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今日中國>> 中國要聞
 
科技部談新中國60年科學技術發展的成就與啟示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09年10月23日   來源:科技日報

    新中國成立60年來,我國科技事業繁榮發展,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提升我國綜合國力和國際地位、加速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進程做出巨大貢獻,探索和走出一條具有中國特色的科技發展之路。

    偉大的戰略決策

    新中國成立後,以毛澤東同志為核心的黨的第一代中央領導集體,發出“向科學進軍”的偉大號召,制定了《1956—1967年科學技術發展遠景規劃》,逐步建立起現代科學技術體系,取得了以“兩彈一星”為標誌的重大科技成就,為國家的獨立、尊嚴和發展做出重要貢獻。

    “文化大革命”結束後,中央召開全國科學大會,以鄧小平同志為核心的黨的第二代中央領導集體解放思想、撥亂反正,提出“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産力”的重要論斷。中央制定“經濟建設必須依靠科學技術,科學技術工作必須面向經濟建設”的方針,做出關於科技體制改革的決定。國家相繼部署實施科技攻關計劃、863計劃、星火計劃、火炬計劃,設立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建立高新技術産業開發區,科技工作形成了面向經濟建設主戰場、發展高新技術及産業、加強基礎科學研究等三個層面的總體佈局。

    上世紀90年代,以江澤民同志為核心的黨的第三代中央領導集體,強調創新在科技發展中的重要作用,把科技進步擺在經濟社會發展的關鍵位置,做出加速科學技術進步的決定,提出實施科教興國戰略和可持續發展戰略。國家部署實施重點基礎研究發展規劃(973計劃),做出加強技術創新發展高科技實現産業化的決定。深化科技體制改革,進一步優化科技力量佈局和科技資源配置,加速了我國科技進步與創新。

    黨的十六大以來,以胡錦濤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立足國情、面向未來,做出增強自主創新能力、建設創新型國家的重大戰略決策,制定和實施《國家中長期科學和技術發展規劃綱要(2006—2020年)》,明確提出“自主創新,重點跨越,支撐發展,引領未來”的新時期科技工作指導方針。黨的十七大把提高自主創新能力、建設創新型國家作為國家發展戰略的核心、提高綜合國力的關鍵,強調堅持走中國特色自主創新道路,把增強自主創新能力貫徹到現代化建設各個方面。

    向科學進軍、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産力、科教興國、建設創新型國家,這一系列重大戰略思想和重要論斷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成果的重要內容,是我們黨和國家發展戰略和方針政策的重要組成部分。60年來,在這些重大戰略思想和重要論斷的指引下,我們黨在國家發展的關鍵時期做出了一系列重大決策部署,為推進科技事業的發展、為我國現代化建設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深刻的歷史性變化

    60年來,我國已經發展成為一個科學技術大國。科技事業在艱難中起步,在改革中前行,在創新中發展,科技事業的面貌發生了深刻的歷史性變化,為經濟發展、社會進步、改善民生和國家安全提供了強有力的科技支撐。

    第一,建立了比較完整的現代科學技術體系,形成了宏大的科學技術隊伍。經過60年的發展,我國已成為世界上少數幾個學科體系較為完備的國家之一,形成了包括國家科研機構、高等院校、地方科研機構和企業在內的重要科技力量佈局,科技投入大幅度增長,科研條件和科技基礎設施不斷改善。全國財政科技撥款從上世紀50年代初的0.56億元增加到2008年的2540億元,2008年全社會研究開發經費支出4570億元,佔國內生産總值的1.52%。經過60年的發展,我國已經成為一個科技人力資源大國,科技人力資源總量達到4200萬人,研究開發人員總量190萬人年,形成了一支具有相當規模的、高素質的科技人才隊伍。

    第二,科學研究水平大幅度提升,科技實力顯著增強。新中國成立後,我國科技工作者瞄準世界科學前沿,相繼在多復變函數論、哥德巴赫猜想、反西格瑪負超子、陸相成油理論、人工合成牛胰島素結晶等方面取得了一批重要研究成果,接近或達到了同時代的國際先進水平。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在高溫超導、納米材料、量子通訊、古生物考古、生命科學等領域取得了一批具有較大國際影響力的重要創新成果。超級雜交水稻、高性能計算機、超大規模集成電路、第三代移動通信等一批前沿技術領域取得重要突破。2008年我國SCI論文數位居世界第三位,發明專利授權量居世界第四位。目前我國整體科技發展水平處於發展中國家前列,部分科研領域已經達到國際先進水平。

    第三,集中優勢力量突破一系列重大工程科技難關,為經濟建設和國家安全做出突出貢獻。新中國成立後,中央做出研製“兩彈一星”的戰略決策。在極端困難的條件下,我國科技人員自力更生、艱苦奮鬥,取得了揚國威、振民心的重大科技成果。隨著載人航天與探月工程的實施,我國已成為少數幾個獨立掌握空間先進技術的國家之一。一系列關鍵技術難關的攻克,確保了三峽工程、青藏鐵路等國家重大工程建設的成功實施。集中優勢科技力量,協力開展科技攻關,為北京奧運會和殘奧會的成功舉辦提供有力的科技支撐。當前,國家又在關係國民經濟、社會發展和國家安全的重要領域部署實施16個科技重大專項,努力掌握未來科技與經濟發展的主動權,培育一批戰略性新興産業。

    第四,産業技術水平大幅度提升,為推進我國工業化進程、走新型工業化道路提供有力支撐。新中國成立後,我國科技人員研製出一批國家發展急需的重大基礎工業裝備和新型材料,勘探開發了一批大型油田和礦藏,甩掉了貧油、少礦的帽子。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科技發展面向經濟建設主戰場,在引進消化吸收國外先進技術的基礎上,開發應用了一批重大關鍵共性技術,重大技術裝備自主開發能力、國産化水平以及綜合工程化能力明顯提高,基礎工業、加工製造業的技術創新能力進一步增強,電子信息、生物醫藥、新能源、先進製造等一批新興産業蓬勃發展,高新技術産業規模不斷擴大,一大批富有活力的高新技術企業迅速成長。國家高新區充分發揮集聚、輻射和帶動作用,成為我國高新技術産業發展的重要力量。

    第五,科技惠及億萬人民,為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和生活質量做出重要貢獻。新中國成立60年來,我國農業科技取得長足發展,育成並推廣農作物新品種8000多個,特別是雜交水稻等新品種的培育和大面積推廣應用、糧食豐産等重大農業科技工程的實施,使目前全國主要農作物良種覆蓋率達95%以上,糧食綜合生産能力大幅度提高,使我國能夠以不足世界10%的耕地養活佔世界22%的人口。一大批農業科技成果的轉化和應用,多元化農村科技服務體系的建設,數以百萬計的農村實用技術人才的培養,推動了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轉變,支撐了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和城鄉統籌發展。我國在人口健康、資源環境、公共安全、防災減災等領域突破了一批關鍵技術,為應對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和重大自然災害提供科技支撐。積極開展科學技術普及活動,在全社會弘揚科學精神,普及科技知識,不斷提高公民科學素質,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建設提供精神文化和智力支持。

    第六,以改革開放為動力,國家創新體系建設全面推進。隨著改革的不斷深化,我國科技體制發生了重要變化,學科佈局進一步優化,科技與經濟結合更加緊密,科技管理和運行機制不斷完善。知識創新工程取得新進展,技術創新工程全面實施,區域創新活動空前活躍,以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産學研相結合的技術創新體系建設取得重要突破。科技法制化進程不斷加快,先後制訂了《專利法》、《科學技術進步法》、《促進科技成果轉化法》、《科學技術普及法》等一系列法律法規。建立完善了專利制度,發佈了《國家知識産權戰略綱要》,出臺了一大批激勵自主創新的政策措施。國際科技合作的廣度和深度不斷拓展,與152個國家和地區建立了科技合作關係,初步形成全方位、多形式、廣領域、高水平的國際科技合作新格局,為自主創新和擴大開放提供了有力保障。

    豐富而重要的啟迪

    60年來我國科技發展的輝煌歷程和生動實踐,豐富了我們對科技工作戰略地位和科技發展規律的認識,為我國科技事業未來的發展提供了重要而深刻的啟示。

    一是必須堅持貫徹落實黨關於科技工作的方針政策和決策部署,保證科技發展的正確方向。黨的領導是我國科技發展的堅強政治保證。科技工作必須堅決貫徹落實黨的方針政策,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的重大決策部署,圍繞中心、服務大局,發揮社會主義集中力量辦大事的政治優勢,發揮市場在配置科技資源中的基礎性作用,堅持走中國特色自主創新道路,推動科技事業持續健康發展。

    二是必須堅持把自主創新作為發展科學技術的戰略基點。實踐證明,在關係國民經濟命脈和國家安全的關鍵領域,真正的核心技術和關鍵技術只能靠我們自己。只有大力推進原始創新、集成創新和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掌握核心技術,擁有自主知識産權,才能真正將國家發展與安全的命運牢牢掌握在我們手中。同時也要注重借鑒各國發展科技的先進經驗,有效利用全球科技資源,在更高的起點上推進我國的自主創新。

    三是必須堅持科學技術對經濟社會發展的支撐引領作用。我國科技發展必須立足當前,著眼長遠,把握科技發展的戰略重點,既要從現實的緊迫需求出發,著力突破重大關鍵技術和共性技術,支撐經濟社會持續協調發展;又要著眼長遠,超前部署前沿技術和基礎研究,增強科技持續創新能力,引領未來經濟社會發展。

    四是必須堅持以人為本,科技惠民。科學技術是改善民生、促進社會和諧的重要力量。要堅持科技發展為了人,科技發展服務人,緊緊圍繞13億人民的切身利益和緊迫需求,大力發展民生科技,使科技創新成果惠及億萬人民群眾。

    五是必須堅持把人才資源作為第一資源,充分發揮科技人員的積極性和創造性。人才是國家發展的戰略資源,只有牢固樹立人才資源是第一資源的觀念,下大力氣培養造就一支能夠站在世界科技前沿、勇於開拓創新的高素質人才隊伍,才能在激烈的國際競爭中掌握主動。要遵循創新型人才成長規律,加強對科技領軍人才和各方面、各層次創新人才的培養,最大限度地激發科技人員的創新激情和創造活力。

    六是必須堅持以改革創新為動力,建設具有中國特色的國家創新體系。實踐證明,要加快科技創新步伐,必須破除思想觀念和體制機制束縛,大力推進體制機制創新。要深化科技體制改革,培育和強化創新主體,促進創新要素的有效互動和創新資源的開放共享,形成技術創新體系、知識創新體系、軍民結合創新體系、區域創新體系和科技仲介服務體系整體推進、協調互動的良好局面。

    七是必須堅持營造科技發展的良好環境。科學研究是創造性的勞動,需要充分發揚學術民主,鼓勵學術爭鳴,按科學規律辦事。要大力弘揚科學精神,發展創新文化,形成有利於科技創新的政策體系、法制保障、激勵機制和良好環境,凝聚各方面科技力量,形成科技工作萬馬奔騰的良好局面。

    當今世界科技發展突飛猛進,創新創造日新月異,科技競爭在綜合國力競爭中的地位日益突出。中央提出把科技擺在優先發展的戰略位置,科技工作者肩負著重大的歷史使命和責任。我們必須更加緊密地團結在以胡錦濤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周圍,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抓住新科技革命孕育和興起的重要機遇,把提高自主創新能力作為中心任務,發揮科技對經濟又好又快發展的支撐引領作用,認真落實國家中長期科學和技術發展規劃綱要,為建設創新型國家、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宏偉目標,為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做出新的更大的貢獻。(原載《求是》2009年第19期)

 
 
 相關鏈結
· 科技部和江西共同舉辦景德鎮高技術陶瓷國際論壇
· 科技部副部長李學勇視察西博會高新技術産業館
· 萬鋼出席科技部發展智慧電網專家座談會並講話
· 國家中藥現代化科技産業基地已通過科技部驗收
· 科技部基礎司召開國家重點實驗室運行管理座談會
 圖片圖表
 欄目推薦
領導活動 人事任免 網上直播 在線訪談 政務要聞 執法監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規 央企在線 新聞發佈 應急管理 服務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