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銀川12月16日電(記者 艾福梅)寧夏回族自治區于2005年在全國率先啟動實施了農村特困群眾危窯危房改造工程,5年來,自治區投入建房補助資金6.3億元,縣、區(市)配套建房補助資金7500萬元,群眾自籌資金24.55億元,共改造危窯危房81118戶,新建住房24.3萬間,困難群眾36.5萬人受益。
在日前召開的寧夏西部大開發十週年塞上農民新居建設和農村危窯危房改造情況新聞發佈會上,自治區民政廳副廳長王鳳剛介紹,寧夏把危窯危房改造對象按照貧困程度劃分為救助戶和扶持戶兩種類型,其中救助戶是指享有農村低保或者家庭中至少有兩個殘疾人的特困戶;扶持戶是指有一定經濟收入和勞動能力,需政府資助和個人籌資籌勞建房的困難戶。
王鳳剛説,危窯危房改造工程不僅有效解決了農村困難群眾的住房安全問題,而且也增強了群眾抵禦自然災害的能力,困難群眾的生命財産安全得到了保障。今後將繼續加大力度實施這一工程。
寧夏對危窯危房改造對象的補助標準也逐年提高,2008年救助戶補助標準提高到1.2萬元,扶持戶提高到3000元。
另外,寧夏還專門制定了《寧夏南部山區特困群眾危窯危房改造建房標準》,明確規定新建住房必須符合毛石基礎、紅瓦藍脊、水泥砂漿砌築三七墻體、混凝土現澆上圈梁,符合抗震7至8級設防等建設標準。
寧夏地處我國南北地震帶的北段,歷史上曾多次發生破壞性地震。加之寧夏南部山區所轄縣區全部為國家級貧困縣,居住在危房危窯內的群眾較多。寧夏民政廳2008年4月的排查結果顯示,綜合住房困難、生活困難、家庭成員健康狀況確定了建房對象18.7萬戶。