綜觀200餘年政黨發展史,不難發現,凡是在社會進程中發揮重大作用的政黨,一個突出的特點,是它們能夠根據變化的條件,不斷對自身進行改革,提高對環境的適應能力,求得生存和發展。
中國共産黨在長期執政中,之所以能成功推動共和國60年舉世矚目的進步,尤其是改革開放30年前無古人的突破,就是因為它能夠順應歷史潮流勇於求變。一部中國共産黨的歷史,在一定意義上説,就是一部在應對困難和考驗中,不斷總結經驗、汲取教訓、改革創新、與時俱進的歷史。
這就是我們黨為什麼要在舉國歡慶新中國成立六十年之際,研究加強和改進新形勢下黨的建設問題;也是對十七屆四中全會《決定》為什麼始終貫穿改革創新精神的解讀。堅持用時代發展要求審視,以改革創新精神提高和完善自己,充分體現了我們黨準確把握時代潮流和世界大勢的遠見卓識,體現了我們黨居安思危、勇於變革的政治勇氣。
改革創新是當今時代的潮流,是當代中國的主旋律,也是推進黨的建設的強大動力。進入新時期以來,改革開放,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不僅使中國人民的面貌、社會主義中國的面貌發生了歷史性變化,也使中國共産黨的面貌發生了歷史性變化。真理標準大討論,掀起了思想解放的浪潮;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提出,創新了人類發展的理論和實踐。怎樣建設黨,建設什麼樣的黨?發展依靠誰,發展為了誰?中國共産黨領導億萬人民在思想理論和社會實踐中的改革創新,推動了波瀾壯闊的現代化進程。事實雄辯地證明,創新是一個民族進步的靈魂,是一個國家興旺發達的不竭動力,也是一個政黨永葆生機活力的源泉。
黨的建設總是隨著黨的事業發展而發展的,要使黨永葆生機活力,不改革不行,不創新不行。《決定》在思想理論、組織制度、工作方法等各方面提出了30條創新性要求和舉措,包含了理論創新、制度創新、工作創新、方法創新等各個方面。這些要求和舉措,牽連著兩個重要背景,一是國際形勢繼續發生深刻變化,二是我國處在進一步發展的重要戰略機遇期。這些要求和舉措,指向一個鮮明目的——始終保持黨的先進性。
面對國情、世情、黨情的變化,要實現黨的十七大描繪的宏偉藍圖,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應對國際形勢出現的挑戰和風險,解決黨內存在的突出問題,就必須把改革創新精神貫徹到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之中,以改革的思路尋求解決問題的新途徑新舉措,以創新的精神健全和完善各項制度,加強和改進黨的建設,這樣才能保證我們黨始終走在時代的前列,始終勇立發展的潮頭,始終成為引領中國進步的核心力量。
因勢隨形,與時俱進,這是歷史教給我們應對一切變化的法則;必須堅持改革創新,增強黨的生機活力,這是我們黨能夠長期執政的一個根本原因,是我們黨加強自身建設的一條基本經驗。回望過去,走過60年征程的新中國,在社會主義道路上的創新求變,迎來了民族復興的光輝前景。展望未來,只要我們堅持改革創新,不斷與時俱進,我們黨必定能夠更好地回應時代的要求,更好地回應人民的期待,在治國理政的偉大實踐中,書寫馬克思主義政黨引領社會進步的嶄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