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成都10月16日電題(記者苑堅、侯大偉、葉建平)10年前,29歲的四川省金堂縣農民雷芳背井離鄉,遠赴千里之外的廣東打工。10年後,雷芳在家鄉的一個製衣廠找到了收入不錯的新工作。
1999年底至2000年初,我國政府決定在685萬平方公里國土面積、3.5億多人口的廣袤地區實施西部大開發戰略,拉開了建設一個新西部的宏偉篇章。西部大開發戰略實施後,千千萬萬的西部人民像雷芳一樣得到了實惠。
10年間,西部大開發取得了良好開局,西部地區快速崛起,GDP年均增長率達11.42%,較全國平均水平高出近兩個百分點,是新中國成立60年來發展最快的10年。其基礎設施建設、生態環境建設、居民收入等均取得突破性進展。
十年磨礪謀發展,濃墨繪就滿眼春。如今,西部大開發又站在了新的起點上。
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大局催生西部大開發
西部大開發與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進程息息相關。西部大開發戰略的源頭,要追溯到鄧小平同志“兩個大局”的戰略思想。
1988年9月,改革開放10週年之際,鄧小平同志提出了“兩個大局”的戰略思想:沿海地區要加快對外開放,使這個擁有兩億人口的廣大地帶較快地先發展起來,從而帶動內地更好地發展,這是一個事關大局的問題。內地要顧全這個大局。反過來,發展到一定的時候,又要求沿海拿出更多力量來幫助內地發展,這也是個大局。那時沿海也要服從這個大局。
到上世紀90年代末,我國基本實現了“第一個大局”。然而東部與中西部地區發展的差距逐步拉大。當時,在佔國土面積71.4%、佔全國總人口三分之一的西部,人均國內生産總值只有東部的40%,農民人均純收入只有東部的一半。人口與西部地區大體相當的上海、江蘇、浙江、廣東和山東5省市,GDP已是西部的2.5倍以上。
西部地區的發展已遠遠落後於東部,迫切需要加快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步伐。
1999年3月,江澤民同志提出要研究實施西部大開發戰略,加快中西部地區的發展。當年6月,江澤民同志在西安召開西北5省區國有企業改革和發展座談會上提出:“加快開發西部地區,是全國發展的一個大戰略、大思路”“從現在起,這要作為黨和國家一項重大戰略任務,擺到更加突出的位置。”
1999年9月22日,黨的十五屆四中全會通過的決定明確提出“國家要實施西部大開發戰略”。1999年11月15日至17日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也著重指出,要不失時機地實施西部大開發戰略。
2000年1月,黨中央對實施西部大開發戰略提出了明確要求。國務院成立了西部地區開發領導小組,實施西部大開發戰略拉開了序幕。此後,黨的十七大明確提出,要繼續實施區域發展總體戰略,深入推進西部大開發。這在全國區域發展總體戰略佈局中佔有十分突出的重要位置。
全方位扶持發展,“大開發”帶來“大變化”
“蜀道難,難於上青天”,李白一句驚魂動魄的千古絕唱,千百年來一直把四川交通落後的情景定格在人們心中。
但這種狀況卻在近十年的西部大開發中徹底改觀了。《2009西部發展報告》數據顯示,截至2007年,四川省的公路里程已近20萬公里,其中高速公路已達1900多公里。
據了解,在實施西部大開發以來的10年間,中央對西部地區的各類財政轉移支付累計近2萬億元,國債、預算內建設資金和部門建設資金累計安排西部地區1萬億元以上。
今年10月11日,國家發改委再次公佈了2009年西部大開發新開工成都至蘭州鐵路、重慶至貴陽鐵路等18項重點工程,計劃投資總規模達到4689億元。至此,國家已安排西部大開發新開工重點工程120項,投資總規模超過2.2萬億元,並且中央投資向西部地區傾斜的力度還在加速。
四川省發展和改革委員會西部開發辦專職副主任楊世佐説,西部大開發的十年創造了西部地區基礎設施建設突飛猛進的奇跡。十年來,西部地區高速公路通車里程達1.4萬公里,佔國家規劃總里程的39.1%;“送電到鄉”工程基本解決了西部地區無電鄉鎮的通電問題;“村村通廣播電視”工程基本解決西部地區50戶以上通電自然村農民收聽收看廣播電視問題;重慶、寧夏、內蒙古、廣西、新疆、陜西、貴州7省(區、市)基本實現所有行政村通電話;青藏鐵路、西氣東輸工程以及四川紫坪鋪、寧夏沙坡頭、廣西百色、內蒙古尼爾基等一批重點工程相繼建成並投入使用……
西部地區民生工程也全面開花結果:2003年至2006年,西部人均地區生産總值由6438元增加到10960元,佔全國平均水平的比重提高了1.5個百分點;2006年開始實施的農村義務教育經費保障機制惠及5200多萬中西部地區農村中小學生;截至去年9月,西部地區1077個縣(市、區)中有976個參加試點,西部地區農民參加新型農村合作醫療的比例達84.9%……
除了鉅額項目資金安排,相關規劃指導、政策扶持也發揮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其中,國務院頒布了《關於實施西部大開發若干政策措施》《關於進一步做好退耕還林還草試點工作的若干意見》《關於進一步完善退耕還林政策措施的若干意見》,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西部地區人才開發十年規劃》,國務院辦公廳轉發了國務院西部開發辦《關於西部大開發若干政策措施實施意見》,國家計委、國務院西部開發辦印發了《“十五”西部開發總體規劃》等,為西部騰飛提供了動力。
機遇與挑戰並存 西部大開發站到新的起點上
10月16日,在西部大開發實施10年之際,西部地區迎來了規模最大、規格最高的一次西部國際博覽會。而就在幾天前,國務院辦公廳又出臺了《關於應對國際金融危機保持西部地區經濟平穩較快發展的意見》。專家認為,這標誌著我國西部地區將迎來新一輪以國家政策為堅實後盾的發展新機遇。
《意見》指出,中央資金投入將繼續向西部地區傾斜,逐步增加對西部地區一般性轉移支付和專項轉移支付;中央擴大內需新增投資將繼續向西部地區傾斜,重點投向西部地區民生工程、基礎設施、生態環境和災後恢復重建等領域,增加投資規模,優化投資結構……
看到新出臺的《意見》,四川省西部辦副主任楊世佐特別激動。原來,在西部大開發崗位上奮鬥了10年之久的他,近來常常接到國內外一些大企業負責人這樣的詢問:“西部大開發的優惠政策能否延續?”每一次,他的回答都是那樣堅定:“政策肯定會延續,可能還會更優惠!”
如今,西部地區已成為我國經濟發展的“先鋒板塊”。去年以來,國際金融危機導致全球經濟增長明顯放緩,我國經濟增長也略有放緩,但西部地區卻“反梯度”隆起,成為我國迎戰危機、擴大內需、挖掘發展潛力、拓展迴旋空間的重要支撐。
今年8月,阿裏巴巴集團宣佈在成都投資1億美元,建立開拓西部市場的一個基地;今年4月,殼牌石油公司在西安與陜西省兩家公司簽訂了一份總投資達1.4億美元的合同,並決定投資6600萬美元進入中國現代服務業……經濟學家胡鞍鋼認為,企業的投資行為和投資走向最能説明市場的活力和市場的變化,西部將是中國經濟下一個增長極。
回首過往的10年,總結經驗,專家們建議,在調整利益分配格局時,改革現行資源價格形成制度,提高資源補償費、稅標準,健全資源和生態補償機制,以實現東部和西部可持續發展;進一步增強對西部地區的財政轉移支付力度,加大基本公共産品和服務投入,確保西部按期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