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北京9月23日電(記者璩靜)“文化是一個民族的靈魂和血脈,是一個民族的精神記憶和精神家園,體現了民族的認同感、歸屬感,反映了民族的生命力、凝聚力。”“偉大祖國繁榮昌盛”“盛世中華我的國家,錦繡山河燦爛文化,科學發展國策偉大,以人為本小康之家,創造奇跡輝煌天下”……厚厚的留言本上寫滿了參觀者的激情。
23日,北京展覽館內在秋日暖陽的照耀下顯得格外明亮。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60週年成就展綜合展之“文化建設碩果纍纍”展館內人流熙攘。
140米的展線、170多張照片以及150多件包括國家一級文物在內的實物……所有這一切,都清晰地告訴我們:中國文化正呈現出一個絢爛多姿、生機盎然的新面貌,一個文化建設的新高潮正向我們走來。
“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大眾化深入推進”
“馬克思主義是我們立黨立國的根本指導思想。毛澤東思想和包括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等重大戰略思想在內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是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實際和時代特徵相結合的成果,是同馬克思列寧主義既一脈相承又與時俱進的科學理論,是黨和國家最可寶貴的政治和精神財富。”展覽解説隊隊長沈震芳向參觀者介紹。
群眾學習馬克思列寧主義理論的場景、大慶石油工人學習毛澤東著作的場景、群眾踴躍購買《鄧小平文選》的場景、黨員群眾認真學習“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場景、廣大黨員幹部學習《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論科學發展》和《科學發展觀重要論述摘編》的場景在一張張照片中展現。
來自地方黨校的教師石慶林告訴記者:“發展繁榮中的當代中國文化之所以能促進社會和諧,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它鞏固了全體人民團結奮鬥的共同思想基礎,豐富了人民群眾的精神文化生活。”
“思想道德建設成效顯著”
新中國成立60年來,社會主義思想道德建設不斷加強,人民群眾精神風貌發生了歷史性變化。黨領導人民創造和形成了一系列難能可貴的偉大精神,極大地弘揚了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
這十種精神就是抗美援朝精神、雷鋒精神、大慶精神、“兩彈一星”精神、新時期創業精神、抗洪精神、抗擊非典精神、載人航天精神、抗震救災精神、中華體育精神。
扉頁上貼著黃繼光頭像的雷鋒日記本,鐵人王進喜戴過的鋁盔、使用過的鑽井剎把和筆記,縣委書記的榜樣焦裕祿在重病期間用來頂住肝部的茶杯蓋和用過的雨傘,人民的好公僕孔繁森在西藏為群眾看病時使用過的藥箱和聽診器……
“這些都是從軍事博物館借展的國家文物。”展覽工作人員黎寧告訴記者。
“小梁,不知道為什麼,我頭痛得厲害,怎麼也睡不著。人有旦夕禍福,萬一發生了不幸,千萬不要讓我的老母親、家屬和孩子知道,請你每月以我的名義往我家寫一封平安信,我在哪發生了不幸,就把我埋在哪。”
這是孔繁森1994年2月27日淩晨在寫筆記本上的一段話。
簡樸清貧,一身正氣。孔繁森殉職後,人們發現他的遺物中除了一個袖珍收音機外,就是幾件簡單的換洗衣物,還有僅有的八元六角毛錢。“這就是一個地委書記的全部家當啊!”看到展出的這八元六角錢,退休老幹部楊波的心情久久不能平復,淚水濕潤了眼眶。“國正天心順,黨清社稷安。”他寫下了這樣的留言。
“文化繁榮發展”
開國大典的“九頭鳥”大喇叭格外醒目,仿佛在訴説一個甲子的文化輝煌——
一五時期全國文化事業財政投入為4.97億元;十一五時期(截至2008年),全國文化事業財政投入達到603.6億元。1949年全國共有博物館21個,公共圖書館55個,文化館896個;2008年全國共有博物館1893個,公共圖書館2820個,文化館3218個。1982年全國廣播覆蓋率為64.1%,電視覆蓋率為57.3%;2008年全國廣播覆蓋率為95.96%,電視覆蓋率為96.95%。1949年全國共出版發行圖書1.05億冊,報紙4.12億份,期刊0.2億冊;2008年全國共出版發行圖書69.36億冊,報紙442.92億份,期刊31.05億冊。
“2008年,我國出版物品種和發行數量居世界第一位。”中國勞動關係學院的白松岳默念著,不禁為新中國成立以來出版了一大批記錄歷史、傳播文化、資政育人的優秀出版物而感慨。
墻面上,動漫短片《躍動的群眾文化生活》正在播放近年來我國開展的農家書屋、村村通、電視進萬家、西新工程、鄉鎮社區綜合文化站、流動圖書館、流動舞臺車、流動電影放映車等旨在向廣大基層群眾提供了文化資源的各種工程。
“文化體制改革取得顯著成效”
改革開放特別是黨的十六大以來,中央採取一系列重要舉措,推進文化體制改革,一大批國有經營性文化單位轉企改制,極大地解放和發展了文化生産力。一批批文化骨幹演出企業,一批批有影響力、自主創新能力較強的大型文化企業迅速成長。
展板數據顯示:中影集團2008年營業收入為改革前1999年的5倍;北京兒藝2008年總收入為改革前2004年的98倍;湖南出版投資控股集團有限公司2008年實現銷售收入為改革前2004年的2倍;北方聯合出版傳媒股份公司是中國出版業第一家實現編輯和經營業務整體上市的公司;《雲南映象》《宋城千古情》《夢回長安》《印象劉三姐》等舞臺劇,成為民族舞臺文化市場的運營典範。
“我剛去過前不久閉幕的北京國際圖書博覽會,現在的圖書出版行業真繁榮啊。”今年60歲的老編輯孫恒年目前仍在工作。他寫下了“祖國建設真輝煌,創新路上奔小康,我是祖國同齡人,見證歷史記心上,退休仍然獻餘熱,祝願中華更富強。”
秋意濃濃,碩果纍纍,文化復興,絢麗璀璨……
在新中國成立60週年之際,伴隨著全國文化體制改革的不斷深化,一幅生機盎然的文化建設和發展的絢麗圖卷正漸次展開。我們期待著,在不久的將來,改革的畫筆將繪就更美麗、更輝煌的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