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瀋陽11月24日電(記者馮雷)為積極應對金融危機衝擊,遼寧採取措施“保增長、擴內需、調結構”,全省縣域經濟異軍突起,主要經濟指標持續高速增長,增速幾乎都在全省經濟的兩倍以上,不僅為全省保增長做出重要貢獻,也促進了城鄉協調發展。
記者從遼寧省政府獲悉,今年前三季度,全省44個縣(市)地區生産總值實現4586億元,同比增長25.8%,比全省平均增幅高13.3個百分點;地方財政一般預算收入實現203.3億元,同比增長40.4%,比全省平均增幅高出27.7個百分點;全社會固定資産投資完成3446億元,同比增長66.7%,比全省平均增幅高25個百分點。
遼寧省城市化水平名列全國前茅,但縣域經濟長期以來都是經濟發展的一塊“短板”。近年來,遼寧省提出要大力發展縣域經濟,補齊這塊“短板”。2008年,遼寧省委、省政府提出了全省農村經濟發展的主要指標要在3年內翻一番,力爭達到沿海省份平均水平的奮鬥目標。並確定了以發展縣域經濟為載體,紮實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思路。
按照遼寧省政府的要求,各縣(市)普遍加大了重點園區建設力度,拓展發展空間,著力培育和推進工業産業集群建設。一是加大園區基礎設施投入,今年到9月末,重點園區基礎設施投資額累計達到269.6億元,44個重點工業園區新上項目1430個,其中億元以上項目243個。二是工業産業集群支撐作用開始顯現,前三季度,44個縣(市)工業産業集群實現銷售收入2556億元,佔規模以上企業主營業務收入44.6%。
目前,全省已形成了一批産值超百億元的工業産業集群,如法庫縣的陶瓷、瓦房店市的軸承、大石橋市的鎂質材料、開原市的起重設備、大洼縣的船舶製造等産業集群。義縣的花生、建平縣的馬鈴薯、淩源市的花卉、西豐縣的梅花鹿、本溪縣的冷水魚等一批特色農業主導産業也已形成規模。各縣(市)因地制宜創造出自己的優勢和特色産業,讓遼寧的縣域經濟更加豐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