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北京9月15日電(記者 李宣良、白瑞雪)在國慶60週年閱兵中,除了受閱的方隊、梯隊外,還有一支不是受閱部隊的“閱兵部隊”——由1300名官兵組成的三軍聯合軍樂團。在閱兵和群眾遊行過程中,他們將以最飽滿的激情、最昂揚的樂曲,為偉大祖國高奏凱歌。
千人軍樂團首次由三軍官兵組成
“歷次大閱兵都有軍樂團演奏,這次與以往最大的不同是,聯合軍樂團首次由陸海空三軍官兵組成。”聯合軍樂團團長、國慶慶典現場演奏總指揮于海在接受新華社記者採訪時説:“演奏員們將分別身著陸海空三軍軍裝呈現在世人面前,而以往歷次閱兵中所有演奏員都穿著陸軍軍裝。”
于海介紹,為了在全軍範圍內挑選最優秀的演奏員,解放軍軍樂團先後組成十幾批專家考察組,歷時3個月,考察了全軍46支專業和業餘軍樂隊,逐一考核了2000多名演奏員,並挑選出有序演奏員參加集訓。
“這支聯合軍樂團集中了當今我軍最優秀的管樂演奏員,是歷次國慶閱兵規模最大、人數最多,也是演奏水平最高的軍樂團隊。”于海説,在聯合軍樂團的14個大聲部中,擔任聲部長和首席演奏員的都是解放軍軍樂團具有國家級職稱的演奏家。
在天安門廣場舉行的盛大閱兵和群眾遊行中使用千人軍樂團,是毛澤東親自倡議的。
1950年國慶閱兵時,毛澤東對時任解放軍代總參謀長的聶榮臻説,天安門這麼大,我們國家這麼大,軍樂團應該有1000人的規模。
自此,在隨後舉行的歷次國慶閱兵中,以中國人民解放軍軍樂團為骨幹組成的千人聯合軍樂團,便成為天安門廣場的一道亮麗風景。
“站4個小時不倒,坐4個小時不動,吹4個小時不累,憋4個小時不尿”
軍樂演奏,看似是“嘴上功夫”,但演奏員們的訓練一點也不比受閱官兵輕鬆。
在整個慶典過程中,聯合軍樂團是入場最早,站立持續時間最長,最後離場的隊伍。而且,聯合軍樂團始終站立在天安門城樓正對面的國旗旗桿下,全程處於黨和國家領導人及中外觀禮嘉賓的直接注視下。
“這就要求所有的演奏員,以嚴整的軍容、標準的軍姿,立正持續站立至少3小時,持續演奏兩小時以上。”曾經擔任國慶50週年慶典演奏總指揮的于海説,國旗班要按照軍樂隊演奏的每分鐘96拍完成升旗,閱兵分列式和群眾遊行方隊要按照每分鐘116拍行進,“這就要求我們的演奏做到分秒不差”。
演奏員們為此進行了嚴格的訓練,每天的訓練量都在10小時以上。有的號手甚至吹得嘴唇破裂,還在堅持訓練。隊員們在訓練中提出了“站4個小時不倒,坐4個小時不動,吹4個小時不累,憋4個小時不尿”的要求。
來自南京軍區的演奏員葛建設,在睡夢中還用拳頭砸床板練習《歌唱祖國》,大家就開玩笑地稱呼他為“夜半鼓手”。來自海軍的演奏員王慧星已經年過四旬,小腿患有嚴重的靜脈曲張,仍堅持不落下一次訓練,在烈日下一站就是好幾個小時……
“經過嚴格的訓練,聯合軍樂團已經具備歷史上最好的水平。”于海説。
奏19首閱兵曲目和24首群眾遊行曲目
在整個閱兵和群眾遊行過程中,聯合軍樂團將演奏19首閱兵曲目和24首群眾遊行曲目。
“閱兵和群眾遊行音樂的選擇、確定、編配、制譜、錄音等,是嚴謹、科學而複雜的過程,許多部門參與其中,做了大量工作。”于海説。
弘揚優良傳統,體現軍兵種特色,突出時代感和儀式感,是閱兵音樂的選擇原則。除了儀式部分的《歡迎進行曲》《國歌》外,在部隊接受檢閱時使用了17首曲目,既有《中國人民解放軍軍歌》《軍校之歌》《人民軍隊忠於黨》這樣我軍久唱不衰的經典作品,也有《檢閱進行曲》這樣儀式感強的檢閱儀式必奏音樂,還有《使命》《時刻準備著》《當兵的人》等近年創作的優秀軍旅音樂作品。
在群眾遊行中,1300人的聯合軍樂團將和2500人的群眾合唱團聯合演出,呈現給觀眾一場氣勢恢弘、頌歌般的廣場交響音樂會。群眾遊行將以慢板《紅旗頌》開場,樂曲融入《國歌》《東方紅》和《國際歌》的旋律元素。
具有鮮明時代特點的《東方紅》《春天的故事》《走進新時代》《江山》和奧運會主題歌《我和你》、具有通俗風格的音樂《紅旗飄飄》都將在現場演奏。
“這次慶典中,從作品的創作、編配,到樂隊的排練演出,都完成了一次新的探索。”于海説,“我們將努力為祖國60華誕獻上一份美好的藝術賀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