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今日中國>> 中國要聞
 
經典中國·輝煌60年:新西藏與新中國一起成長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09年09月17日   來源:新華社

    2008年7月10日,參加西藏自治區第八次婦女代表大會的各族女代表遊覽拉薩布達拉宮廣場。目前西藏婦女就業人數達69.2萬人,佔總就業人數的46.7%。在農牧業中,西藏婦女在種植、養殖業等方面的參與程度遠遠高於男性。 新華社記者 覺果 攝

    新華社拉薩9月17日電(記者 涂洪長)今年是新中國成立60週年,也是西藏民主改革50週年。50年來,在中央的特殊關懷和全國人民的大力支援下,120多萬平方公里的雪域高原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從貧窮走向富裕,從封閉走向開放,從落後走向進步……西藏創造了經濟社會發展幾十年跨越千年的人間奇跡。

    西藏自治區副主席白瑪赤林表示,50年來西藏的發展實現了兩個“跨越”:第一是從封建農奴制社會到社會主義社會,使西藏社會制度實現了歷史性的跨越;第二是從貧窮落後到基本小康,西藏的經濟社會實現了跨越式的發展。

    從封建農奴制社會到社會主義社會

    新中國成立後,黨中央順應歷史發展潮流,做出了進軍西藏、解放西藏、經營西藏的決定。1951年,西藏和平解放,從此徹底擺脫了帝國主義的武裝侵略和經濟羈絆;1959年,在平息達賴集團的武裝叛亂中,西藏開始實行民主改革,徹底廢除了舊西藏政教合一的封建農奴制度,開創了西藏人民掌握自己命運、當家作主的新時代。1965年,西藏自治區成立,西藏社會制度實現了歷史性跨越。

    日喀則地區江孜縣的帕拉莊園是目前西藏保存最完好的農奴主莊園。今年75歲的米瑪頓珠50年前是帕拉莊園的農奴,妻子則是莊園主夫人的傭人。在舊西藏,除了在農奴院中僅有的7平方米的立錐之地,米瑪頓珠一家的生活赤貧且充滿痛苦:每個月只有56斤青稞作為食物,餓得不行了就只能喝水。每日的艱辛勞作完全是無償的,稍有不慎還會招來農奴主的一頓毒打。

    米瑪頓珠一家的悲慘生活在1959年畫上了句號。民主改革時,他們一家分到了21畝地,此外還分到了336斤糧食和被子衣物等生活用品。現在一家7口人生活在400多平方米的二層小樓裏,家裏養了6頭大黃牛、4頭奶牛、還有2頭小牛犢,成了當地有名的養牛專業戶,家庭年收入近10萬元。“我的經歷就像是新舊西藏的寫照。” 米瑪頓珠説。

    由國務院新聞辦公室發佈的《西藏民主改革50年白皮書》這樣評價民主改革對西藏的意義:通過波瀾壯闊的民主改革,僅用了短短幾年的時間,就消滅了在西藏延續數個世紀的封建農奴制度,迅速蕩滌了舊社會遺留下來的污泥濁水,使百萬農奴和奴隸在政治、經濟和社會生活各方面獲得了解放,使西藏社會的面貌煥然一新,開創了西藏發展的新紀元。這是西藏社會進步和人權發展史上劃時代的重大變革,為西藏社會的跨越式發展確立了嶄新的起點。

    2009年1月19日,西藏自治區九屆人大二次會議上,與會的382名代表一致投票通過,將每年的3月28日設為西藏百萬農奴解放紀念日。設立“百萬農奴解放紀念日”將讓包括藏族在內的全體中華民族永遠牢記50年前西藏民主改革這一歷史事件。

    從貧窮落後到基本小康

    改革開放以來,西藏工作得到黨和政府的進一步重視,1980年,中央召開第一次西藏工作座談會,在全國率先實行免徵農業稅,採取特殊政策讓農牧民休養生息;1984年,中央召開第二次西藏工作座談會,提出了“土地歸戶使用、自主經營長期不變和牲畜歸戶所有、私有私養長期不變”等政策,安排全國9個省市和有關部門支援西藏建設43項工程,對解放和發展西藏生産力,推進經濟社會發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1994年和2001年,中央先後召開第三、四次西藏工作座談會,確立了新時期西藏工作的指導方針和一系列政策措施。實施對口援藏戰略,形成了17個省市、中央有關部門和17家中央骨幹企業對口支援西藏的援藏工作新格局;由國家直接投資和動員全國興建包括青藏鐵路在內的一系列重大工程項目。2005年自治區成立40週年之際,中央下發了《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進一步做好西藏發展穩定工作的意見》,提出到2020年西藏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目標。2006年,國務院又制定了加快西藏發展、維護西藏穩定的40條優惠政策。

    改革開放以來,在中央特殊關懷和全國人民大力支援下,西藏發展穩定的各項工作不斷向前推進。2008年,西藏全區生産總值達到395.91億元,連續16年保持兩位數增長;農牧民人均純收入3176元,連續6年實現兩位數增長。同時,以安居樂業為突破口的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取得重大進展,2008年底,已有17.2萬戶、87萬農牧民住上安全適用的住房。今年又提出提前一年實現讓全區80%以上農牧民住上安全適用房屋的目標。

    西藏80%的人口居住在農牧區,改善農牧民生産生活條件,增加農牧民收入,成為西藏經濟社會發展的首要任務。日喀則地區拉孜縣拉孜鎮的巴桑大媽日前剛剛搬了新居,位於鎮中心的新家是一座上下兩層共600多平方米的藏式院落,寬敞的屋子裏太陽能、沼氣、自來水、冰箱、電視等一應俱全,一進屋酥油茶的香味就撲鼻而來。巴桑大媽説,蓋房的錢一共花了10多萬元,自己家出了4萬元,銀行貸了6萬元,三年內免息;國家“安居工程”補貼1.2萬元。太陽能和沼氣都是國債項目,自己沒有花一分錢。

    巴桑與丈夫達娃育有兩個兒子,現在大兒子買了汽車在阿裏跑運輸,二兒子在拉薩師範學校上學。巴桑説,自己家裏有個紡織機,閒暇時就在家帶帶孫女,織點“氆氌”出售,補貼家用。沿街的幾個門面房都租給來拉孜打工或者做生意的外地人,因為孩子們不在,巴桑經常到樓下坐坐,和租戶拉拉家常,“這裡藏族人和漢族人關係很好,大家就像一家人”。

    “我的父母是舊西藏當地貴族的僕人,小時候他們帶著我到處租房子住,生活能維持溫飽就非常高興了,而現在能擁有這麼好的房子,孩子們能接受好的教育,真是天大的幸福,我一直對孩子們説要懂得感恩。”巴桑説。

    堅持西藏特點發展之路

    作為地理環境相對惡劣、經濟社會發展相對滯後的一個民族地區,西藏從農奴社會直接邁入社會主義社會,發展沒有先例可循,路子只有探索。進入新千年以來,堅持符合西藏實際的發展路子漸漸清晰成型。遵循這條發展路子,西藏提出了“一産上水平、二産抓重點、三産大發展”的發展戰略,大力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大力發展特色優勢産業,大力加強生態環境保護,不斷夯實建設社會主義新西藏的物質基礎。

    圍繞西藏特色做文章、圍繞農牧業搞開發成為近年來西藏工業經濟發展的一大亮點。今年3月份,由西藏冰川礦泉水有限公司生産的“5100”礦泉水成功進入香港地區銷售;5月,拉薩啤酒股份有限公司首批11340箱青稞啤酒出口美國。利用西藏高海拔、無污染、原生態等優勢,越來越多的西藏工業企業和産品提升了自身的競爭力,闖出了廣闊的市場天地。

    拉薩市近郊的達孜縣原先是一個以農牧業生産為主的小縣、窮縣。2002年全縣財政收入僅為142萬元,人均收入1184元。在江蘇省鎮江市的幫助下,達孜縣經過7年時間,在當地一片荒灘上開闢出了1600多畝的工業集中區。2008年,僅工業集中區就實現稅收1020多萬元,解決農牧民就業500多人。

    與有些工業園“撿到籃裏就是菜”的招商引資態度不同,達孜縣工業園在招商、扶持、服務上突出重點,緊貼本地資源,形成了具有高原特色的綠色食品、飲品、保健品和藏藥等産業。鎮江市援藏幹部、達孜縣副縣長韓宏亮認為,鋻於西藏脆弱的生態環境和農村剩餘勞動力就地就近轉移的需要,西藏的工業實踐要儘量避免內地工業生産的一些誤區和彎路。他們給入駐工業集中區的企業標準定了四個“不要”--意在圈地炒地的企業不要;對生態環境破壞污染大的企業不要;原料、市場兩頭在外的企業不要;不能帶動農牧民就業增收的企業不要。

    西藏是青藏高原的主體,是眾多河流的發源地,生態系統獨特多樣,生態地位十分重要。多年來,西藏在經濟建設中始終堅持“慎重發展工業”的原則,明確禁止發展造紙、鋼鐵、化工等重污染、高能耗的工業。自2006年以來,西藏開展了禁採砂金活動,並自2008年起全面禁止開採鐵砂礦,今年8月,又在全國率先啟動了草原生態補償獎勵機制。根據監測,西藏高原水、氣環境質量狀況一直保持在良好狀態,西藏仍是世界上環境質量最好的地區之一。

    山南地區行署專員趙憲忠認為,在經濟上要堅持有西藏特點的産業發展之路。在培育特色産業體系中,要緊緊依託優勢資源,農牧特色産品的生産要瞄準區內互補性和全國市場;以礦産品為主的工業産品,注重服務於東部、中部經濟發展;旅遊業重點轉向對國內旅客的開放,這些舉措將使西藏經濟融入全國統一的大市場,服務、支持內地發展,從而起到放大國家投入的效應。

 
 
 相關鏈結
· 西藏2009年上半年小額信貸餘額達34.6億多元
· 民主改革50年來中央對西藏財力補助達2000多億元
· 西藏林業建設成就喜人 全區森林覆蓋率達11.31%
· 廢墟上建新家 西藏當雄地震災區群眾陸續住新房
· 西藏當雄地震災區群眾全部搬進新居
· 西藏旅遊再創歷史新高 前8月接待遊客409萬人次
 圖片圖表
 欄目推薦
領導活動 人事任免 網上直播 在線訪談 政務要聞 執法監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規 央企在線 新聞發佈 應急管理 服務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