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團結如空氣般寶貴
——新中國成立60年之際訪國家民委主任楊晶
“當民族團結形勢好時,誰都不會有明顯感覺;但當民族團結遭到破壞時,人們才意識到它的寶貴和重要。” 2008年3月上任以來,國家民委主任楊晶體會最深的,莫過於民族關係在國家大局中的重要分量,莫過於民族團結對於中華民族發展進步的非凡意義。儘管已在少數民族地區工作多年,楊晶仍然稱自己為“民族工作的新兵”。在他眼裏,民族工作與祖國統一、社會和諧息息相關。如果把民族團結比作空氣,失去了民族團結,任何一個民族都將失去發展進步的健康環境,那麼,民族工作就是讓這空氣更加清新的一束陽光、一縷花香。這是國家民委主任楊晶(2008年3月21日攝)。 新華社記者 樊如鈞 攝
新華社北京9月18日電(新華社記者 賈楠)“當民族團結形勢好時,誰都不會有明顯感覺;但當民族團結遭到破壞時,人們才意識到它的寶貴和重要。”
2008年3月上任以來,國家民委主任楊晶體會最深的,莫過於民族關係在國家大局中的重要分量,莫過於民族團結對於中華民族發展進步的非凡意義。
儘管已在少數民族地區工作多年,楊晶仍然稱自己為“民族工作的新兵”。在他眼裏,民族工作與祖國統一、社會和諧息息相關。如果把民族團結比作空氣,失去了民族團結,任何一個民族都將失去發展進步的健康環境,那麼,民族工作就是讓這空氣更加清新的一束陽光、一縷花香。
民族區域自治 民族識別——源自對少數民族的尊重
新中國成立之初,百廢待興。民族工作被擺在了黨和國家的重要議事日程之中。
當務之急,是要消除舊中國留下的民族歧視劣跡,實現民族平等。於是,識別民族成分、建立民族自治地方、成立管理民族事務的專門機構等一系列工作有條不紊地展開,新中國的民族事業開始大踏步前進。
談到黨在60年前的創舉,楊晶説,“這些工作使各民族以平等的身份成為國家的主人,使各族群眾共同參與國家事務的夙願得以實現。”
早在1947年5月1日,內蒙古自治區成立,成為我國第一個省級少數民族自治區。新中國建立後,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寧夏回族自治區、廣西壯族自治區、西藏自治區成立,民族區域自治被明確載入歷次憲法,作為我國的一項基本政治制度被確立下來。
1949年10月22日,中央人民政府民族事務委員會成立,成為新中國最早成立的中央部委之一。1954年,中央人民政府民族事務委員會改稱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族事務委員會。
“過去,對於我國有多少民族,説法不一。孫中山曾提倡‘五族共和’,但其實我國的民族成分、民族種類有很多。新中國成立後,各少數民族都希望自己能夠成為祖國大家庭中的一員。”
為此,民委領導組織專家學者開展調研,進行民族識別,確認民族成分,並最終確定了55個少數民族。
楊晶説,實行民族區域自治,有利於把國家的集中統一和民族的自主平等結合起來;有利於各民族把熱愛祖國的感情與熱愛本民族的感情結合起來。進行民族識別,為國家民族政策的制定提供了科學依據。
輝煌成就 廣闊前景——賴於民族團結的氛圍
在距國家民委百步之遙的民族文化宮內,五大自治區成就展正在展出。
一張張圖片,一個個實物模型,一段段影像資料展現了五大自治區60年來輝煌的變化。與每個觀眾一樣,對於少數民族地區翻天覆地的歷史性跨越,楊晶的內心充滿了喜悅與自豪;又與普通觀眾不同,作為國家民委主任,楊晶對少數民族地區未來的發展更多了幾許豪邁與自信。
“60年來,從各方面看,少數民族是中國受益最多的群體之一。”他如數家珍般地對記者説道——
從社會進步角度講,少數民族地區從過去處於原始、半原始狀態進入了今天富裕、文明、進步的時代。
從經濟發展角度講,多年來,少數民族地區經濟總量呈幾十倍、上百倍增長,2008年中國民族地區GDP總量突破3萬億元;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少數民族地區的經濟增長率超過了全國平均水平。同時,少數民族地區群眾的收入、生活水平得到了快速提高,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近30年間分別增長了30.8倍和19.2倍。
從公共事業角度講,少數民族地區得益於教育事業的發展,由過去文盲佔多數,到現在基本實現“兩基”攻堅目標,並有14個少數民族的受教育年限超過全國平均水平。少數民族的人均壽命從新中國成立前的40歲以下提高到如今的70歲左右,接近甚至超過了全國平均水平。
“少數民族地區大多擁有豐富的自然資源。只要民族團結、社會穩定,只要大家齊心協力、珍惜機遇,完全有可能趕上甚至超過發達地區。”楊晶説。
據統計,2002年以來,內蒙古自治區的國內生産總值增速連續7年居全國第一;2009年上半年,在金融危機困難形勢下,內蒙古自治區的國內生産總值增速仍高於全國平均水平9.1個百分點。
楊晶表示,內蒙古自治區的發展得益於科學發展觀和西部大開發戰略的實施,更得益於民族團結、社會穩定的大環境。不少民族地區都具有很高的資源稟賦,都有著廣闊的發展前景,“對此,我非常有信心。”
文化保護 共同繁榮——基於對人類歷史的關照
楊晶喜歡讀書。
在他辦公室的兩大排書櫃裏,與民族工作有關的書籍佔據了“半壁江山”。
作為內蒙古大學漢語系的一名蒙古族畢業生,幾十年來,楊晶讀書的習慣從未改變。
語言是文化的載體。楊晶認為,對於少數民族群眾個人而言,在學習掌握本民族語言文字的同時,再學會漢語意味著適應力和競爭力的增強,從而更易於拓展自己的發展空間,實現更大的人生價值;而無論一個民族還是某個民族中的個體,如果抱著封閉的觀念不放,拒絕其他文化,就可能面臨著被邊緣化的危險,民族文化也會隨之萎縮。
“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各民族文化相互影響,彼此取長補短,少數民族文化不但不會被削弱,反而會加強,張藝謀導演的‘印象·劉三姐’就是一例。”楊晶説。
同時,對於那些先進的、優秀的少數民族文化,我們必須弘揚發展;對於有些與社會發展進程不合拍的文化現象,我們要當作人類歷史文化發展進程中的一部分去對待,允許其保留存在,可以記錄下來供後人研究。從這個意義上講,我們不必擔心原汁原味的少數民族文化會在社會的發展進程中消失;相反,隨著國力的增強,黨和國家對少數民族文化保護的投入力度會越來越大。
珍惜信任 為民服務——來自對大局的思考
從內蒙古自治區準格爾旗農機廠到伊克昭盟委;從達拉特旗到哲裏木盟,再到呼和浩特市;從內蒙古自治區政府主席,到國家民委主任……在近40年的職業生涯中,最令楊晶感到幸福的,就是來自黨和國家,以及少數民族地區幹部群眾的信任。
“少數民族幹部積極性的調動,莫過於得到組織充分的信任和尊重。”楊晶説,“在我的工作經歷中,可以説沒有哪一個崗位是沒有‘實權’的。”
擔任國家民委主任1年多來,楊晶把多數時間都花在了對民族地區的調研上。“所到之處,基層幹部群眾都把國家民委當成‘娘家’,對我講心裏話,那份真誠和信任,讓人感動。”説到動情處,楊晶不禁眼中含淚。
在楊晶看來,與各地少數民族幹部群眾談心交友,是知民情、解民意的良機,這將為中央決策和國家民委制定相關工作計劃提供科學依據。
獨木不成林。沒有任何一個民族的利益可以獨立於其他民族的利益之外、獨立於中華民族的利益之外而單獨存在。對少數民族幹部而言,理性思考本民族與中華民族的關係、個人與國家的關係,進而作出正確的選擇——這才是少數民族幹部應有的民族觀與大局觀,楊晶如是説。
作為一個少數民族幹部,楊晶卻常常忘記自己是少數民族。他説,“少數民族幹部應該忘記自己的民族成分,因為我們所做的一切,不是為自己,也不是為某一個民族,而是為了國家、為了中華民族、為了56個民族。”
民族團結是2100萬新疆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
——專訪全國政協副主席阿不來提·阿不都熱西提
新華社烏魯木齊7月14日電(記者 關俏俏)“民族團結是2100萬新疆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所在。歷史的經驗再次告訴我們,祖國統一、民族團結是我們各項事業發展的根本保障,也是國家繁榮、人民幸福的重要保證。凡是民族團結搞得好,我們的社會經濟發展就快,各族人民得到的實惠就多;反之,凡是民族團結遭到破壞,就會導致社會動蕩、發展停滯、各族人民就會遭殃。”14日,全國政協副主席阿不來提·阿不都熱西提接受新華社記者專訪時説。詳細>>>>
三部門發出通知部署在學校開展民族團結教育活動
日前,中央宣傳部、教育部、國家民委聯合發出通知,要求各級各類學校深入開展“民族團結教育”主題活動,進一步加強學校民族團結教育工作。通知指出,在學校全面、深入、持續地開展民族團結教育,引導各族青少年學生牢固樹立正確的國家觀、民族觀,牢固樹立中華民族是一個大家庭的思想,牢固樹立漢族離不開少數民族、少數民族離不開漢族、各少數民族之間也相互離不開的思想,是加強和改進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合格建設者和可靠接班人的必然要求,是不斷增強中華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確保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不斷前進的根本保證。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