製造成本、人力成本也大幅下降,凈利稅反而增長8.6倍。“‘雙轉移’不是企業生産部門在空間上的簡單重構,而是系統再造和系統升級。在轉移過程中,鷹金錢産品實現了生態化,質量得到了提高。”周燦宇説。

    第三,“二元結構”的破題,不僅是農村的新生,也是發達地區産業的鳳凰涅槃。以佛山市禪城區為例,115家建築陶瓷企業關遷了84家,但這裡並未成為“陶瓷廢都”。相反,這一地區正在加速成為陶瓷研發設計和會展中心、陶瓷機械裝備業製造基地、生態型精品陶瓷生産基地和陶瓷産業總部基地。在廣佛同城化的大勢下,佛山正挾著産業結構升級的雄風,成為珠三角科學發展的新星。

 
 
 相關鏈結
· 廣東經濟呈現積極跡象 逐漸展現綿遠深厚的力量
 圖片圖表
 欄目推薦
領導活動 人事任免 網上直播 在線訪談 政務要聞 執法監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規 央企在線 新聞發佈 應急管理 服務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