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濟南9月7日電(記者趙仁偉)在濟南奧體中心的南側,與旅遊路一路之隔,64棟暖色系建築依著山勢,高低錯落,形成一道壯觀風景。這座名為“海爾綠城”的大型樓盤,正是第十一屆全運會的運動員和媒體記者之家——全運村。新華社記者日前實地探訪,看到作為全運會歷史上的首個全運村,一派繁忙景象,工作人員正在精雕細琢,向30多天后開幕的十一運會發起衝刺。
全運創舉
全運村的64棟公寓自北向南分成5個區域,靠北的3個小區為運動員村,靠南的2個小區為媒體村。運動員村的西側是運動員餐廳,為臨時建築,可供4000人同時就餐,媒體餐廳則有1500個餐位。運動員村內和媒體村內各有一條商業街。這便是全運村的基本格局。
“濟南全運村不僅是全運會歷史上的一個創舉,也可以説是我國最大的一個賓館集群,其規模比起去年北京的奧運村毫不遜色,”擔任十一運會組委會技術專家的上海體育學院教授劉清早告訴記者。
全運村專職副村長張國松説,奧運村有42棟樓,可容納6000人到8000人入住,而全運村有64棟樓,可入住的總人數達到1·1萬人(含記者3000多人)。此外,擁有4000個座位的運動員餐廳可以説是國內最大的餐廳了。
除了大,全運村優美的小區環境同樣給人印象深刻。作為濟南市的一個高檔樓盤,“海爾綠城”在小區綠化上破費心思,行走在樓宇之間,滿眼的綠色、躍動的噴泉、曲折的小徑,令人心曠神怡。一位參加過北京奧運會的記者説,單就小區環境來講,這裡不亞於奧運村。
營造家的溫馨
全運村常務副村長靳磊介紹,半年多來,在濟南市委、市政府和省市兩級組委會的領導下,全運村以“溫馨全運村,和諧大家庭”為目標,面對時間緊迫、任務繁重又缺乏經驗的客觀實際,打破常規、迎難而上,全力做好全運村的運營服務工作。運動員村和媒體村分別建立了領導、管理、運營三級運行組織架構,其中,運動員村工作機構設村委會辦公室、村內交通、接待服務等10個運行管理中心,媒體村工作機構設總值班室和住宿、餐飲、商業、保障四個管理部。
據介紹,運動員村和媒體村的住宿服務分別由銀座泉城大酒店、東方大廈、省旅遊職業學院和吉華大廈、舜耕山莊5家單位負責,餐飲服務分別由魚翅皇宮大酒店和舜耕山莊2家單位負責,商業服務分別由華聯商廈等23家單位負責。靳磊説:“全運村開村運營期間,運營服務與保障人員將達到5000人,竭力為大家營造家一般的溫馨環境。”
“公寓內的床、桌椅、檯燈等物品均是奧運村裏使用過的,是北京奧運會結束後通過拍賣獲得的,”張國松説,“這有利於節能環保,減少了使用新物品可能造成的房間內的污染。”對於村內交通問題,張國松説,考慮到有的公寓樓距離餐廳有1·2公里,步行起來較遠,運動員村專門開設了兩條環形中巴專線,此外還有電瓶車,方便村民們出行。
運動員餐廳負責人李炳剛説,組委會精選了8套菜譜,每8天一個循環,菜品突出魯菜特色,同時兼顧全國各地風味。為了確保食品安全,餐廳使用的原材料都是定點供應,在採購、運輸、儲存、加工、回收等環節都嚴格按照相關標準進行操作。媒體餐廳負責人黑偉鈺介紹,針對記者的工作習慣,餐廳將提供24小時不間斷自助餐服務,每餐有30多個菜品可供選擇。
全運村開始衝刺
記者6日在全運村裏看到,這裡到處是忙碌的身影。在小區內,工人們在擺放花盆、清洗路面,在房間裏,有人在清掃衛生、檢修水電設施,在商業街上,商家們開始陳設貨品,在餐廳內,正在安裝廚具,擺設桌椅。靳磊説:“我們已經完全進入衝刺階段。全運村8月29日竣工移交,現在我們的工作量非常大,但我們會全力以赴,確保在9月底順利迎接第一批運動員。”
濟南銀座泉城大酒店總經理周立剛告訴記者,他們酒店負責運動員村7棟樓450套房間的住宿服務,為此酒店組建了270多人的服務團隊,並不斷細化完善相應的服務標準和流程,精心設計個性化服務項目,“目的就是讓每位運動員感到安全、舒適、衛生。”
據介紹,在9月10日前,全運村各運營團隊將完成與施工單位的全面對接,逐房逐項檢查所有設施設備,達到使用狀態,並與各項目競委會逐一對接。9月20日前,將完成全運村的安全檢查,村內進入封閉管理狀態,並組織開始橫向、縱向和集成模擬演練。9月25日前將組織進行24小時綜合實戰演練,確定住房分配方案。9月29日前將舉行開村儀式,並於30日迎接第一支代表隊入住。
機遇與挑戰並存——探訪史上首個全運村(下)
新華社濟南9月7日電(記者趙仁偉)“建設全運村是本屆全運會的必然選擇。同時,作為歷史上的首個全運村,濟南全運村在運營服務保障上也面臨著巨大的挑戰。”擔任十一運會組委會技術專家和十一運會濟南賽區特邀顧問的上海體育學院教授劉清早接受採訪時如是説。
建設全運村是十一運會的必然選擇
劉清早分析認為,濟南建設全運村是十一運會競賽安排所決定的。往屆全運會大多是將二分之一左右的大項比賽安排在省會城市,而十一運會將三分之二左右的大項設在濟南,比賽項目和運動員的高度集中自然給接待服務工作帶來壓力,全運村這種集中接待方式則是緩解接待壓力的最好模式。
從濟南市的賓館接待條件來看,也決定了必須建設全運村。運動員接待的特點之一就是要公平接待,即都應住在相同標準的賓館內,以往通常是三星級標準。對於濟南來説,現有的同級別的賓館不夠用,而要短期之內建設大量賓館又必須考慮後續利用問題,要考慮投入和産出。
另外,從方便運動員參賽的角度考慮,在主賽場濟南奧體中心附近建設全運村也是明智之舉,畢竟就近住宿有利於運動員創造出好的成績。
全運村面臨五大挑戰
“既然是歷史上的第一次,就意味著一切從頭開始,目前來看,濟南全運村面臨著來自五個方面的巨大挑戰,”劉清早説。
“新”帶來的挑戰。劉清早分析,對於全運村來説,建築、設備、工作團隊、運營模式都是全新的,效果如何還有待檢驗。比如,作為一個剛剛竣工的建築群,全運村內否有空氣污染,裝修材料是否合格都是人們關心的問題。全運村從三個方面解決這一問題,房內傢具是奧運村使用過的舊傢具,裝修過程中一直開窗通風,床單等新物品都是洗後才用。
“大”帶來的挑戰。劉清早概括為大空間、大的工作量、大的工作範圍、大的民族集群、大的風險點。他説,全運村就是一個小社會,各種食品的採購都以噸計算,同時將有多個少數民族的運動員入住,如此複雜龐大的工作系統可能給服務保障帶來意想不到的困難。
“高”帶來的挑戰。表現在外界的期望值高和組委會的要求高。劉清早説,現在許多人都自覺不自覺地拿全運村和奧運村相比,其實兩者具有完全的不可比性,奧運村提前3年就組建了國際化的運營團隊,提前半年開始運營,全運村的運營準備時間只有一個月,並且,全運村所依賴的資源是無法與奧運村相比的。
“緊”帶來的挑戰。表現在工期緊,籌備時間緊。據介紹,媒體村方案到5月份才敲定,餐廳屬於臨時建築,旁邊停車場的地不屬於小區,這些都給施工和籌備帶來很大困難。
“多”帶來的挑戰。劉清早説,本屆全運會的運動員、隨隊官員和媒體記者的人數將創歷屆之最,全運村內的就餐人數也非常龐大,這將對服務保障工作形成考驗。 (小標題)傾情付出,用心服務
全運村常務副村長靳磊説:“在面臨諸多嚴峻挑戰的局面下,全運村運行團隊迎難而上,以飽滿的情緒和週到細緻的服務,全力做好開村前的各項工作。”
劉清早介紹,濟南全運村注重借鑒外面的先進經驗,先後考察了北京奧運村、泉州農運會團部村和南京市在十運會時的賓館接待服務經驗,邀請奧運村的專家前來講課,在此基礎上制訂了一系列工作方案和管理措施,儘量做到事事有準備,項項有預案。
“服務是全運村的核心使命,”劉清早説,“我們提出的口號是‘我的服務,總有一項適合你’。除了基本的食宿服務外,村裏還為運動員們準備了個性化服務項目和豐富多彩的文化活動,比如為運動員贈送生日禮物、觀看山東特色的文化演出等。”
“儘管條件有限,經驗不足,但我們會竭盡全力,”靳磊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