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北京9月27日電 新中國60華誕前夕,海內外輿論在聚焦“中國奇跡”的同時,也在探究這種奇跡背後的發展路徑,思索著中國如何續寫傳奇。對這些牽動世界目光的思索和追問,中國共産黨人和中國人民給出了明確而響亮的答案:“科學發展”——走出一條現代化的新型發展之路。
發展是人類永恒的話題,然而人類認識和把握髮展規律、形成科學的發展觀,卻經歷了漫長而艱辛的過程。在走向現代化的過程中,西方發達國家普遍走過“先污染後治理”彎路。中國人口眾多是事實,地大物博卻應兩面看。我們的人均資源並不富足,經不起浪費,經不起折騰。西方國家曾經走過的現代化之路,不是當代中國能走的路、要走的路。我們只能另辟蹊徑,走出一條科學發展道路。
當代中國的發展,經歷了由革命到建設的戰略轉型。新中國的成立特別是改革開放的偉大轉折,使中國全面走上民族偉大復興的正確道路。60年來特別是近30年來的發展歷程,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積累了寶貴經驗。正是在深刻總結中國自身發展經驗、借鑒國外發展經驗的基礎上,我國才提出並確立了適應新世紀新階段發展要求的科學發展觀。
科學發展觀,第一要義是發展,核心是以人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協調可持續,根本方法是統籌兼顧。科學發展觀引領下的“中國發展”,是“好”字當頭、又好又快的發展。黨的十六大以來全國上下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的實踐證明,這是一條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的新型發展道路,是當代中國走向現代化的必由之路。
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中國才能解決當前發展遇到的新矛盾新問題,開創發展的新局面新境界。經過幾十年快速發展,我們創造了歷史奇跡,同時也面臨城鄉之間、區域之間、經濟社會之間等發展不平衡的新情況、新挑戰。科學發展觀進一步回答了新形勢下我國怎樣發展的重大問題。我們要深刻把握髮展面臨的新課題新矛盾,努力增強統籌發展的能力,提高協調發展的水平,更加自覺地走科學發展道路。
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中國的發展才能更好地落腳在人民利益上,確保人民過上更加美好的生活。科學發展觀強調以人為本,牢牢抓住了發展的要義。人是世界的主體,人類社會的一切發展,最終是為了人的全面發展。當代中國的發展,最基本的任務就是不斷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物質和文化需要。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就要堅持以人為本,始終把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最廣大人民根本利益作為出發點和落腳點,使全體人民學有所教、病有所醫、勞有所得、老有所養、居有所住得到更多保障和改善,促進和諧社會共建共享。
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中國的發展才會擁有廣闊前景,對人類發展作出更多貢獻。“但存方寸土,留與子孫耕”。人類發展是一個持續不斷的過程,任何一個時期的發展都必須既立足當前、又謀劃長遠,既造福今人、又蔭及後世。走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之路,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就是要確保發展不走偏、不失衡、不短視,統籌兼顧,和諧發展。這既是我國當前發展的需要,也是中華民族韆鞦偉業的必然要求。中國的科學發展觀之所以在世界範圍內引起越來越廣泛的關注,就是因為她符合時代潮流、體現戰略思維,站在了世界發展前列。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讓中國發展之路更加寬闊,就是中國對人類發展的更大貢獻。
走科學發展之路,要求我們不僅要追求經濟的發展,而且要推動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生態文明和社會建設協調發展,在經濟社會發展的基礎上促進人的全面發展,促進人與自然和諧相處。從新中國成立60週年這個新起點再出發,中國的發展必將全面、深入地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以更加科學的方式、更加昂揚的面貌邁向光輝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