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篇文章連起做 一張藍圖繪到底
——農業大省河南強農興工走出城鄉協調發展新路
新華社鄭州11月9日電(記者 李鈞德)農業大省河南認真貫徹科學發展觀,在加快發展工業化、城鎮化步伐的同時,不斷強化農業的基礎地位,緊緊抓住糧食生産不放鬆,全省糧食總産連續10年居全國之首,連續4年穩定在1000億斤以上,初步探索出了一條不以犧牲農業為代價的新型工業化、城鎮化道路。
河南省是傳統農業大省,也是人口第一大省。然而,在糧食生産連創輝煌的同時,河南工業化、城鎮化的步履卻異常沉重。作為一個農業比重大、農村人口多的傳統農業大省,河南的工業化、城鎮化道路應該如何起步?上世紀90年代初,在認真總結經驗教訓的基礎上,當時的河南省委、省政府提出了“以農興工、以工促農、農工互動、協調發展”的發展思路,要求圍繞農業上工業,“工業農業兩篇文章連起做、兩道難題(工業化緩慢、農民增收困難)一起解”。2005年,河南省委書記徐光春進一步明確提出,河南不僅要做國人的“大糧倉”,而且要做國人的“大廚房”,世界的“大餐桌”。
近20年來,圍繞強農興工、城鄉統籌發展的富民強省思路,歷屆河南省委、省政府領導始終堅持農業的基礎地位不動搖,始終堅持以農興工、城鄉統籌發展的目標不動搖。為了保護糧食生産能力,河南省實行了最嚴格的耕地保護制度,把耕地保護目標納入各省轄市年度綜合目標考核體系,嚴格執行建設佔用耕地“先補後佔”制度,不僅連續10年實現耕地“佔補平衡”,而且耕地和基本農田面積始終穩定在1.188億畝和1.034億畝。
為了提高農民的種糧積極性,河南省全面貫徹黨中央國務院的各項強農惠農政策,繼2004年底在全國率先宣佈提前一年免除農業稅後,又陸續出臺了種糧直補、良種補貼、農機具購置補貼、農資綜合直補等17項補貼。僅2009年,省財政各項惠農補貼預計總額達120億元,其中糧食直補和農資綜合直補已兌現78億元。嚴格的耕地保護制度,真金白銀的惠農政策,使農民的種糧積極性得到充分激發,糧食生産潛力得到充分釋放。
據河南省農業廳廳長朱孟洲介紹,全省糧食播種面積由2004年的1.35億畝增加到2008年的1.44億畝,年均增長200多萬畝,為糧食産量的持續提高奠定了堅實基礎。截至目前,河南省糧食總産已實現連續6年增産,連續10年居全國第一,人均糧食佔有量突破1000斤,不僅養活了全省近1億人口,每年還輸出原糧及製成品300億斤,為國家糧食安全作出了重大貢獻。
豐富的農産品資源,為河南發展農副産品加工業提供了豐富的原料。據有關部門統計,2008年全省農産品加工業實現銷售收入5000多億元,同比增長32.7%,比2003年增長1.6倍,成為全省工業第一大支柱産業,居全國第二位。火腿腸、味精、麵粉、方便麵、掛麵、面制速凍食品等産量居全國首位。
農副産品加工業的蓬勃發展,助推河南省經濟“蛋糕”越做越大。改革開放以來,河南省生産總值以年均11.2%的速度增長,經濟總量由1978年的第九位上升到全國第五位。2005年河南省生産總值首破萬億元大關,2008年達到1.84萬億元,今年有望跨入“兩萬億俱樂部”。
隨著工業化程度的不斷提高,河南也進入了改革開放以來城鎮化發展最快時期。目前,河南省僅農副産品加工業就安排就業500余萬人,佔農村剩餘勞動力的四分之一,全省每年有150萬農村人口進入城鎮成為市民。 截至2008年底,河南省有設市城市38個,居全國第四位;城鎮化水平達到35.9%。與2002年相比,提高10.1個百分點,比全國平均高3.3個百分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