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北京9月21日電(記者唐召明)五星紅旗在天安門廣場上飄揚了60個春秋,凝結著全國人民對新中國的無限崇敬和熱愛之情,也蘊含著天安門國旗護衛隊戰士許多感人肺腑的故事……
“宣揚國旗精神,將成為我終生的事業”
一身西裝革履的趙新風雖退役10多年,但言談舉止以及對國旗由衷的熱愛,依然能感覺出他當年的風采。
走進趙新風的辦公室,感覺如同走進了國旗的天地。筆記本電腦和墻壁上貼的,都是各種規格的五星紅旗,就連他接聽手機電話的鈴聲也是《歌唱祖國》的歌曲。
自從1989年春天參軍到天安門國旗班,趙新風的命運就與這面鮮紅的旗幟結下了不解之緣,甚至在他退役之後,依然沒有離開國旗。
1991年4月15日,與祖國相伴了41個春秋的老國旗桿在天安門廣場光榮“退役”,作為第8任班長的趙新風與兩位戰友為它完成了最後一次降旗;1991年4月16日,天安門廣場的新國旗桿啟用,趙新風又親手按動電鈕為它升起了第一面五星紅旗;1991年5月1日,“天安門國旗班”擴建為“天安門國旗護衛隊”,由原先的3人升降國旗儀式,變成了36人升降國旗儀式。
趙新風1993年從國旗護衛隊退役後,有很多從事其他行業的機會,比如當警察、開飯館等等,但他都沒有輕易涉足,而是堅守著一名老國旗手的光榮與夢想。
趙新風先後在雜誌、讀書俱樂部工作過,卻一直沒有放棄推廣國旗文化的夢想。直到2001年,退役後的趙新風創辦了國內第一個專門從事國旗教育和國旗文化傳播的機構,並創辦了中國國旗網。
多年來,他深入全國希望工程小學,打工子弟學校宣講國旗知識,為盲人、社區居民進行國旗教育。他還深入部隊、學校、工廠、機關、企事業單位作國旗報告上百場次,直接聽眾達10萬多人次。
他還先後在全國各地開展升旗手培訓和規範化升旗儀式的推廣活動,已培養了近千名註冊升旗手;還聯合清華大學策劃和承辦了“首都高校規範化升旗儀式”檢閱等活動。目前,他參與策劃的新疆、西藏、寧夏等地的“五個民族自治區千萬少年兒童心向祖國”活動已開始全面實施。
身材魁梧、快言快語的趙新風激動地説:“宣揚國旗精神,將成為我終生的事業。”
創造“中國式升旗”儀式
去年10月26日,在北京奧運會殘奧會大學生升旗手錶彰大會上,清華大學學生武岳和其他升旗手共同起立向著他們的“趙班長”敬了一個標準的軍禮表示感謝。因為很多隊員難以忘記去年7月份訓練時,趙新風帶領他們踢正步多次被汗水沁濕後背。
原來,趙新風作為北京新風旗幟文化傳播中心的主任,以半年多的時間為北京奧運會頒獎儀式設計了“中國式升旗”儀式,並培訓奧運會升旗手192人,其中有54名是大學生升旗手。
在常人眼裏,升旗可能是一件極簡單的事情。然而,在趙新風的眼裏卻不是這樣:“升旗的學問大了,很複雜!”“奧運會賽場上的升旗更複雜。”趙新風非常自豪地説,“在北京奧運會上,我們向全世界推出了‘中國式升旗’。”
“中國式升旗”從升旗手和護旗手的亮相出場,到升旗、再到退場,每個環節都有明確的規定。趙新風説:“國旗是威嚴的,那麼每個環節都要規範,統一和整齊劃一。”
這種結合了傳統的升旗模式,揉入了國際升旗元素的“中國式升旗”,結合了奧委會的相關規定創造出來。對中國式升旗培訓教案的制定,先後經過7次修改才得以完成。
趙新風説,從去年元旦就開始著手對大學生升旗手進行培訓,首先針對最基本的訓練齊步走、形體姿勢、步伐、升降旗程序等。
在訓練過程中,升旗手面臨最大的困難就是高溫天氣。按照規定,賽場升旗手的著裝必須是長袖襯衣和很厚的升旗服。不管是在賽場內,還是在賽場外升旗,培訓的時候全部要在室外接受高溫、大雨、大風等惡劣天氣的考驗。
每天8個小時,趙新風與大學生升旗手一遍遍地訓練,手把手地對每位旗手進行動作和要領的指導。在酷暑高溫下,他的長袖襯衣濕了幹,幹了又濕。在他言傳身教下,半年多時間,隊員們就磨煉出堅強的意志。
北京奧運會上,清華大學和北京科技大學54名升旗手在所完成的63場頒獎儀式升旗任務上,全部做到零失誤,圓滿地完成了任務。
宣講國旗,癡心不改
新中國第一面國旗的縫製者是誰?第一面國旗的誕生日是哪天?在日前北京宣武區圖書館所舉辦的“國旗在我心中”主題教育活動中,趙新風為北京市宣武區小學生、社區群眾、機關幹部講了一堂生動的“國旗故事”。
而在1993年剛退役時,趙新風希望到一些群眾組織去專門從事國旗的宣傳,可這些單位都很遺憾地告訴他,沒有這樣的崗位。幾經週折,趙新風決定成立“北京新風旗幟文化傳播中心”,自己幹。
自趙新風的公司2001年9月開業以來,他經常到一些大學和有需求的中小學義務培訓升旗手,免費講解國旗知識。復員轉業費用都倒貼了進去。
很多人覺得趙新風是一個理想主義者,覺得他身上“冒傻氣”!有人找他去培訓保安,還有人找他一起開餐館做生意,趙新風都一口回絕了。“無論多難,信念不能丟棄!”
趙新風專職開展國旗教育8年來,沒有向國家要一分錢。他運用各種社會資源,在各方面的支持下開展了系列國旗宣教活動。
趙新風由衷地感慨道:“是國家的繁榮昌盛和經濟發展給我的事業提供了機會,目前越來越多的機關和企業注重愛國主義的教育和宣傳,並把它作為企業文化的一部分,這為我宣揚國旗提供了更加廣闊的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