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北京7月31日電(新華社記者 王宇、葉書宏、姜銳)近段時間以來,股市和樓市雙雙出現量價齊升的局面,滬市一度突破3400點大關,日均成交量多日保持在2000億元以上,創2007年5月以來的天量。股市飆升的同時是房價回升,從5月開始,北京、上海、深圳、廣州等一線城市房價和成交額普漲。業內人士分析,在經歷了2008年短暫的撤退和觀望後,境外“熱錢”似乎再度活躍起來。
據統計,今年二季度我國外儲增加超過1700億美元,增量是一季度的23倍,巨大的反差和增量中不能解釋的部分正引起市場的高度關注。目前境外“熱錢”規模有多大?它們從哪來,流向哪?所來為何?我們又該如何應對?“新華視點”記者對此進行了調查和採訪。
境外“熱錢”捲土重來
最近一段時間香港金融管理局動作頻頻:為避免港元的過快升值,金管局不斷加大港元的投放量,力度之罕見為市場所關注。“加大投放意在平抑匯率,其背後是‘熱錢’襲港和美元的突然流入。”交通銀行首席經濟學家連平一語道破其中奧秘。
連平的判斷與花旗銀行近期一份研究報告結論相吻合。報告認為,近兩個月來,平均每週流入香港的資金已經達到2007年牛市高峰時流入的資金量水平。
“熱錢”入港被一些專家謹慎地解讀為跨境資金進入內地的序曲。“‘熱錢’進入香港很重要的原因是中國經濟回升情況好于預期,因此不排除一些投資者借道香港,購買和內地相關資産。”連平説。
中國社科院國際金融研究中心日前發佈的一份報告指出,2009年第2季度外匯儲備凈增長1778億美元,扣除貿易順差、外商直接投資以及匯率波動等因素外,不能解釋的外儲增量高達數百億美元。報告認為,這部分資金的增長正是短期國際資本流入的結果。
“目前境外資本的流入要明顯大於流出,實際上體現出一種資本的凈流入態勢。”國家外匯管理局資本項目司副司長孫魯軍日前在中國金融市場分析年會上説。
社科院金融研究所中國經濟評價中心主任劉煜輝認為,雖然規模不好確定,但可以肯定的是,近期“熱錢”流入中國的數量在不斷增加。去年11月至今年3月,外儲增量中不能解釋的部分連續5個月出現負值,這表明資金在撤離中國,但是3月份之後大幅回升,平均月增幅大概300億美元以上,這説明資金流向已經出現逆轉。
復旦大學經濟學院副院長孫立堅認為,疑似“熱錢”的境外資金可能高達1220億美元。這次“熱錢”涌入渠道多種多樣且隱蔽性強。從個人渠道看,多為“假”外資即去年下半年流出民間資本的回流,從企業渠道看,並購、進出口過程中暫時閒置的資金進場也是一大特色。
“熱錢”覬覦中國股市樓市
在一家大型房企做投資經理的劉軍發現,公司最近的活動日程中與有外資背景的投資基金間的洽談明顯增多。“老外正在掉頭回來,在找進來的門路,這種情形似曾相識。”
但是,與去年“熱錢”大量涌入中國賭人民幣升值預期不同,當前更多的短期跨境資本主要進入到了中國資産市場,將目光聚焦在了異常火爆的股市和樓市。
孫立堅分析説,這次“熱錢”並不在於賭人民幣升值和升息,而是看到了中國資本市場率先出現了流動性膨脹,具有鮮明的資金推高資産價格的特徵,在當前沒有其他出路投資且長期沒有利潤獲得狀況下,饑渴的熱錢流入中國資産市場是可想而知的。
“雖然目前‘熱錢’沒有去年規模那麼大,但由於現在全球流動性過剩的局面比前兩年厲害得多,樓市股市價格的節節上漲,正成為‘熱錢’流入的強勁動力。”社科院世經所國際金融室副主任張明解釋説。
房地産歷來是全球跨境資本看重的重要投資目標。2009年二季度以來,相比與其他地區,中國房地産投資市場迅速回暖並持續上揚。國家統計局數據也顯示,房地産開發資金來源中,雖然外商投資增速同比在減少,但環比數據卻在大幅增加,顯示出最近幾個月來的外資的投資衝動。
除了房地産市場,A股市場成為跨境資金的又一目的地。社科院金融研究所銀行研究室主任曾剛説,通常“熱錢”都是短期投資資本,一般傾向於投資流動性較高的産品,從目前來看,資本市場肯定是首選,特別是股票,價值波動大,流動性好,變現速度快。我國目前股市、樓市上漲行情與“熱錢”涌入不無關係。
“熱錢”進入、外儲大增、股市樓市火爆……細細對照可以發現,進入二季度以來,這一系列現象的發生,其在時間節點上完全重合。
“熱錢”涌入的國際背景
金融危機以來,發達經濟體紛紛推出擴張性財政和貨幣刺激方案,向市場注入大量流動性,市場資金寬裕程度歷史罕見。在金融體系漸趨穩定而實體經濟遠未企穩回升的情況下,受回報率低和美元貶值等因素影響,這些資金在美國債市股市難有作為,便逐步流向更具發展潛力的新興市場國家。
劉煜輝認為,3月底中國面臨的“熱錢”流向逆轉與美國的貨幣政策有關。美聯儲3月宣佈購買長債計劃後,國際市場對美債和美元的憂慮與日俱增,大量資金從美債和美元市場撤離,其出路大多流向具有金融屬性的商品市場和新興市場的資本市場,包括中國。新興市場股市第二季度反彈幅度超過70%就是例證。
“因為我們存款利率比別人高,資産價格漲勢也好,還有貨幣升值的可能,所以‘熱錢’肯定會進來。”外匯專家陳炳才説。
全球流動性過剩、發達國家實體經濟低迷、資産價格波動,全球資金都在尋找新的出路,在此國際背景下,無論是從息差,還是從貨幣升值、樓市股市火爆、經濟增長角度出發,中國都是一個全球跨境資金不能忽略的去處。
應對“熱錢”當趨利避害
資本流動的同時風險總會裹挾而生,無論是經濟繁榮時期還是衰退時期,跨境資金從來都是一柄“雙刃劍”。
跨境資金進入中國,一方面説明外資看好中國復蘇前景,這部分資金中有相當一部分屬長期投資,如合理利用,將對經濟企穩回升具有重要作用;但是,如果過多“熱錢”夾雜其中,則可能帶來快速推高股市樓市價格,強化通脹預期,引發經濟泡沫。
中國人民銀行金融研究所研究員鄒平座認為,過度的資金流入會加劇中國的流動性過剩問題,在一定程度上助推資産泡沫。但是,我們也要充分認識到,“熱錢”流入中國並不全是壞事,如果把握得當,則有利於中國經濟的復蘇和資本市場的發展壯大。如何趨利避害取決於管理當局的經濟智慧和能力。
孫立堅認為,防範“熱錢”有兩方面的功課要做:一是控制泡沫,打消熱錢流入的動機,需要加強對銀行信貸的窗口指導,引導和督促政府的財政支出和銀行項目信貸資金回歸到生産建設中;二是加強對“熱錢”的監管,尤其是對地下錢莊和不正常大筆資金的匯入匯出現象進行徹底的盤查,並實施嚴厲的打擊。儘管這種管制的成本會越來越高。
“中國將會面臨更加洶湧的國際資本流入。下半年,全球金融機構會重新杠桿化,在這種情況下,中國必將成為國際短期流動資本的很重要的一個目的地,這給我們監管提出挑戰。”張明説。
據悉,“防風險”已被國家外匯管理局列為今年工作的重要內容。實際上,為防止“熱錢”再度潛入國內興風作浪,國家外匯局外匯管理變“寬進嚴出”為“均衡管理”,近期也頻頻下發文件,加大對跨境資金監管力度,加強對資本項目流向預警和應對,完善對外債權債務和直接投資的管理,加大外匯業務合規性檢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