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大連11月18日電(記者 傅興宇)作為中國東北第一座核電站——遼寧紅沿河核電站一期工程正式開工兩年多來,建設速度與質量均衡推進,主要設備的國産化配套與技術創新等都取得了重要進展,成為東北老工業基地振興令人矚目的經濟增長點。
遼寧紅沿河核電站一期工程是中國“十一五”期間首個批准開工建設的核電項目,也是東北地區第一個核電廠和最大的能源建設項目,計劃投資500億元人民幣,建成後年發電量將達300億千瓦時,相當於目前大連市年用電量的1.5倍。規劃建設6臺百萬千瓦級核電機組,其中一期工程建設4臺核電機組。1號機組將於2012年建成投入商業運營。到2014年,4臺機組全部投入商業運營。
遼寧紅沿河核電站一期工程2007年8月開工至今,工程形象日新月異。1號機組常規島、2號機組核島與常規島等、3號機組核島與常規島、4號機組核島等均實現了提前開工建設。其中1號機組穹頂吊裝等一批重要工程節點順利完成。至此,遼寧紅沿河核電站一期工程成為目前全球同一廠址在建機組最多的核電項目。 2009年,是遼寧紅沿河核電站工程建設全面推進的一年。來自核電站的施工記錄顯示,3月,3號機組核島主體工程與常規島工程開工;6月,1號機組核島安裝工程開工;8月,1號機組穹頂提前97天一次性整體吊裝成功,創造了穹頂與鋼襯裏周長誤差僅為2毫米、徑向最大誤差僅為5毫米的技術新紀錄。這個重大成果標誌著1號機組結束土建施工進入設備安裝階段。也是8月,4號機組核島主體工程開工。進入9月,1號機組反應堆廠房進入安裝階段,廠房鋼柱、疏水冷卻器上下部桁架吊裝完成,安全殼全部24層混凝土澆築完成;2號機組反應堆廠房內部結構12米平臺與平臺堆芯區第12段混凝土澆築完成,安全殼第18層(共24層)鋼筋綁扎和預應力管安裝完成,預計明年夏天可進行穹頂吊裝;3號機組反應堆廠房鋼襯裏第4層壁板吊裝就位;4號反應堆廠房筏基A、B、C層成功完成整體澆築後,保溫膜、側壁模板完成拆除,內環板安裝完成。與此同時,1號汽輪機廠房框架結構封頂,2號汽輪機廠房正在進行框架柱施工,海水淡化等輔助設施工程按期推進。
遼寧紅沿河核電有限公司總經理楊曉峰介紹説,遼寧紅沿河核電站建設,創造了中國核電建設的新紀錄。紅沿河核電站在建設之初就確定了自主設計、自主製造、自主建設、自主營運的基本原則。其中明確提出,一期工程4臺百萬千瓦級機組中,1號和2號機組國産化率為70%,3號和4號機組國産化率為80%,全部關鍵設備的國産化率為85%,成為中國核電站建設的示範項目。
核電站建設開工後,遼寧紅沿河核電有限公司積極探索和創新,克服重重困難推進設備自主化,為後續新項目的設備及關鍵原材料國産化積累經驗。1、2號機組共有設備採購包285個,截至目前,已完成合同簽約244個。到年底,主要採購工作將基本結束。3、4號機組的大部分設備與1、2號機組捆綁採購,實現了採購總體超前。4臺機組的設備國産化目標基本得到落實。
楊曉峰表示,今年是紅沿河項目設備製造全面鋪開的關鍵年和高峰年。1號機組主要設備製造進入攻堅階段。目前國産化設備製造合同執行情況總體良好,設備製造質量和進度基本能夠滿足工程建設要求。2號機組最後兩台安注箱、1號機組環吊、1號機組硼注箱等一批設備近期都順利到貨。令人高興的是,經過兩年的艱苦努力,國內首件CPR1000堆型反應堆壓力容器堆芯筒體鍛件被製造出來,這標誌著中國在反應堆壓力容器設備及關鍵原材料的自主化方面取得突破,從而對我國自主化核電體系建設産生深遠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