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北京7月16日電(記者周英峰、劉錚)今年上半年,我國物價水平持續負增長,很多人擔心下半年可能出現通貨緊縮。與此同時,信貸增長速度前所未有,也有很多人認為下半年可能引發通貨膨脹。下半年,我國應該防止通縮還是防止通脹,是近期社會關注的焦點。
“通脹不是我們需要的,通縮也不是我們所希望的,因為它們都會傷害經濟健康發展,我們所希望的是保持在合理水平上的價格。”國家統計局新聞發言人李曉超16日在國務院新聞辦發佈會上表示。
通貨膨脹或者通貨緊縮,通常是指價格持續全面地上漲或者下降。今年以來,我國居民消費價格(CPI)和工業品出廠價格(PPI)一直處在下降區間。
統計表明,上半年CPI同比下降1.1%,而去年同期是上漲7.9%。自2月份以來,CPI一直保持同比下降態勢,並且八大類商品三漲五降。3月份以來,CPI環比也一直下降。與此同時,上半年PPI同比下降5.9%,並且月度同比降幅呈逐漸擴大的趨勢。處在上遊的原材料、燃料、動力購進價格降幅更大,上半年下降8.7%。
“首先要看到眼下價格仍處在下降的現實,總需求仍顯不足,經濟增速仍低於潛在的增速,部分行業産能過剩,生産能力利用率偏低。”李曉超指出。
今年二季度,我國鋼鐵行業生産能力利用率僅為73.1%,鋁冶金為65.7%,鐵合金為70.4%。同時,我國的價格波動往往與糧食的供應密切相關,今年夏糧連續六年增産,意味著當前物價缺乏上漲的動力。
李曉超同時提醒,在觀察價格變化時,對貨幣信貸的快速增長不能不引起注意。與此同時,隨著國家對外開放度的不斷擴大,外界的一些變化也會直接對我國價格産生重大影響。
價格與貨幣信貸有著較為密切的正相關關係。今年以來,我國貨幣信貸出現快速增長的現象。上半年,廣義貨幣供應量同比增長28.5%,狹義貨幣供應量增長24.8%。同時,信貸投放也大幅增加,上半年金融機構各項貸款比年初增加近7.4萬億元,同比多增近5萬億元,為去年全年新增貸款的150%。
從外部價格來看,據世界銀行統計,今年初到目前為止,北海布倫特原油現貨價格比去年末上漲67%,銅和鉛分別上漲72.7%,棉花上漲12%,大豆上漲13.6%。受此影響,近三個月我國PPI環比也出現上漲。
“今年以來國際初級産品價格同比出現大幅上漲,但近期又出現了劇烈的波動,可能也會對國內的價格産生一些影響。”李曉超説。
李曉超指出,面對以上情況,要求我們既要關注影響價格下降的因素,也要注意引起價格上漲的因素;既要看到眼前變化的現象,也要看到未來可能的走勢。對價格的變化,要更多給予關注,冷靜觀察,抓住當前的主要問題和問題的主要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