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北京9月21日專電(記者 李新民 常曉華)由國家能源專家諮詢委員會電力與核能專業委員會最新推出的一份《中國核電發展戰略研究報告》稱:“我國核電已形成規模化批量化發展格局。”
這份由我國著名核電專家、中國工程院院士葉奇蓁主持編寫的報告,是在重點分析了我國二代改進型壓水堆核電站發展的現狀後做出上述判斷的。
報告認為,從自主設計能力上講,我國核電設計院已形成一支專業配套、結構合理的研究設計隊伍;已具備自主設計30萬千瓦、60萬千瓦和百萬千瓦級壓水堆核電廠能力;具備了同時設計多個項目的設計力量。
在項目管理上,我國已掌握國際先進的工程建設項目管理模式和運行模式,擁有先進的管理理念、管理制度和規範規程,配置了相應的軟體和硬體設施。已形成上海、哈爾濱和四川三大核電設備製造基地,除主泵、數字化儀控系統等少數設備外,具備了設計製造百萬千瓦級壓水堆核電機組大部分設備的生産能力。其中60萬千瓦壓水堆核電機組國産化率超過70%,已具備成套出口30萬千瓦壓水堆核電機組的能力。同時,我國“九五”“十五”期間自主建設的4個項目8臺機組的建設,證明我國核電建設隊伍已具備同時以不同進度在不同廠址建設多臺機組的土建安裝能力。
從營運管理上講,我國核電發展業績良好,11臺已建成機組穩定運行,負荷因子達到85%-92%,各項運行指標高於世界平均水準。我國已建立了與國際接軌的核安全管理和監督體系,具備了全過程全方位監管能力。核安全監督貫穿于核電站的設計、設備製造、建設安裝、調試運行直到退役等各個環節。已建成的核電站運行安全,沒有溫室氣體和有害氣體排放,放射性廢物的排放也遠低於國家標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