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今日中國>> 中國要聞
 
留學潮涌六十年 理想抱負融入國家發展與民族振興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09年07月30日   來源:新華社

    新華社北京7月30日電(記者 夏文輝 吳晶 袁原 高帆)在新中國60年的歷史上,有這樣一個特殊的群體,他們以“留學”的形式一批批跨出國門,勤奮攻讀于異域,孜孜不倦地汲取先進的知識與理念。60年光陰荏苒,一代代留學生負笈歸來,將理想與抱負融入國家發展與民族振興,在中國現代化進程中,做出了特殊的歷史貢獻。

    “希望寄託在你們身上”

    1948年,正值解放戰爭如火如荼、全國革命走向勝利的前夕,中國共産黨的領導人開始謀劃共和國的藍圖。百廢待興,要建設一個新的國家,急需大量管理人才和技術專家。中央決定,選派能力突出、政治可靠的年輕幹部前往蘇聯接受高等教育,將他們培養成為新中國各個領域的骨幹力量和領軍人物。

    選派留學生的工作後來被納入我國科學教育發展十年規劃。中央專設了留學生領導小組,每年的選派人數、專業都由周恩來總理親自審批。從上世紀50年代到60年代向蘇聯派出了一萬多名留學生,向東歐等社會主義國家派出了1000多名留學生,1956年後又決定向與我建交的西方國家和周邊國家派遣留學生。

    在嚴格選拔中脫穎而出的21名青年人,于1948年9月2日登上開往蘇聯的列車,他們作為孕育中的新中國第一批派遣的留學生,雖然人數不多,卻像海面上躍起的一朵浪花,從此,中國留學生奔赴世界各地,如大潮奔涌,波濤拍岸,奏響了中國向世界吸收先進文化養分、培養高素質人才、推動中國發展、與世界文明共鳴的交響樂章。

    在60年間一波波留學大潮中,上世紀五六十年代的留蘇學生共同組成了一個特殊的文化符號,如今他們大多年過古稀,不少人已經辭世,但是這個留學群體在歷史上留下了深刻的印記。

    原中國航空工業總公司總經理、第十屆全國人大環境與資源保護委員會副主任委員朱育理,是留蘇學生群體的一員。7月的一天,在一間簡樸整潔的辦公室,他向記者講述了當年留蘇的往事,其中印象最深的,當屬毛澤東主席在莫斯科大學禮堂接見留蘇學生代表的情景。

    那是1957年11月17日,大禮堂裏人山人海,面對意氣風發、充滿活力的留蘇學子們,毛主席發表了著名講話:“世界是你們的,也是我們的,但是歸根結底是你們的。你們青年人朝氣蓬勃,正在興旺時期,好像早晨八九點鐘的太陽。希望寄託在你們身上。”

    這句話,不僅成為留蘇學生,更成為一代代中國青年發奮努力、追求理想、報效祖國的動力源泉。

    1959年7月,在莫斯科的火車站,朱育理和留蘇畢業生告別送行的老師和同學。作為學生代表,他鄭重承諾:將高擎馬列主義旗幟,會像愛護自己眼睛一樣珍視兩國人民間的友誼,永遠不會讓留蘇學生的榮譽蒙羞。

    “今天,我可以説,我們無愧於當年的承諾,”朱育理説。

    在莫斯科,退休官員尤裏·奇卡羅耶維奇·別列文接受新華社記者採訪時説,朱育理是他年輕時的“親密戰友”。“他的俄語講得地道,乒乓球也打得好,人很活躍,”説到這些,這位73歲的老人笑得像個孩子。

    在別列文的印象中,中國學生勤奮好學,志向遠大,很多人成績優異,在來自各個國家的留學生裏出類拔萃。別列文説,中國學生留學蘇聯,不僅學知識,還同當地人民交流情感和友誼,對兩個國家的發展交往産生了深刻的作用,“就像陳年的美酒,愈久愈香”。

    及至今天,中蘇(中俄)之間的留學交往還在繼續。單剛和王英輝是上世紀七十年代出生的中國公派留學生,他們深入尋訪,撰寫出版了《歲月無痕--中國留蘇群體紀實》,在書序中,前國家地質礦産部部長朱訓這樣寫道:“在他們當中,有的人走上了黨和國家的領導崗位,有的人成為一些行業和部門的領導者,有的人成為中國科學院、中國工程院院士,有的人為‘兩彈一星’做出傑出貢獻,不少人至今在不同領域發揮重要的作用。不論功績卓越,還是默默耕耘,他們都把有限的生命奉獻給了祖國最瑰麗的建設事業”。

    “這是提高我們科學教育水平的重要方法之一,也是為了科技強國”

    清華大學教授、中國工程院院士柳百成不會忘記30多年前北京一個尋常的冬日:1978年12月26日,他作為中國首批52名公派赴美國留學人員之一前往美國,人生軌跡從此改變。

    “當我們到達紐約機場時,數十家媒體記者把我們團團圍住,在耀眼的閃光燈下,我們宣讀了簡短聲明:我們為學習美國先進的科學技術而來,也為促進中美兩國人民的友誼而來。”

    當年6月,鄧小平就增派出國留學人員作出指示,鼓勵擴大出國留學人員數量,認為“這是提高我們科學教育水平的重要方法之一,也是為了科技強國。”

    對擴大派遣留學生數量,當時有不同的看法。對此,鄧小平指出,“要成千成萬地派,不是只派十個八個”,“要千方百計加快步伐,路子要越走越寬”。很快,首批赴美國公派留學人員被挑選出來。

    柳百成到美國不久,參加了美國總統卡特歡迎訪美的鄧小平的隆重儀式。“在一次招待會上,鄧小平夫人卓琳代表小平同志語重心長地囑咐我們三句話:努力學習、學成回國、報效祖國。這成為我們生活和學習的動力和目標。”

    隨著中國一步步放寬留學政策,越來越多中國學生走出國門、踏上留學之路,匯成中國歷史上最波瀾壯闊的留學潮。

    作為改革開放和教育事業的重要組成部分,在黨和國家的高度重視下,留學工作不斷取得突破和發展。1984年國家明確提出:自費出國留學也是培養人才的一條渠道,國家對自費出國留學人員在政治上與公派出國留學人員一視同仁。在世紀之交,以江澤民同志為核心的黨的第三代中央領導集體,提出了“支持留學、鼓勵回國、來去自由”和“鼓勵留學人員回國工作或以適當方式為國服務”的留學工作方針,進一步豐富了我國留學工作的內涵,為廣大海外留學人員報效祖國提供了更為廣闊的領域和空間,標誌著我國留學工作不斷走向成熟。

    近年來,我國留學工作進一步完善,逐步建立了從選拔到派出、留學市場引導與規範、國外管理與服務、回國就業與創業的全方位、多層次的服務機構體系。特別是黨的十六大明確了人才資源是第一資源的思想,提出人才強國戰略目標;十七大又提出優先發展教育、建設人力資源強國的要求,在新的形勢下,我國留學工作取得跨越式發展,進入歷史上最好的時期。

    留學打開了中國人走向世界的大門,成為中國開放的一個標誌性國際化現象。今天,放眼世界版圖,中國留學人員的足跡遍佈五大洲100多個國家和地區,他們不僅活躍在科技、教育、經濟、文化等廣泛的學科領域,也將和諧的中華文化和友好的中國形象傳播到全球。

    作為新時期的中國留學“趕潮人”,他們為這一求學方式不斷添加多元的色彩。中山大學附屬腫瘤醫院院長曾益新十多年前留學海外,先後在日本和美國的3家大學和研究所學習。“留學最大的收穫是開闊了視野,”他説,“學到的不僅是醫學知識,還有先進的管理理念和求實、創新的科學態度。”

    歸國以來,曾益新不僅在科研方面取得成就,在醫院管理和醫療體制改革等方面也頗有作為。擔任院長後,他鼓勵醫院培養和引進國際型人才,堅持選派年輕醫生出國進修。“我希望他們不僅學習國外的先進醫療技術,”他説,“更希望他們能在視野和思維方面有進步,在學養和素質上適應時代要求和國家發展。”

    “祖國人民期待著你們學成回國,為祖國現代化建設貢獻力量”

    2008年11月18日,正在古巴進行國事訪問的國家主席胡錦濤專程前往哈瓦那大學塔拉拉分校親切看望中國留學生。面對興高采烈的莘莘學子,胡錦濤主席語重心長地説:“祖國人民期待著你們學成回國,為祖國現代化建設貢獻力量”。

    這,是黨和人民對留學生的期望,是國家偉大建設事業的召喚,也是一代代的留學生崇高的理想和抱負。

    著名科學家錢學森還記得,1949年他還在美國加州理工學院任噴氣推進中心主任,10月1日那天,當第一面五星紅旗在北京天安門廣場上徐徐升起時,他萬分激動,決心衝破阻力,儘快回國,投身祖國建設事業;著名科學家、中國載人航天工程首任總設計師王永志不會忘記,他和廣大留蘇學生當年拼命學習、取得優異成績的背後,是那份崇高而明確的使命感;南開大學校長、中國科學院院士饒子和清晰記得當年在英國牛津大學刻苦鑽研的日日夜夜,他説,在國外留學的12年間,身處世界一流大學,師從一流導師,得以接觸國際前沿,為日後的科學研究和管理工作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原國務委員兼國家科委主任宋健留蘇期間曾擔任“中國留蘇學生總會”負責人,對60年來一代代留學生勤奮學習、心懷祖國的求學經歷印象深刻。他説,新中國成立後僅用50年左右時間就建立了自己的工業、農業和科學教育體系,為現代化建設打下穩固基礎,廣大留學生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

    海外求知,學成歸國是眾多出國留學人員的選擇。特別是近年來,中國各類留學回國人員人數呈逐年增長趨勢,據統計,2002至2008年,就有25萬多名留學人員回國工作。大批的優秀留學歸國人員,成為中國科技、教育、經濟、文化等領域的領軍人物,為加強中國與世界其他各國的合作與交流、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做出了特殊的貢獻。

    留學事業60年大潮奔騰,與中國的現代化進程相隨伴,同中華民族的振興相應和。中國留學生博物館館長李克欣説,清朝末年中國飽受外國列強欺淩,中華民族渴求民族復興的熱情空前高漲,許多人到日本、美國及歐洲,是為了求學以圖自強;出現在五四運動前後的又一次留學浪潮則對中國革命和新中國的建設發揮了重要影響。

    “從中國留學文化史的視角看,過去60年的留學潮有這樣的特點:國家政府大力支持;出國留學從精英走向全民;留學生成為中國和世界聯絡的重要紐帶,”李克欣説,“實踐證明,開放留學是中國走向未來、融入世界的通途,必將在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進程中留下一道重彩。”

 
 
 相關鏈結
· 蔡武談新中國六十年我國對外文化工作發展歷程
· 專訪:以色列副外長盛讚中國六十年來的建設成就
· "六十年難忘的中國之聲"搜尋行動舉行新聞發佈會
· 輝煌六十年:內蒙古形成和諧友愛的新型民族關係
· 輝煌六十年:內蒙古各民族人民生活水平顯著提高
· 內蒙古輝煌六十年:營造區域核心競爭力快速崛起
 圖片圖表
 欄目推薦
領導活動 人事任免 網上直播 在線訪談 政務要聞 執法監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規 央企在線 新聞發佈 應急管理 服務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