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海口8月5日電(記者 陳穎)海口市解決辦理房産證歷史遺留問題領導小組副組長、市住房保障和房産管理局局長文日坤在此間稱,海口市將統籌解決房産辦證難。
購房者因拿不到房産證,接連與開發商發生衝突。近期,海口市“無證房”問題引發的社會矛盾受到廣泛關注。據海口市住房保障和房産管理局統計,全市目前有322.77萬平方米“無證房”。該局新聞發言人王賀清算了筆賬:以每套房100平方米計算,意味著拿不到房産證的購房者超過3萬戶。有關專家認為,天量“無證房”損害了百姓的切身利益,其背後暴露的是開發商失德,監管部門失職。
新華社“新華視點”專欄7月28日播發《開發商失德 監管部門失職——海口3萬多套“無證房”引發質疑》一稿後,社會各界反響強烈,也引起了海口市政府的重視。
文日坤説,由海口市16個政府相關職能部門組成解決問題領導小組近期發佈了對“無證房”進行調查的通告,要求“無證房”業主或權益人申報樓盤或所購房屋的基本情況及無法辦證的原因。截至8月3日,已發放申報表12010張,受理申報666宗。
解決大量歷史遺留“無證房”問題,要有破冰之舉。文日坤説,擬出臺的政策必須大膽改革,打破常規。歷史遺留的“無證房”都是按照常規辦證程序無法取得房産證的,若讓開發、建設單位補齊手續,“無證房”問題的解決將遙遙無期,政府應當確定和遵循“尊重歷史事實,從現實出發,先解決無辜群眾的登記確權,然後追究開發建設單位違法行為的原則”。從目前各有關單位提出的處理意見看,缺乏突破現行政策法規框架的創新之舉。
文日坤還提出,在解決“無證房”辦證難的同時,要避免老問題解決了,新的“無證房”再出現。歷史遺留的“無證房”問題,歸根結底是開發建設單位信用缺失和監管部門監管不力所致。若對責任方、責任人不予懲戒,勢必造成守信者吃虧,失信者獲益,其結果是歷史遺留的“無證房”問題解決了,新的“無證房”又不斷産生,步入週而复始的怪圈。鋻於此,海口應建起全市互動的失信懲戒機制。在政策和操作層面先為多年來辦不了證的群眾辦證,然後通過強硬措施讓開發建設單位補辦手續、補交規費,既保護了群眾權益,違法違規的單位也依法得到了追究。同時,對有失信記錄的開發建設單位,禁止進入海口市的土地招拍挂市場參與土地競標,並在相關媒體上公佈其為“不受海口歡迎的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